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临猗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临猗古称郇阳,1954年由临晋县和猗氏县合并而成。位居黄河中游秦晋豫金三角地带北沿,地理坐标:东经110°17′30.7″---110°54′38.9″,北纬34°58′52.9″---35°18′47.6″。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61.98平方公里。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 地势平坦,无山无矿,是山西省的平川县。耕地150万亩,人口 48 万,辖 14 个乡镇, 272个行政村。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78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59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18亿元,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5亿元,增长14.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7294元和18346元,增长6%和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2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4。
临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在此建有猗国。春秋时期大商人猗顿在这里畜牧牛羊,经营珠宝,富甲天下,堪称商业鼻祖。历史上曾出宰相6人。当代名人有抗日名将傅作义,前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临猗是全省的粮棉大县。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便利,年平均降水量508毫米,日照2271小时,无霜期210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每年的商品粮和商品棉曾分别占到全省总量的1/ 7和1/ 8,素有“山西乌克兰” 之称。
临猗是全国的林果大县。苹果、梨枣、石榴等林果面积突破100万亩,年产量达40亿斤左右。林果业已经成为我县继粮棉优势之后的又一资源优势,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2004年,迈入全国水果十强县行列。
临猗是全省的教育大县。恢复高考后,曾在全省高考中荣获8连冠,累计为国家培养大中专生5万人,其中大学生3万余人,临猗学子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临猗是全省的文化大县。远古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在这里都有遗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猗顿古墓、战国东马坑、隋唐双塔、宋代银棺、元代大堂等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文学、艺术、戏曲、书法、绘画界人才辈出。特别是县眉户剧团在全国3000多个文艺团体中独树一帜,建团50余年来坚持排演现代戏,4次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江泽民、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观看和赞誉。
临猗是山西省村村实现“三通一改”最早之县。199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一改即降氟改水。
临猗是新型工业正在崛起之县。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规模扩张,全县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潜力的化工、机械、轻纺、食品、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
临猗是全省生态优美之县。由于林果面积大、绿化好,全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春天遍地是花,秋天到处是果。春天来临猗,可以说是徜徉于花的海洋,秋天来临猗,可以说是置身于果的世界。
目前,我们临猗县已经具备了投资兴业、加快发展的诸多条件。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关注临猗、光临临猗、支持临猗,来临猗旅游观光、探亲访友、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历史沿革】
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
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晋分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元魏司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汾阳郡与绥化郡均罢,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元宝十三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五代建置随唐,属河中府。宋至道三年,猗氏、临晋属永兴军路河中府。金天德元年,猗氏、临晋属河东南路河中府。元属晋宁路河中府。明洪武二年,罢河中府,改属平阳府。清属山西省河东道蒲州府。民国元年废府,两县均直隶于省。
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解放。1949年2月15日,猗氏、临晋属晋南行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运城专员公署。
1954年8月,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1958年10月,属晋南专员公署,将临猗并入运城,1959年10月复分出。1970年,属运城地区行署。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
【自然地理】
(一)面积
临猗县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61.98平方公里。
(二)方位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三角地带北沿,地理坐标:东经110°17′30.7″---110°54′38.9″,北纬34°58′52.9″---35°18′47.6″。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
(三)地貌
临猗县地貌是经受长期的和复杂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对地貌的形态有决定性的影响。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使临猗的地貌明显分为黄土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地貌单元,是典型的地貌构造形态。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
(四)气候
临猗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全县日照时间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71.6小时,全年日照总辐射量为123.9千卡/平方厘米。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最高气温19.7°C,极端最高气温42.8°C,为全省之冠。全县年平均降水量508.7mm,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干旱、冰雹、暴雨和干热风等是常见的天气灾害。
【行政区划】截止2022年,临猗县共有14个乡(镇),272个村委会。
【经济发展】2022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积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200亿元;开工项目53个,开工率89.8%,到位资金18.3亿元。红星美凯龙、画宝刚烧鸡等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同福食品、东睦华晟、鑫晟新材料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项目建设提速进行。开展“喜迎二十大、项目大会战”活动,圆满完成科创产业园等十大攻坚任务,66个在建项目工期平均缩短2个月,24个重点项目序时推进,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大厅建成使用。67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国通办,100项高频事项实现省内通办。供应建设用地53宗4336亩,其中“标准地”供应20宗744亩,全部实现“地证同交”。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项目13个4.98亿元。为206户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9亿元。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1.58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62万元,缓缴社保费1376万元。
(二)坚持特优战略,培育现代农业新亮点。夯实稳粮保供基本盘。建成高标准农田10.4万亩,补贴农机具2069台,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4%、9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4.9万亩、产量1.7亿公斤。引领果业转型新趋势。改造老旧果园1.5万亩,新建“三新”示范园10个,建成鲜桃示范基地、冬枣试验站和临猗果业科技馆。“临猗苹果”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临猗冬枣”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庙上乡(冬枣)、北辛乡(苹果)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名单。北辛乡苹果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打造产业体系全链条。临猗国家果业公园(一期)、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运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全产业链雏形显现。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249人。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荣获国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征腾家庭农场荣登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丰淋牧业荣获“三晋新农人”优秀奖,御品一园荣获全省农业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夯实产业基础,打造转型发展新高地。工业转型持续加力。培育打造机车部件、纸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渔药四大重点产业链,培育“链主”企业4户、“链核”企业9户、“链上”企业100户。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个。科创产业园建成开园,获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示范园”,8栋标准化厂房全面竣工,江西安瑞、广东卡力士等4家电子制造企业入驻。建成5G基站120个。东睦华晟成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谋划数字经济类项目66项、总投资206亿元,打造黄河金三角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2万户,同比增长24.7%。孵化小微企业645家。培育“小升规”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级专精特新2家。认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企业1家、“晋兴板”企业9家。临晋渔药特色专业镇入选全市首批创建名单。商贸流通稳步恢复。开展“相约郇阳·嗨购临猗”促消费活动,举办“首届衙署夜宴美食文化节”,发放500万元数字消费券,激发市场活力,让“烟火气”重新升腾。荣获山西省电商强县,培训电商人才2.1万人次,孵化电商企业63家,培育销售亿元以上电商企业2家,线上果品销售额达到16亿元。获批全省首批“乡村e镇”培育县,高标准打造临猗新城涑水e镇。建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物流快递体系,推动特色果品走向全国大市场。
(四)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城市面貌更加靓丽。丰喜大道和郇阳西街提质改造、府西街西延、西环路防洪入涑渠、政府东侧广场等工程竣工投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建成新能源充电站12个、充电桩265个,打造县城六大出入口景观。和美乡村刷新颜值。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乡村面貌持续改善。打造张嵩、云冲、南智光、杨妃4个美丽乡村,有序推进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4000座。涑水河临猗段稳定达标,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交通路网更加通畅。开展道路建设攻坚年行动,投资12亿元改造提升四级道路400余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涑水河旅游公路(一期)25公里完成主体、慢行道建设任务。战备路改造全线通车。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有序推进。209国道快速路改造加快进行。260公里乡道提升改造工程覆盖10个乡镇。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财政改革迈向深入。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获得省委肯定,《山西日报》《山西信息》《运城论坛》予以报道。给予14个乡镇奖返资金1564万元。涉农改革稳步推进。探索形成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72个行政村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34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五水综改”完成水权回购方案,水权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加快发展,完成项目托管1.1万亩。国企改革实现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僵尸企业”全面出清。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12家国有企业规范运行。承接的8项基础性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国有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能源改革蹄疾步稳。润航分散式风电、国能农光互补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完成集中供暖、煤改电、煤改气6180户。
【社会事业】
民生实事更合民情。持续构建“15+5+N”民生实事格局,承接的15件省市民生实事件件落地,承诺的5件县级民生实事全部见效,乡村两级自主开展的349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兜底保障更解民需。打造“乐业临猗”零工市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30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81人。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
社会事业更顺民意。完成楚侯、孙吉等中小学危房改造。高考应届二本达线1108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购买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0735个,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首家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验收,县人民医院与市中心医院实行托管合作,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和三级医院初评,乡镇卫生院“五权下放”赋能改革受到省市关注。成功举办首届猗顿文化研讨会、全省戏剧票友大赛等文化活动。“两馆一中心”建成启用,“河东书房”“涑水书院”对外开放,临晋县衙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2022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委员提案212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与此同时,审计、外事、统计、档案、气象、人防、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获得新发展。
【政府网站】http://www.sxl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