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推进高水平开放通道畅通、平台升级、投资贸易促进、多元合作拓展、人文交流深化5个行动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3〕12号)]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吉林]-[招商政策],内容来源于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吉林省推进高水平开放人文交流深化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搭建友谊之桥,促进理解互信,深化合作愿景,凝聚各方共识,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人文交流深化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人才交流方面,人才待遇大幅提升、人才外流有效缓解、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高层次的领军人才队伍。教育合作方面,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8个,国家级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达到4个,公派出国师生达到2000人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达到1000人以上。科技合作方面,建设一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深度开展东北三省一区科技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跨地区流动。文旅合作方面,做大做响吉林“东雪西冰”文旅品牌,吉林文旅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二、重点任务
(一)深化人才交流。
1.加大“吉人回乡”引才力度。深度宣传解读吉林人才政策。组织开展“吉人回乡”创新创业会议、招才引智大使聘任和吉林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工作站(联络站)授牌等系列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畅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助力吉林振兴发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2.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引进。创新“候鸟型”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实施海外人才“引进来”,加强引进高水平外籍学者和管理专家。高标准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省直相关部门及长春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人才激励政策。科学制定《吉林省人才子女就学安置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吉林省引进人才安家补贴保障实施细则(试行)》,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激励作用大、操作简便易行的细化措施,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制定重点产业人才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汽车产业、医药产业人才专项支持政策,着眼实际需求,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构建人才精准支持政策体系,助力我省构建重要产业人才集聚高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药监局、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化教育合作。
5.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活力提升计划,打造吉林特色合作办学品牌。发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省联合审批机制作用,聚焦我省关键急需领域薄弱、空白、紧缺的基础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优先支持汽车、现代农业、中医药等重点学科、重点领域,推进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支持长春理工大学圣光机学院构建“本硕博”贯通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为卫星及航空、精密仪器与装备、CMOS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支持长春大学启明学院等机构建设发展。(省教育厅负责)
6.打造国别区域研究集群,深入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发挥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等国家级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指导相关高校开展专项研究。支持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申报教育部国家级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支持长春大学俄罗斯与高加索区域研究中心、吉林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北亚地区国家为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人文交流品牌项目。(省教育厅负责)
7.实施高质量海外育才计划,不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积极对接国家留学基金委,加大对我省青年骨干教师公派留学支持力度。组织实施省属高校“四新”专业负责人海外研修项目、地方合作项目,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课程和师资,通过“3+1”“2+2”等培养模式,逐步推进与国外学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互换和学位互授联授。(省教育厅负责)
8.实施海外人才储备计划,创新海外引才工作方式。积极对接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筹办“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吉林行”活动,扩大吉林引才影响力。依托我省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储备一批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国际化人才。持续高水平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加强与俄、白、乌等国家交流合作,柔性引进外籍导师。发挥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引进国外智力层次。(省教育厅负责)
9.强化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积极传播吉林声音。依托我省海外孔子学院(课堂),传播中国声音、吉林声音。发挥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和吉林外国语大学等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培训基地作用,承担好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国际汉语水平考试等任务。实施“外国人眼中的吉林”“感知吉林”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留学生了解吉林、热爱吉林。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走出去,构建“中文+职业技能”服务体系。指导学校加强“鲁班工坊”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支持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中泰詹天佑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缅甸中国汽车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省教育厅负责)
(三)深化科技合作。
10.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搭建政府间、机构间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光学、激光、化工、材料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合作。促进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开展广泛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择优支持一批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全省国际合作创新能力。(省科技厅负责)
11.用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纳米生物光子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作用,搭建高层次国际人才与技术交流集聚高地。支持并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对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省科技厅负责)
12.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组织系列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与国际合作会议,创造更为活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氛围。持续推动我省与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区域国家在科技领域高端对话,深化东北亚区域友好关系发展。争取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支持,鼓励中外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省科技厅负责)
13.深化东北区域科技交流合作。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共同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打造“三省一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促进东北区域科技资源充分共享,更好地促进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省科技厅负责)
(四)深化文旅合作。
14.完善“东雪西冰”文旅格局。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挖掘冰雪文化,传递冰雪生活新理念,树立冰雪文化地标,打造冰雪文化IP,推出冰雪文化精品,充分展示吉林冰雪文化软实力,着力发展冰雪旅游、边境旅游,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响“长白天下雪”品牌。建设吉林冬捕经济带,培育冬捕经济产业新体系,建立西部生态渔业养殖基地,打造冬捕经济全域旅游,推进“冬捕+”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吉林西部冰经济区知名度。(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强化海外线上推广。完善提升“发现吉林”海外版社交媒体平台,分话题、常态化开展吉林文旅线上推广活动,扩大吉林文旅海外推广覆盖范围,提升吉林文旅国际知名度。组织开展吉林文旅海外主题线上活动,整合彰显吉林文化旅游地域特色与国际品位的宣传素材,结合省内节事活动,依托海外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等驻外机构开展线上主题推广,形成整体策划、全面推进的吉林文旅海外传播效果。(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
16.拓展文旅国际交流活动。针对日韩俄等东北亚基础客源市场、港澳和东南亚潜力客源市场、欧美和大洋洲远程客源市场不同特点,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文旅交流推广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性旅游展会,创新参展方式、丰富参展内容、扩大参展对象。落实部省合作项目,组织参与“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文旅品牌交流推广活动,积极参与国家间文化年、旅游年活动,扩大吉林文旅国际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
17.开发跨境旅游产品。加强与俄罗斯、朝鲜地方旅游部门沟通联系,推动恢复“中俄小型自驾车跨境游”和“中朝跨江游”旅游项目。指导边境地区办好东北亚旅游论坛、“望三国、观日出”新年祈福节等跨境旅游活动,适时开展跨境游采风踏线工作,扩大边境地区对外交流合作。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安排部署,指导推动边境地区申报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针对人才、教育、科技、文旅交流合作,各责任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跟踪落实。各责任部门要强化任务的跟踪管理,形成任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定期调度梳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三)营造社会氛围。各责任部门要积极利用网站、政务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扩大开放人文交流深化行动的宣传解读,提高社会知晓度、认知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