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甘肃]-[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合作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和政县、临夏县,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措”,意为羚羊聚居的地方,1956年成立合作镇,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月成立合作市。全市现辖6乡镇4街道、39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49个村民小组。全市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总人口约10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55%。全市国土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17.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2960米,气候属高阴湿区,年均气温1.7℃,年降水量558毫米,无绝对无霜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甘肃省“双拥”模范城市、甘肃省卫生城市、甘肃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2020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紧紧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按照市委“1159”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9亿元,年均增长5.9%,是“十二五”末的1.8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亿元,年均增长5%,是“十二五”末的2.2倍;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3亿元,年均增长7.2%,增长了1.4倍;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年均增长4.8%,增长了1.3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579元和9237元,年均增长6.9%和8.6%,均增长了1.4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全州“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
合作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是古“丝绸南路”的商埠重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蜀与安多藏区连接的重要枢纽,素有“丝绸南路香巴拉”的美誉。距省会兰州市226公里,市区与兰合高速、国道213线、省道306线、合作至冶力关等公路相连接,夏河机场距市区47公里。随着兰合、西成铁路和合作至卓尼、碌曲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全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合作市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加快推进。紧紧围绕甘南州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的总体部署,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城区面山绿化、天然林保护、“三化”草场治理等生态工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3.6%,森林覆盖率达6.9%,可利用草场面积达338万亩。现有生态产业园区1个,总面积3934亩,园区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入园企业达18家。
合作市自然资源丰富,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合作市是以牧业为主的高原城市,也是甘南州农畜产品集散中心,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牦牛乳都”。发展的主导产业有以牦牛、犏牛繁育、奶牛养殖和牦牛、藏羊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畜牧业,以藏中药材、优质青稞、杂交油菜、羊肚菌种植为主的高原特色种植业;藏传佛教历史悠久、草原风情浓郁的民俗文化旅游业;以黄金为主的绿色环保矿产业;医疗保健养生的传统藏学医药业;聚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商贸流通业。
合作市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美。合作市是大香格里拉北线旅游集散中心和高原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位于市区北郊的米拉日巴佛阁是全藏区仅有的一座堡式宗教建筑,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其内置的佛像雕塑、唐卡、壁画等藏传佛教文物极具宗教特色;位于城区南郊的当周生态园草原民族风情浓郁,集森林和草原景观于一身,是休闲度假体验藏民族风情的胜地;境内巍峨壮观的阿尼念卿山、林叠峰转的勒秀洮河风景区、风光旖旎的美仁草原、扑朔迷离的岗岔溶洞等自然景观开发前景广阔;传统的晒佛节、插箭节、香浪节、民族运动会与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合作市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五大生态”发展战略和“十大环境”奋斗目标,以打造“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合作、旅游合作、幸福合作、平安合作、正气合作”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