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青海]-[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都兰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都兰”系蒙古语,意为“温暖”,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东邻乌兰县茶卡镇,西接格尔木市,南邻青南牧区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北连州府德令哈市。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西距格尔木市340公里。县域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现辖4镇4乡、107个行政村,共有蒙古、藏、汉、回、土、撒拉等19个民族,近10万人。全县天然草原面积4148.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331.3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6.2%。有耕地33.23万亩,林地803.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09%,植被覆盖率55%。
都兰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铜、铅、锌、锂、金、银、镁盐、钾盐、硼、石墨、硅灰石等53个矿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145种的36.55%,占全州已发现矿种112种的49.11%,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9种,具有资源储量和开发优势的矿产为金矿、银矿、铜矿、铁矿、钼矿、石墨、硅灰石等,具有进一步勘查潜力的优势矿产为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钴矿、金矿、银矿、页岩气、石墨、饰面石材矿等。按单矿种统计,列入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地为139个,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89处,矿点44处,铁、石墨、硅灰石等矿产储量居全省前列。都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奇特,千年天然古柏林条状密布,栖息着白唇鹿、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诺木洪文化”遗址、巴哈莫力崖画、鲁丝沟岩画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高原奇观考肖图“夏日冰瀑”、举世罕见的古生物遗迹贝壳梁等自然景观,还有都兰国际野生动物观光园及蒙古族、藏族风情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旅游资源,辖区内有AAA景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2015年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名单,先后荣获2016年度、2017年度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信用县”“国家级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省级县域创新试点县”等称号。2019年都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成功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海西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核心支撑。青藏高原首个国家级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建设落户都兰。都兰县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示范县、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三批省级示范县。据测算,2019年都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权重得分为96.54分,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州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努力扭转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香日德(藜麦、青稞)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香日德镇成功列入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同比下降2.6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同比下降9.4%。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43万元,同比增长6.05%。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2万元,同比增长4.4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同比增长7.44%。基本形成黄金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藜麦、青稞)产业园、多金属采选(迁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发展体系,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要求达到序时进度,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