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崂山区位于青岛市区东部,是1994年4月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时成立的新区,辖区陆域面积395.7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71公里。辖金家岭、中韩、沙子口、王哥庄、北宅5个街道办事处,139个农村社区、28个城市社区。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81.17亿元,增长5.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3.7亿元,同口径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
崂山区自然人文禀赋得天独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一个比较有特色、有质量、有潜力的新城区。崂山区是青岛市高端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崂山风景名胜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金家岭金融区4个国家级的政策性区域,还有正在打造的青岛中央创新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崂山区是青岛市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培育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中国高端电缆第一品牌——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卡奥斯、特来电等独角兽企业8家,拥有上市公司14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崂山区是青岛市旅游资源精华的聚集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拥有1个国家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中崂山风景区位于辖区东部,是驰名中外的道教文化胜地,素有“神仙宅窟”“海上名山第一”之美誉,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崂山区还是青岛市大型功能设施的主要承载区。青岛大剧院、青岛体育中心、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规划展览馆、青岛博物馆、青大附院、青岛二中等都坐落于此。
【历史沿革】
崂山地区夏、商、西周为莱夷地。春秋时属东莱,战国时期属齐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琅琊郡(后置胶东郡),崂山地区属之。西汉时设不其县,辖崂山境,属琅琊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于不其县境内置不其侯国。东汉光和年间(178~183年)至三国时期,不其县属东莱郡。晋咸宁三年(277年)至南北朝时期,属长广郡,郡治设不其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不其县,其地并入长广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不其县故地并入即墨县,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崂山境域均属即墨县。其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鳌山卫,境内军户属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鳌山卫,归并于即墨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白沙河以南、砖塔岭以西的崂山地区划入租借地。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崂山地区被日军侵占。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主权,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崂山地区属之。
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将胶澳商埠政区改为青岛特别市,崂山地区属之。
1938年1月10日,崂山地区再次被日军侵占。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崂山地区属青岛市。
1949年6月,崂山地区解放,设崂山行政办事处,属南海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1951年4月,划归青岛市。1953年6月,改为青岛市崂山郊区。1961年10月,设立崂山县。1988年11月,撤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设立新的崂山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底,崂山区辖金家岭、中韩、沙子口、王哥庄、北宅5个街道,163个社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总量 区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411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其中,白沙河区域(崂山水库上游)为3216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8.5%;崂山东部区域为2469万立方米,占14.2%;汉河区域为2000万立方米,占11.5%。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750立方米,高于全市、全省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但仅仅是全国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的30%,水资源匮乏。
地表水资源区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4723万立方米,平均径流深为378.2毫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1964年径流量最大,为38881万立方米,1977年径流量最小,为1817万立方米,相差21倍。
地下水资源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6625.7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
矿藏资源 明代《崂山志》记载的崂山矿藏资源有试金石、绿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县志》则记有高山石、錾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马蹄石等;《崂山县志》载有白尘土、氟矿、锰铁矿、硅矿、石棉、沙金等矿藏,但资源量甚微。2000年,区内探明的矿藏资源有花岗岩、建筑砂、玉石、砖瓦粘土、锆石、萤石、云母、矿泉水等8种,矿床、矿点63处。崂山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山区,储藏量为343.58万立方米,多含白色石英,耐腐蚀,可用作建筑及雕琢制品。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纪念碑等均取材于此。墨绿色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北宅街道埠落社区及王哥庄、沙子口等街道的山区及海湾地带,其中埠落青石储量较多。矿泉水在花岗岩区和粘土覆盖区基本都有分布,年资源量为1.6万立方米。锆石砂矿资源量5000吨。玉石矿石资源量10吨。砖瓦粘土资源量39.51万立方米。
陆地生物资源区内陆地生物资源丰厚,在省内占居重要地位,素有“山东植物王国”之称。《崂山植物志》载,已查明的有2838种。其中,真菌资源70种,动物资源1346种,植物资源1422种。
真菌资源 区内已查明有野生真菌40多种,药用真菌30多种。其中,较名贵的有灵芝、蛹虫草、猴头菌、香菇、金针菇、毛木耳等。2004年5月,有人曾在崂山密林深处采得一株直径23厘米的蘑菇和一棵直径34厘米、重约1公斤的灵芝。
植物资源 维管植物资源占山东省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8.8%,有1422种,8亚种,114变种,5变型,13栽培变种,隶属160科,734属。其中,蕨类植物18科,30属,50种,2变种;裸子植物8科,25属,51种,2变种,8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34科,679属,1321种,8亚种,110变种,5变型,5栽培变种。
野生维管植物资源有123科,478属,1002种(含亚种及变种,以下同),其中木本植物225种,草本植物777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含10种以上的科有23个,依次为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百合科、唇形科、蓼科、十字花科、毛茛科、石竹科、伞形科、大戟科、藜科、旋花科、堇菜科、鼠李科、兰科、玄参科、壳斗科、茄科、萝藦科、景天科。占崂山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1.5%,所含的属和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5.7%和69.8%,为崂山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者。含5种以上的属有37个,依次为蓼属、嵩属、薹草属、堇菜属、栎属、胡枝子属、莎草属、鼠李属、委陵菜属、野豌豆属、灯心草属、鹅绒藤属、黄堇属、百合属、苋属、沙参属、大戟属,藜属,鬼针草属、车前属、藨草属、飘拂草属、酸模属、柳属、梨属、黄芩属、卫矛属、悬钩子属、天门冬属、菝葜属、蝇子草属、铁线莲属、大碗花属、榆属、景天属、鹅观草属、拉拉藤属。这些属只占崂山种子植物总属数的8%,但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29.3%。崂山植物区系中优势科、属明显。
药用植物资源有173个科近1100种,列山东省第一位。其中有益母草、丹参、藁本、桔梗、黄芩、黄芪、北细辛、草乌、徐长卿、前胡、紫草、元胡、山茱萸、柴胡、连翘、太子参、苍术、黄精、玉竹、黄柏等中药材。有半支莲、莓叶委陵菜等疗效高、作用快的中草药。忍冬(金银花)等常用中药在域内也有大量分布,开花多,产量大,不但驰名国内,还远销国外。
动物资源 1984年,调查知有36种兽类,隶属5目12科27属,占全省总种数的90%。其中,食肉类野兽数量日趋减少,狼、狐、獾等已处于濒危状态。鸟类344种,隶属于19目53科154属,占全省鸟类总种数的84.73%。森林生态系统,成为许多珍稀鸟类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是鸟类的“天堂”。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短尾信天翁、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鵰、虎头海雕、金雕、白肩雕、丹顶鹤、白鹤等10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角、斑嘴鹈鹕、褐鲣鸟、海鸬鹚、黄嘴白鹭、圣鹮、黑脸琵鹭、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凤头蜂鹰、黑鸢、粟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白尾鹞、乌灰鹞、白头鹞、鹊鹞、大鵟、毛脚鵟、灰脸鵟鹰、草原鵰、乌鵰、秃鹫、高山兀鹫、鹗、猎隼、游隼、燕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黄爪隼、灰鹤、衰羽鹤、棕背田鸡、小杓鹬、小青脚鹬、普通燕鸻、草鸮、纵纹角鸮、红角鸮、领角鸮、鵰鸮、斑头鸺鸮、鹰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蓝翅八色鸫等54种。
海洋生物资源 区内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5种,分别隶属于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以硅藻门种类为多。海域浮游植物多属温带近岸广布种。
区内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70多种,分别隶属于腔肠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桡足类、枝角类、涟虫类、糠虾类、等足类、端足类、十足类和毛颚动物门的箭虫类。此外,还有无脊椎动物体十多种。
海域底栖动物种类达300多种,隶属于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以及脊素动物门的底栖鱼类等。主要以软体动物、多毛类、棘皮动物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
区内海域潮间带生物有400多种,包括无脊椎动物300余种,海藻类近100种。潮间带动物主要隶属于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脊椎动物门的鱼类。在类群组成上,以软体动物占优势,以经济贝类为主;棘皮动物组成简单,以海胆、海参为优势类群;多毛类和甲壳类多有分布。
区内海域游泳动物约200种。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鱼类与海兽类。在类群组成上,鱼类占优势,其次为甲壳动物。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347.6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3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7:30.6:68.7调整为0.7:32.2:67.1。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03万元。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年末常住人口51.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88%,比上年末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区出生人口数2203人,出生率6.69‰,自然增长率0.14‰。
稳经济坚定有力。在全市率先出台164条“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2022年兑现资金约37.4亿元。全年新开工纳统项目246个,海尔物联网全球创新中心一期、青岛微电子产业园等6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
保就业成效明显。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8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8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5万元,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222人次。
【政府网站】http://www.laosh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