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实务]-[产业研究],内容来源于 [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一、产业发展趋势
从全球来看:美德日基本主导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技术创新方向和市场竞争前沿。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制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实现下一代高效生产,保持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领先和主导地位。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进一步发展基于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物理系统”(CPS),并将其制造业提升到智能制造水平。日本产业机器人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13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95亿美元,服务机器人317亿美元。机器人逐步成为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全球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经达到126台/万人,机器换人趋势特征日益明显,在引领制造业转型提升的同时,也保障和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的旺盛需求。
从国内来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在产业布局方面,一是“东强西弱”态势显著。以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为代表的东部省市在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走在国内前列;而以陕西、甘肃等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智造”水平弱于东部沿海地区。二是“四大集聚区”格局初现。我国智能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以北京、山东、河北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江苏、浙江、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以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等省份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
合肥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到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体系,拥有中科院、合工大等研发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巨一、欣奕华、科大智能等龙头企业,并在国内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起引领作用,形成智能制造研发、设计咨询、核心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建设安装调试、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
二、产业政策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12月21日),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二)《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皖政〔2018〕42号),明确了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
(三)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8〕55号),针对机器人产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重点,支持机器人企业培育、技术升级、平台建设、产品推广、产业链发展等,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四)《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皖政办秘〔2018〕163号),提出到2022年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大关。到2027年,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建成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五)《合肥市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合政〔2019〕45号)、《合肥市加快推进新一代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合政办〔2019〕14号),提出做强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运用深度学习、机器视觉、智能交互、多机和人机协作等核心技术,推动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
三、产业链全景图
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化高端装备、智能测控装置和重大集成智能装备四大环节。

四、招商对接平台
(一)中国自动化学会。由全国从事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科研、教学、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学术性、公益性、科普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自动化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二)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由积极投身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事业、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具有行业与领域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高端人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