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百科]-[视界深度],内容来源于 [成都日报],作者 [王沙],转载请记得注明!
数字技术应用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世界银行《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及未来机遇》专题报告指出,电子政务服务的广泛运用是中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成功的6个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提升营商环境数字化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是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时代之需,是我国营商环境优化改革新阶段破解改革瓶颈的方法路径,也是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需要进一步瞄准角度、拓展深度、提高温度、留足宽度、把握尺度,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动能,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瞄准角度
聚焦高效服务与有效监管
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评估体系项目Business Ready(B-READY)将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政务服务相关内容作为重要评估标准,贯穿其评估体系的制度、服务和效率三大评估维度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十大评估指标,凸显数字技术应用价值。
服务与监管并重,是世界银行B-READY评估体系较之前Doing Business(DB)营商环境评估体系的重大内容调整之一。B-READY评估体系中不再过度强调政府监管对单个企业经营带来的制度性成本,而是对政府监管与公共服务对市场整体运行起到的重要作用给予同等关注,并对相关系统可用性、信息可及性、材料数字化、办理时效性等内容进行评价。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中,需进一步聚焦高效服务与有效监管,围绕经营主体“设立—发展—退出”全周期发展需求,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进系统、数据、证照、业务互联互通,加强涉企服务和市场监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方面,聚焦高效服务,以全流程智能化、集成化办理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秒批秒办”、服务事项“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改革探索,加快推动“一网通办”再升级,提升政府服务的数字化、智慧化、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聚焦有效监管,坚持包容审慎与严格监管并重,充分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提升监管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通过信用监管、无感监管、智慧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增强深度
强化数字赋能与数据驱动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底座支撑与方法路径。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需强化数字赋能与数据驱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推动改革从碎片化业务整合的“物理融合”向整体化政府治理的“化学反应”转变,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形态,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效能。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通过跨层级跨部门的职能协同,跨平台跨系统的功能整合,加强复杂问题理解、精准知识应用、AI自主学习等技术探索,破解传统政务服务供给碎片化、高成本、低效率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体化、便利化、智能化的整体性政务服务,促进营商环境数字化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强化数据驱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及时感知社会态势,提高对市场主体需求的预测、识别和响应能力,提高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提升辅助决策能力。
提高温度
提升用户意识与服务体验
营商环境好不好,还需企业说了算。数字技术应用在实践中需提升用户意识与服务体验,从系统功能设计上的“能办”,向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好办”转变,提升服务可及性以及经营主体获得感。一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服务方式与数字化服务方式融合创新与突破。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无差别、同标准,做到数据同源、渠道互补、流程衔接。通过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电子材料的互通互认,提升在线办理平台的易用性,减少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时间和成本。二是坚持数字普惠,弥合“数字鸿沟”,不断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更好满足适老化、无障碍办事服务需求,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通过前置服务、帮办代办、“办不成事”窗口等方式,增强实体服务保障,加强线下兜底服务。三是将改革话语权和服务选择权更多交给企业,实现从政府主导的固定套餐式的被动接受服务模式,向企业需求导向的自主选择服务模式转变。破除改革中政府部门的传统路径依赖,不再是政府觉得企业需要什么或者部门可以提供什么,而是更多地从企业端获取反馈,发现企业真正需要什么,及时对政策举措进行调整和修正。
拓宽广度
统筹集约建设与敏捷创新
数字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既需加强集约统筹,加强标准化规范性,又需留足创新空间,鼓励地方自主探索,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统一部署和差异探索相互促进。依托全国及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我国已基本实现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规范化服务。一方面,集约统筹、共建共享,避免数字化项目重复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利用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政府建设不均衡问题,并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加快成功案例复制推广,为推动营商环境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预留地方政府原创性差异化创新改革空间也至关重要。上海浦东“一业一证”与广东“一照通行”作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差异化创新举措,成为地方营商环境新品牌新名片,极大提升了其营商环境显示度、美誉度。我国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无人区”后更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动性,结合地方实际与企业需求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试点探索。
把握尺度
加强制度建设与安全保障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信息安全和数据产权等风险与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与安全保障,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依法依规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一是明确运用新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通过开展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建立健全对算法的审核、运用、监督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推进政府部门规范有序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管理服务。二是坚持安全可控,严守安全底线,特别是信息数据的安全合法可控,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在上位法框架下及行为主体权限内,合法合规有序开展。三是积极推动、及时修订和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不相适应的条款,同时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为数字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王沙,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营商环境专业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