[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壶关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林州市、辉县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接壤。壶关县辖7个镇、3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开发区,总人口30万人,常住人口24万人,面积1013平方公里。县域内铁路高速路四通八达,中南铁路、长安高速、环城高速和207国道均穿境而过,县境内有两个高速口,是离长治市区最近的县,距长治机场20多分钟路程,距离太焦高铁长治东站、长治南站都是10多分钟的路程,是全市的交通枢纽。壶关县风景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县),境内有一个国家5A级景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县境东南的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绵延百里,雄奇险秀,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攀岩基地和中国最美峡谷。壶关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省首批林业生态县,连续七年荣登“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
【历史沿革】
壶关高居上党,横跨太行,东扼中州,长城横亘,雄关漫道,坞堡相望,白陉古道贯通东西,集纵深防御与立体防御于一体,实为太行锁钥,战略要地。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壶关设县,属上党郡。壶关之名,古已有之,因境内山形似壶,于此置关,故名壶关。
先秦时期,壶关或为夏、周京畿重地,或为商朝屏藩,上演了王岭黎国、西伯戡黎、武王伐纣等重大事件,有功于壶关先民的黄飞虎、姜太公、比干、微子等至今传颂,载记石刻。如明《三老令狐茂碑记》载“茂姓三老,先祖夹辅周室。”清《补修真泽宫记》有“仙真人者,姓乐氏,系出微子之后,戴公之孙。”
春秋战国时期,壶关凭高扼险,又因白陉古道之锁钥,可谓重关天险;俯视中原,又为秦、燕、晋、齐之门户。芳岱峰顶建方城,视野开阔,东俯视西瞭望,指挥中枢。黄羊山下羊肠坂,赵简子礼贤下士。廉颇深沟高垒,筑百里石长城(壶关境内26公里)。唐《乐氏二女父母墓碑》载“……壶关荒城,茔接秦关,川呈赤壤”,秦关是秦代关口的统称, 与石长城及山隘坚壁共同组成了军事防御体系,附近有时仍能捡到当年的青铜箭头。
两汉时期,壶关因物产丰富兼战略要地,成为在太行山上唯一的中央直属国,即壶关侯国,囊括今潞城、黎城、平顺以及长治市上党区,诸侯王是汉孝惠帝子刘武。魏武帝曹操两次亲征壶关,建数百座曹公垒,留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不朽华章《苦寒行》。壶关之役是曹操荡平山西高原、消灭割据势力高干战争的转折点,不久,高干被杀,华北统一。正所谓“壶关得之则兴,失之则亡”,自然之理也。
晋室南迁,南北朝时期开始。上党不拔,天下不可得。壶关不下,则上党不可得。刘渊、石勒、苻坚、慕容氏以至魏、齐、周、隋相侵相并,皆以壶关为要冲,上攻下伐,南征北战,建一世之功也。
隋唐五代时期,壶关固若金汤,先至者胜,后至者覆。唐贞观十七年(643),县治移至清流川,即今之壶关县城,境域包括今壶关全境及三分之一的平顺。自称皇帝的刘武周凭高据险,击退了前来征伐的唐王李世民。晋王李克用利用峡谷天堑,在沙陀村等地屯军练兵,终成一代霸业。唐末农民起义波及境域,藩镇割据,关塞林立。壶关百里石长城得到补修,史载“登高望之,宛然联络中有营垒。以询土人,皆曰晋梁交兵,筑以相拒。”交通受阻,出行困难,诗人韦庄颇感无奈,发出 “处处兵戈路不通,却从山下去江东;黄昏欲到壶关寨,匹马嘶鸣野草中”的长叹。
宋辽金元时期,和平与战争相继。壶关连山坞堡,一夫荷戈,万军退舍。峡谷两岸岳家军寨“坞堡相望”百余里,穆家寨、杨景寨、乌黄寨、高山寨、平头坞以及众多烽火墩共同构成纵横交错、上下一体的立体防御工事。李抱真率军东下大峡谷,张开及守城退敌,宋江智取壶关,致胜之理皆在地利。
明清时期,山河如故,设险依然。陈卿起义攻城掠地,长城雄关形同虚设。闯王部兵临潞州,壶关城望风归附。
抗战爆发,壶关为太南抗日中枢。中国军队在东长井、五龙头、内王、东归、河头(时属壶关管辖)痛击日军,壶关成为晋冀豫根据地的大后方。太南地委、抗大一分校、山西第五专署路东办事处、新华日报社、黄河日报社等机构入驻此地。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壶关变为抗日前沿阵地,兵家必争战略要隘再次彰显,毛泽东、王稼祥电令八路军不要撤退壶关,八路军新一旅、三四四旅驰援壶关,朱德总司令在壶关与国民党高级参谋王葆真进行谈判,划定壶关中部的长林至大井、石河沐一线为国共军事分界线,界北为八路军驻地,界南为国民党二十七军驻地。自此,壶关境内出现共产党、国民党和日伪三种政权、五种区域(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游击区、摩擦区),形势复杂。民国32年(1943)3月,国民政府撤出壶关。民国34年(1945)8月,县城日伪政府灭亡;同年9月,壶关抗日民主政府带领人民迎来了壶关的彻底解放。
从此,壶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崇山峻岭之上,峡谷河流之旁,众多的军事防卫遗址,昭示着往日太行锁钥、金城壶关的风采。(稿件原载于《史志山西》)
【行政区划】
壶关县辖7镇3乡,1个开发区。即龙泉镇、店上镇、树掌镇、晋庄镇、百尺镇、大峡谷镇、集店镇,黄山乡、石坡乡、东井岭乡,壶关县经济开发区。
【自然地理】
壶关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地质类型以奥陶纪石灰岩为主,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平均海拔为1252米,山地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74.5%。
壶关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630.1小时,日照率60%。境内年平均气温8.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1℃。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153天,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5月上旬。
土壤有褐土、草甸土、2个土类,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6个亚类。气候、土壤、宜农宜林。
【政府网站】http://www.hugu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