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保靖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保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脉中段。县境北与龙山县接壤,东邻永顺、古丈县,南界吉首市、花垣县,西与重庆市秀山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毗连。东西相距62.7公里,南北相距57.4公里,县域面积1760.65平方公里。辖10镇2乡,共170个行政村(社区)。2021年底,全县常住人口23.16万人,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张花高速、国道209线穿越县城迁陵,过境分别为37公里、33公里。
春秋战国时期,保靖地属楚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迁陵县 (县治设今县城东“四方城”),属武陵郡。西汉王莽改迁陵为迁陆,东汉复迁 陵。三国、两晋时期因之。南北朝时期改迁陵县为零陵县,仍属武陵郡。梁置沅 陵郡,设大乡县,零陵并入大乡,隶属沅陵郡。隋代因之。唐贞观九年(635年),析大乡部分地域置三亭县,其治所在堡子街(今县城后街坡),隶属辰州。 天授二年(691年),析大乡置洛浦县,其治所“西洛”在今县城西南大妥乡甘 溪村。先天二年(713年),复三亭县,隶属溪州。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三 亭县为保静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为羁縻保静州。元初改称保靖州,属 新添葛蛮安抚司。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为保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 二年(1369年),改安抚司为宣抚司,洪武六年(1373年),升为保靖州军民宣 慰使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保靖县,县治今迁陵镇,相沿至今。
县境人口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县境的碗米坡镇、长潭河乡、阳朝乡、迁陵镇、清水坪镇、 普戎镇、比耳镇、复兴镇、毛沟镇等。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县境的吕洞山镇、葫芦镇、水田河镇。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迹有三万年前的东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战国粮窖和湘西的汉代青铜冶炼场,唐代的酉水岩墓葬,明代土司彭荩臣营造抗倭战舰艨艟遗址。民族风情有土家族调年节、摆手舞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境内酉水河是湘西最神秘、最具特色、最具旅游开发前景的母亲河,县城迁陵至里耶河段的汉代四方城遗址、摩天石刻;天开文运;、江口红石林、陡滩民族风情、碗米坡生态平湖游、首八峒八部王庙、魏家寨西汉古城等60余处景点引人入胜,吕洞山、白云山、捧车河等其他景点也各有特色。
保靖黄金茶是保靖县的主要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4.3万亩,年产名优茶1000余吨,年产值近11亿元以上,全县近8万人口因茶受益,茶农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以上。2010年,“保靖黄金茶”古茶园被湖南人民政府列为文物挂牌保护,2020年,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列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2021年获得了马德里国际注册证明商标授权保护,保护范围涵盖27个国家。
【地理地貌】
(一)地理区位概况
保靖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脉中段,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与永顺县、古丈县、吉首市、花垣县、龙山县、重庆市秀山县接壤,国土总面积1745.88平方公里。保靖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端,武陵山脉的中段,为沅麻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属中国新华夏构造第三个一级隆起西南段,武陵山二级隆起中段,湘西北弧形构造西南端内弯处。构造走向由北北东转北东,属台地型类型。
(二)自然资源概况
保靖县境内重山叠峰,岭谷相间,地貌类型齐全,山、丘、岗、坪交错分布,属以中山、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地貌,显现出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地貌轮廓。县境西北有川河界、白云山、香火山、灵角山四大山脉绵延,其间,海拔900米以上山峰达331座,白云山主峰白云寺海拔1320.5米,为保靖县群峰之首;中部为中低谷地,地势比较平缓,海拔在300~500米之间,最低海拔为县水文站水准点,即凤滩电站水库最高水位线200.5米;吕洞山脉盘县境东南,山体破碎、切割深密,向有“峡谷一线天”之说。海拔900米以上山峰232座,吕洞山主峰阿婆山海拔1227.3米,为保靖县第二高峰。
【政府网站】http://www.bjz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