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实务]-[产业研究],内容来源于 [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产业,为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赋能”的产业环节,包括与计算、存储和网络相关基础软硬件,虚拟化和资源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相关的数据服务等。二是融合应用,运用大数据分析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资源,提供附加价值的产业环节,包括工业、金融、电信、国土资源、政务、健康医疗、教育和交通大数据等。三是关联产业,为大数据核心产业和融合应用提供数据或能力支撑的行业,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和信息安全等。
一、产业发展趋势
从全球来看:2022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718亿美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37%,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805亿美元。目前全球数据的增长速度在每年40%左右,预计到2022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50ZB。各国政府在构建数据驱动战略体系、数据安全保护、行业领域应用等方面积极推动实践,引导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如,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和《打造欧洲数据经济》等规划报告。亚马逊、IBM、甲骨文、谷歌等IT巨头加大投入力度,布局产业链条;众多初创企业抢占市场机遇,不断推出大数据产品和技术服务。大数据在商业、管理、公共服务、娱乐、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大数据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和数据标准等产业生态环境逐步完善,各国不断提升国家队数据资源的掌控能力和竞争力。如,美国先后颁布了空间数据标准、数据传输接口标准、数据加密标准以及《开放政府指令》等,并积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鼓励数据资源流通。
从国内来看:2022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9%。多个省市成立数据资源局、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产业联盟、建设数据开放平台和大数据交易平台优化产业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京津冀地区打造大数据走廊,形成大数据协同发展体系;长三角地区推进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珠三角地区在大数据应用创新、产品研发、产业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东北地区着重发展工业大数据。大数据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产业链各环节全覆盖。软硬件企业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提供数据分析等服务;BAT等互联网企业建设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科大讯飞、第四范式等企业布局深度学习、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智能分析前沿技术等。同时,大数据在政务、金融、工业等行业全面深度渗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促进产业格局重构,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合肥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近年来持续发力,在大数据产业培育方面成效显著,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资源应用、人才储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集聚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数据采集、存储、安全方面,打造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中科大国祯信息冗灾备份中心、浪潮合肥云计算中心、中网科技云计算中心等;在数据资源方面,汇聚包括交通、城市安全、农业、健康医疗、金融、通信等多方面数据资源,并在政府支持下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在人才储备方面,拥有各类高校60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1个、各类研发创新平台10所,大数据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全市已经实现4G网络覆盖率98.7%;在企业集聚方面,截止2018年底,合肥市认定的大数据企业285家,集聚科大讯飞、科大国创、新华三、合肥天源迪科、中科美络、中新网安、科大国盾等一批优秀的本地大数据企业。
二、产业政策
(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明确主要任务和政策机制,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工信部规〔2016〕412号),为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明确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三)《安徽省“十三五”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皖经信规划函〔2017〕56号),明确“十三五”期间安徽省软件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四)《合肥市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2020)》(合政办〔2017〕2号),主要从实施大数据“三项行动”、搭建大数据基础平台、强化大数据示范应用、培育大数据经济增长点和筑牢大数据安全“两张网”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和明确了要求。
三、产业链全景图


四、招商对接平台
(一)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由工信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牵头成立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联盟,致力于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繁荣大产业生态、深化行业应用和完善产业环境,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二)首席数据官联盟。成立于2015年10月,是国内首个大数据领域的公益性联盟,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商业精英交流的平台,汇集了万余名来自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高管、行业及学术带头人,是国内最大的大数据智库,覆盖中国95%以上的大数据企业,是国内最活跃的大数据精英交流平台。持续发布或组织的《中国大数据企业排行榜》、《中国大数据产业地图》、《大数据风云对话》等受到业内外一致关注和好评。
(三)数聚中国。为更好融合国内大数据产业,数聚中国于2017年成立,成员包括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深圳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中国西部互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分会、南京大数据产业协会、中国大数据应用(西北)联盟及佛山市云计算大数据协会,是目前国内最强大数据产业联盟。
(四)成都电子科大大数据研究中心。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架构最完整的大数据产学研一体化机构,致力于构建大数据行业的“贝尔实验室”,地位为连接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资本和创业型企业的纽带和中枢,致力建设成为在学科、学术、技术、产业、机制五方面均在国内具有引领地位的大型创新平台。
(五)合肥大数据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17年6月,由科大国创、安徽兆尹、安徽斯百德、合肥维天运通等企业联合发起,致力于建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打造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大数据产业链,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性研究,促进合肥市大数据产品研发、服务、应用等领域的沟通、合作和交流,实现合肥市大数据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