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青海]-[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都兰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焦胜章,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青海海东人,1988年11月入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都兰县委书记、一级调研员。
马永安,男,蒙古族,1965年12月生,青海海晏人,1991年6月入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都兰县委副书记、县长。
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
配置电源项目
2019年,我县获批特高压外送基地配置电源项目1个,总投资35.4亿元。该项目分为8个标段,1-5标段350MW兆瓦风电项目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建、6、8标段100MW由大唐都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主建、7标段50MW兆瓦风电由三峡新能源都兰有限公司主建,特高压外送基地配置电源项目共建基础设施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该项目于9月30日已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了“一网绿电”向东送。
香日德班禅寺院
香日德班禅寺院,亦称“香日德班禅行辕”“班禅香日德寺”,系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上柴开村。该寺是班禅堪布厅在青藏古道上设立的重要行辕,故称为香日德班禅寺院,属于扎西伦布寺的子寺,由扎西伦布母寺统一管理。寺院历史悠久,其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在甘青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海西地区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是西藏和平解放、宗教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见证者,更是新时代藏传佛教寺院“爱国爱教、守法持戒、知恩感恩”的光辉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寺院秉承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坚持政府依法管理和宗教界自我管理两手用力,在维护藏区和谐稳定、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省宗教界先进集体,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事迹也录入国家民宗委《同心同行》一书,2013年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今年9月被州委宣传部评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都兰县热水古墓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墓群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吐谷浑、吐蕃墓共有封土墓299座,其中经考古确认的墓葬共有232座,1983年被评为“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6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热水墓群考古研究基地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框架协议》。
2018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进行发掘,2020年结束田野工作。发掘确认,该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体系清晰,出土文物1000余件,其中,墓道及甬道随葬有大量的绿松石、金箔、金器有镶嵌绿松石的金象、彩绘人形木牌、金包木等,殉马坑内有颈带,系织物与银牌组合,还有大量的黑白石片,共计500余件;主墓室内随葬有金、铜、铁、漆木、皮革、玉石、海螺等。金器有金胡瓶、鋬指杯、金链子、带饰、革带饰、马具的杏叶等。铜器以容器、铠甲片、各构件上的铜饰等。铁器以铁甲胄,漆器有漆盘、甲片等,木器以马鞍、小型斗栱模型为主。玉石器以装饰的玛瑙、绿松石和大量的黑白石片等;北1侧室有金带饰、铜灯台;北2侧室内有架空的木床,床上以皮革、织物为主,也有玻璃器、金银器等。还有镶嵌绿松石、玛瑙的金双狮、镶嵌绿松石的凤钗等;南1侧室出土陶罐、漆器等;南2侧室以小件金饰片、银饰片为主。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