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对接平台]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实务]-[产业研究],内容来源于 [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或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5G通信产业指依托5G技术与标准形成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相比于4G网络,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等特征,能够满足未来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用户和行业的应用。
一、产业发展趋势
1.从行业角度看:5G通信技术与不同行业应用呈梯次渗透特征,融合应用化标准起步。2022年开始我国5G基建进入中后期,形成覆盖全国的大覆盖、高容量深穿透网络,并由低频段向中频段及高频段转移。随着5G应用基础的稳固,和行业应用结合愈发紧密,目前5G应用以工业和行业领域为主,我国5G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5G应用己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应用案例累计超过5万个。随着5G与各行业应用融合不断走深向实,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极具标杆引领、示范推广的样板项目。5G智能终端将从单一向多元共享发展。随着商用进程加快,5G智能终端将从手机向工业网关、车载单元、智能可穿戴设备、VR/AR智能设备等多元终端产品转变;智能终端生态将从单一设备独立开发走向跨系统、跨平台的多终端共享模式。5G产业将走向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5G基站节能降耗是5G产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同时更多企业将采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5G应用的能源流程管理。
从行业周期看,目前已进入“后5G时代”。伴随“通信+”下行业开拓新增长曲线,叠加强美元下出口收益,2022年度通信行业稳健发展。但受到高基数以及宏观环境影响,总体看来,通信行业在2022年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运营商投资周期熨平,整体运营商 capex 趋于稳定,资本开支中结构性调整越来越明显。5G投资逐步迈过高峰,云计算成为增量需求,算力相关投资占比提升。
5G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增强移动宽带(eMBB)是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对时延和安全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主要依托5G强大的连接能力,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2.从技术特点看:R17围绕商用特性改进、新功能引入、新方向探索持续演进,行业应用进一步细分。2022年6月9日,3GPP宣布5GRelease17标准版本冻结,标志着5G第二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相较于R15和R16,R17围绕商用特性改进、新功能引入、新方向探索持续演进。在商用特性改进方面,R17重点针对5G规模部署面临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容量、时延、能效等关键性能指标,如室内工厂定位精度提升至<0.5m。
(二)市场布局
从全球看,截止2022年底,全球共有87个国家/地区开通5G网络,全球5G人口覆盖率超过25%。2022年全球通信设备供应商排名前7的厂商占据市场份额的81%左右,分别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通讯、思科、Ciena、三星。
从国内看,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31.2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16.4个,比上年末提高6.3个。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7.7%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同时,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5G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
从合肥看,合肥是首批5G试点城市,并入选2022年千兆城市。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8114个(联通与电信共建),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19.14个,5G用户占移动宽带用户比例达48.6%。合肥在80个5G典型应用场景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教育、医疗、政务等行业领域打造5G创新应用场景超40个,应用创新成果丰硕。
二、产业发展政策
2017年首次将5G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5G上升到了国策层面,并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
(一)2020年3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
(二)2020年,安徽省政府发布《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安徽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
(三)2020年,合肥市先后出台了《合肥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合肥市5G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2021年)》、《合肥市加快推进5G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四)2021年1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五)2021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到2023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的目标,打造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六)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研发推广基于SG、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新型应用和产品,推进生活性服务融合化、智能化、无人化升级。
(七)2022年8月,工信部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提出“十四五”时期,面向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还将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深入推进5G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发展。
三、产业链全景图
5G通信系统主要集中在通信基站、网络架构、终端和应用四个层面。


基站系统是5G发展的基本条件
基站系统包括天线、射频、小微基站等部分,由于5G高网络容量和全频谱接入需求,天线射频模块集成、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小微基站和室内分布是基站系统演进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5G发展的基本条件。
网络架构是5 G发展的软性基础
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5G网络架构需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其关键在于利用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形成包括基础设施、管道能力、增值服务、数据信息等不同的能力集,实现网络功能虚拟化、资源集中化、服务自动化、管理操作云平台化的目标。
终端设备是5 G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5G时代,用户个体与具备连接功能的终端成为信息载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终端的平台化属性将更为突出。5G终端设备不仅包括智能手机,更包括深度和广度的商业应用等其他终端设备(如AR/VR、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设备等)。
应用场景是5G发展的最终目标
5G移动通信技术在满足用户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不同场景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同时5G还将渗透到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备、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未来5G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mMTC(海量大连接)。
四、招商对接平台
(一)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于1991年成立,由国内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于2002年在北京成立。该协会是国内企、事业单位自愿联合组织起来,开展通信技术领域标准化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广泛吸收科研、技术开发、设计单位、产品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等参加。
(三)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于1990年成立,由通信运营企业、信息服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网络运维、网络安全等通信产业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的社团组织,协会团体会员单位480余家。会员单位中,通信运营企业占17%,通信建设企业占22%,网络运维企业占22%,增值服务企业占12%,设备制造及光电缆企业占11%,网络安全企业占6%,科研院校媒体等占10%。中小企业占会员总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