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仙桃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仙桃原名沔阳,1986年撤县建市,1994年被列为省直管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52.7万,现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市属街道办事处、15个建制镇、2个原种场、1个风景区,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仙桃的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前列,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2021年位居第76位、全省首位。相继被授予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在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中位居第32位、全省首位。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29.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7亿元。
仙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沃野千里,河湖密布,物产丰富,土壤富硒,相继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中国黄鳝之都等国字号名片。仙桃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拥有1500多年建制历史,文化厚重,人杰地灵,这里走出了陈友谅、李之龙等一批历史风云人物,走出了王利明、雷军等一批行业精英翘楚,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仙桃是著名的体操之乡,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等八位世界及奥运冠军,连续四届奥运会获得七枚奥运金牌,被授予“亚洲体操之乡”。
仙桃是江汉平原支点城市,毗邻武汉,区位优越,距武汉市中心、武汉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只有1小时车程。仙桃是湖北现代工业城市,初步形成了非织造布、食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现代服务业等“6+1”主导产业。仙桃是服务台商示范城市,集聚66家实力台企,被授予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创新服务示范基地”。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仙桃紧紧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打造江汉平原明星城市”的发展定位,锚定“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的发展目标,加快实施“主城引领、双擎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实力之城、高科技赋能的创新之城、高水平涵养的生态之城、高效能治理的善治之城、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之城,奋力开启仙桃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历史沿革】
仙桃市原名沔阳县,夏、商时为荆州域,周代为勋国、州国地,春秋战国属楚地,秦属南郡,三国属江夏郡,汉、晋为云杜、竟陵地。梁天监二年(503),置沔阳郡,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明改沔阳府为沔阳州。民国时改沔阳州为沔阳县,直属湖北省。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1994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仙桃市为省直管市。
【行政区划】
仙桃市现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干河、龙华山、沙嘴、杜湖4个市属街道办事处;郑场、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场、长埫口、西流河、彭场、沙湖、杨林尾、张沟、郭河、沔城、通海口、陈场15个建制镇;沙湖原种场、九合垸原种场2个农场;排湖风景区1个风景区。有624个村民委员会、6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2021年底仙桃常住人口110.51万人,其中,城镇66.31万人,乡村4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0%。年末总户数42.08万户,比上年下降0.2%;户籍人口151.51万人,下降0.8%。全年出生人口8554人,出生率为5.65‰;死亡人口6348人,死亡率为4.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
仙桃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21年,有32个少数民族,即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壮族、侗族、畲族、土族、瑶族、满族、白族、布依族、布朗族、傣族、穿青人、东乡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水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彝族、仡佬族、傈僳族等,有少数民族人口1万人,其中回族70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回族镇1个,即沔城回族镇。100人以上少数民族村11个。仙桃市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回族主要聚居在仙桃城区和沔城、郭河、通海口等3镇外,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22个镇(街道、场、区)。在沔城回族镇,有沔城回族镇中心学校1所。
【市树市花】
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市树市花的议案》(仙政发〔2018〕13号),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将大叶女贞(俗称冬青)、桃花确定为“市树、市花”的情况说明》。会议同意这个议案,决定:大叶女贞(俗称冬青)为仙桃市的市树,桃花为仙桃市的市花。
【经济概况】
初步核算,2021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29.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18.70 亿元,增长 13.7%;第二产业增加值 397.47 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 413.74 亿元,增长 11.2%;三次产业结构为 12.8:42.7:44.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0%、14.1%、13.0%、3.1%、5.3%、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034元,同比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