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龙山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龙山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399个村(社区),总人口61万人。龙山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处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属全省最偏远的县(市)之一;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长沙市、武汉市、重庆市、贵阳市四个省会城市和吉首、张家界、恩施、黔江、铜仁五个地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黔张常铁路、吉恩高速、黔张高速的交汇处,史称“湘鄂川之孔道”。
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是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土家族织锦技艺、土家族摆手舞等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在我县茨岩塘镇建立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有革命旧址13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地质的百科全书”洛塔石林、“南方空中草原”八面山、“佛教圣地”太平山等自然风光;水利、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紫砂陶、石英砂、大理石、页岩气等矿产储量巨大;森林覆盖率达71.2%,是湖南省首个林业碳汇工程试点县。龙山是秦简文化的核心区、土家文化的发祥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区,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土家族摆手舞之乡”“中国土家织锦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示范区”等40余个国字号品牌。特别是3.7万余枚秦简的出土,被誉为“21世纪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中“九九乘法表”简牍的出土,证明了我国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要早600多年。
【自然地理】
龙山地处东经109°13'--109°48'、北纬28°46'--29°38'之间。东邻本省桑植县、永顺县,西接湖北省来风县、重庆市酉阳县,南与本省保靖县以酉水为界,北与湖北省宣恩县毗邻,面积3131平方公里,占自治州总面积的20.2%。龙山版图形如长菱形的巨掌,南北长106公里,东西宽32.5里。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陡西缓,武陵山脉横亘全县,东、中、西、北山脉凸起,有七大山脉:大灵山、洛塔界、猛必界、曾家界、永龙界、可立坡和八面山,向南开口呈“勿”字形骨架。最高海拔1736.5米(大安乡大灵山主峰青岩堡,也是全州的最高海拔),最低海拔218.2米(隆头镇大河龙嘴)。
龙山地处云贵高原之东,武陵山脉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夏热多雨,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6°C,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全年无霜期270--280天,年日照时数924—1246小时。因地势影响,气候层次分明,小气候特征突出,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境内自然洞穴星罗棋布,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形成无数溪洞深壑。
【行政区划】
2022年,全县辖4个街道、12个镇、5个乡:民安街道、华塘街道、兴隆街道、石羔街道、茨岩塘镇、红岩溪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里耶镇、召市镇、桂塘镇、石牌镇、靛房镇、洗洛镇、水田坝镇、农车镇、洛塔乡、大安乡、茅坪乡、内溪乡、咱果乡。县政府驻民安街道新建路88号。
【历史沿革】
龙山建县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因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
唐虞夏商周时代为荆州地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地,秦汉至唐先后属黔中、武陵、沅陵等郡州,五代、宋、元、明至清初属土司统治。1729午(清雍正七年)置龙山县,属永顺府。
民国时期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后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属湘西行署永顺专员公署,后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龙山人民先后参加过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武昌起义、护法讨袁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萧克、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就设立在兴隆街乡、茨岩塘镇。当年,跟随贺龙参加红军闹革命的龙山儿女有9600多人,现有在册烈士2400人。龙山风光旖旎,山奇水秀,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族风情浓郁迷人,火岩溶洞群神奇瑰丽,乌龙山大峡谷鬼斧神工,佛教圣地太平山闻名遐迩,“摆手舞”、“茅古斯”等土家民俗古老神秘。龙山聚宝藏珍,素有“万宝山”之美誉。水利、森林、草场资源极为丰富,药材驰名武陵。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煤炭、紫砂陶、石英砂、铅、锌、硅等,其中优质紫砂陶储量5000万吨以上,石英砂近亿吨,石煤矿地质储量达10亿吨以上。
【政府网站】http://www.xxl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