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实务 > 产业研究

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时间:2024-04-07  来源: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网站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实务]-[产业研究],内容来源于 [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新材料是指通过新设计、新技术、新装备等的综合开发应用,制备出具有先进性能或特殊功能的关键材料。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根据我国对新材料的定义,新材料可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先进材料。国外的新材料主要按应用领域分类,比如美国的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生物和医药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和电动汽车相关材料等,比如日本的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信息材料、新型汽车相关材料等。

  一、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趋势

  1.从行业角度看:绿色智能化成为发展方向,颠覆与引领成为发展趋势。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共识,世界各国都将新材料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高度重视新材料与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协调,推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流程短、污染少、能耗低的绿色化生产制造以及材料回收循环再利用,成为新材料产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如欧洲首倡材料全生命周期技术,高度重视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低消耗、低成本、低污染和回收利用等。近年来我国也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标准也日趋严格。研发节能型、服务环保型、低成本型材料是我国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环保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技术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颠覆性与引领性是实现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固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发展与突破都离不开新材料研发,新材料的作用已逐渐从基础性、支撑性向颠覆性、引领性转变。

  2.从技术特点看: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主流,高新技术发展促使新材料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基础学科的突破、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新材料产业呈现多学科技术交叉,技术融合创新的显著特征。如材料基因组、量子化学等方法可为新材料研发提供海量结构化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找到材料特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新技术应用将推动新材料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发生重大变革,使新材料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大幅缩减,将加快探索发现前沿材料、实现材料新功能的进程,如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将新材料发现过程提速200倍。

  另外,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关键基础材料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同时材料更新换代又促进了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随着万物互联、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加速落地,新材料技术正加速向科技化方向发展。未来,自修复材料、自适应材料、新型传感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新材料技术将大量涌现,为生物医疗、国防军事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提供支撑。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越来越越紧密,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经济效益的强烈驱动,又加剧新材料产业整合重组,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和互相包容的特点。而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的趋势,使得新材料与器件的制造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随着新材料产业不断的整合和重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将发挥出更大作用。这些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善,他们通过战略联盟、大量的研发投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甚至垄断地位。

  3.从市场规模看: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工业 4.0 的大背景下,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医疗器械、汽车等工业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新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当前,发达国家都把新材料产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密集出台重大规划政策,从研发投入、市场培育、法律制度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力度对新材料进行研究与开发,未来全球新材料的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将反向推动全球各行各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据预测,未来五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将保持正增长态势,2025年有望突破5.6万亿美元,届时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也将突破10万亿元。

  (二)市场布局

  从全球看,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三级竞争梯队,我国仍处于第二梯队。其中: 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三梯队则是巴西、印度等国家。

  从国内看,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已形成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各区域材料产业的发展和空间分布都各有优势、各具特点。环渤海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院校,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最为明显,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齐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新材料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从省内看,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近5年年均增长超过20%,初步形成了以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代表的关键战略材料体系,以及以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体系。

  从合肥市看,作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兴阵地,我市明确将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目前各县(市、区)的产业优势,重点支持各龙头企业创新创造,做优做强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这五大主导新材料。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200亿元目标。为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千亿级规模总量、百亿级细分产业引领、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撑的产业格局,全市主要围绕构建“三区引领、五地联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各新材料产业集聚地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三区引领”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复合材料和聚氨酯树脂等化工新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印刷包装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等。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材料、BOPP薄膜、BOPET功能膜等人工合成材料、PI薄膜等材料。新站区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材料、新型建材和锂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材料。“五地联动”是巢湖市积极发展以PVA新材料为延伸的高性能纤维(PVA)、新型膜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镁基新材料产业等。庐江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和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长丰县着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重点发展和培育非金属复合材料、石墨电极及炭素制品等特色材料等。肥东县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材等。肥西县重点发展新兴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等。

  二、产业发展政策

  (一)2020年,科技部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重点支持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

  (三)2022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领军企业,搭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拳头产品,跻身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地。

  (四)2022年,合肥市经信局发布关于印发《合肥市“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基础,招引重大项目为依托,提升创新能力为引领,统筹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力争1200亿元,形成创新体系完备、区域布局合理、产业协同配套、规模效应显著的发展格局。

  三、产业全景图

  四、招商对接平台

  (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是中国从事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合并依法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挂靠在中国科学院。是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并代表国家身份作为该会的成员。

  (二)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12 家在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校,及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及金田集团、韵升集团、激智科技、江丰电子等11 家企业理事单位发起设立的联盟机构。经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批复于2014 年4 月21 日正式落户宁波国家新区(宁波材料科技城)。

  (三)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是从事电子材料的生产、研制、开发、经营、应用、教学的单位及其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合组成的全国性的行业社会团体。目前现有会员单位700多家,按其专业特点下设十个分会,分别是半导体材料分会、覆铜板材料分会、压电晶体材料分会、电子精细化工材料分会、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分会、磁性材料分会、电子陶瓷材料分会、锡焊料材料分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石英材料分会。

  (四)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于2010年成立,是深圳首个成立3年获得5A级称号的社会组织。协会前海总部位于南山科技园,会员涵盖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兴通讯、比亚迪、富士康、正威集团等千亿龙头企业,比克、南玻、中金岭南、大族激光等40余家上市企业,盛波光电、贝特瑞、星源材质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汇聚了清华和北大深圳研究院、中科院先进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30余所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并吸纳了一批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光伏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下一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