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山西 > 招商载体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简介

时间:2023-10-05  来源: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阳泉市城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城区,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市境中部偏南,西与矿区相邻,北与开发区接壤,东、南与平定相接,总面积55.8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城区常住人口为225443人。

  城区是20世纪初随着阳泉采掘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原属平定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带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百团大战纪念碑、狮脑山森林公园、南山公园、桃河公园等。

  2022年,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2.13亿元。三次产业的占比为0.2%、15.3%、84.5%。

  【自然地理】

  一 地 貌

  本区地处太行山峦间的桃河谷地,属河谷及丘陵地形。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构成阶梯地貌,坡山重叠,沟谷起伏,形成错综复杂地形。最大的丘陵老牛山(南山),海拔744.4米,为全区最高点。最低白羊墅桃河谷地海拔为631米。

  桃河横贯本区,西入东出,把带形小盆谷天然地分割为两半。盆谷南北两侧,环山小丘合抱。土丘土峰多系南北走向,相互连结,形状各异。盆谷石太线东西穿越,与桃河并驾齐驱,亘古历史与现代文明共美。

  本区为黄土丘陵区,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疏松多孔,常年受雨水和风沙的冲刷侵蚀,切割强烈,有横、梁、赤、沟多种地形存在。地表植被为草木植物群落,河谷荒丘分布的多为一年生植物。

  二 气 候

  日照

  日照时间的长短,与所处地理纬度、地理环境及云雾多少有关。日照时间以地域分布,在本区变化不太明显,年日照2696.3小时。一年中,5月份日照时数最长,1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7—8月处于雨季,云雾多于其它月份,日照百分率最低;4—5月份处于旱季,晴天多,日照百分率最高;3—10月份正是植物的生长季节,每月的日照时数均在220小时以上。全年在气温高于0℃期间的实照时数为2339.6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83.7%;高于10℃期间的实照时数为1627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58.2%。

  本区年蒸发量平均1362.5毫米,最高年蒸发量1513.4毫米,最低年蒸发量1108.8毫米。5—6月蒸发量最高,为386.l毫米。前半年6个月总蒸发量861.4毫米,占全年总蒸发量的68.5%。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为境内气候干燥的重要原因之一,尤以3—5月和8—9月为最,故往往出现春旱和夹秋旱。

  气温降水

  本区地处山西东部,中纬地带,太行山中段西侧。桃河两岸,属于内陆高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带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短而冬长,常为春旱少雨、冬寒少雪,干燥多风,十年九旱。

  本区处在山间谷地之中,气候比西面的太原温暖,较东面的石家庄凉爽。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据30年的气温资料:1月份平均气温-4.7℃,7月份平均气温24.9℃,年平均气温为10.8℃。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5年7月24日,为40.2℃;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54年12月29日,为-19.1℃。这些数字表明,本区冬季温差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春季3月至5月,一般情况是3月底解冻,气温上升速度较快,初春期间每日平均气温升高1℃以上。3、4、5月最高气温为12.2℃、29.3℃、33.3℃,最低气温为一9.4℃、-1.4℃、3.4℃。因冬季风占优势,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乍暖还寒,风速加大,干旱严重,平均降水量65毫米左右,仅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2.2%。近几年来随着东区建筑物和绿化造林逐年增多,风沙次数和强度大为减少。

  夏季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气温较高,一般最高气温为35.9℃、36℃。37.2℃。极端最高气温达40.2℃。从6月份起季风环流起了根本变化,到7月份明显受夏季风控制,常刮东南风,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降水量达340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6.4%。以雷阵雨居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由于自然植被稀少,夏、秋季节空气对流旺盛,也常有冰雹灾害发生。据气象资料统计,每年平均发生2.l次冰雹。

  秋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夏季风开始向冬季风转换,雨量逐渐减少。9月份以后,天气多为晴天,气温冷暖适中,秋高气爽,但持续时间较短。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的不断加强,降温剧烈,大部分地区在10月中旬出现霜冻,10月底以后,偏西风已占优势,冬季环流基本形成。

  冬季一般在10月下旬至4月初,东区西部山地西坡平缓,东坡陡峻,对冬季风不仅起不了阻挡作用,反而容易引导冬季风在超过不高的缓坡后,很快顺着陡坡冲下来,因而冬季常有寒潮侵袭,冷空气过境时,伴有大风,气温大幅度降低,使冬季较长而寒冷,对农作物越冬不利。本区冬季盛行偏西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干燥、多晴天,季降水仅占平均降水量的2.7%,降水日数年平均只有3.8天,气温一般在-10℃—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9.1℃。

  三 水 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桃河、洪城河、义井河。

  桃河

  位于市区中心,是境内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阳泉西北25.5公里处的寿阳县东南的土统岭,由西向东横贯市区,在娘子关镇的磨河滩村与温河相汇合。桃河全长80公里,流域面积1324平方公里,矿区以上为清水,以下为季节河。本区境内约5公里,全河支流18条,本区有3条。河底为卵石冲土,《平定州志》称:“水赤色如桃花,故名桃水,又曰桃江。”平时水宽不足10米,水深0.25米,如遇春夏之交,天旱之时,往往水量大减,甚至干涸。据历年波期观察资料录:最高水位达6米以上,最大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最大雨季为2200立方米/秒,一般雨季为580立方米/秒,干旱时为0刀6立方米/秒,含沙量为270公斤/立方米。1966年8月23日10时至21时降暴雨271.4毫米,桃河水陡涨,最大洪峰为1930立方米/秒。近40年来,曾有4次洪水上岸。

  五渡河

  属桃河水系,位于本区北面,是城区与郊区的自然界河,南流五渡村,汇合注入桃河,沙土底质,全长6.8公里,河床宽20—30米。

  义井河

  位于市区东面,发源于狮脑山,流经西峪掌、西峪村、大阳泉、义井至白羊墅汇人桃河。全长10.5公里,底质沙石,河床宽30——50米。

  洪城河

  位于本区西,是本区与矿区的分界河,发源于魏家峪山麓,全长5公里,河床宽10——20米,区境内近年来筑坝修涵多处,已成为地下河。

  本区地表水主要有境内的桃河水和境边的义井、洪城河水。这些河流均出娘子关入河北省,属海河水系,所有地表水量均为降雨后形成的地表洪流,流经时间短,无清水流量,水流利用率低,全境被桃河分割,支流流域面积很小,流域长度短,沟道纵坡陡急,无大型集中蓄水条件,雨量集中在7、8、9月,其它月份雨量次之。冬季冰雪融化,水量也极有限度,一年四季水量相差甚大。

  四 自然灾害

  旱灾

  本区旱灾最为常见,尤其是春旱。形成春旱多的原因,是本区春季多风,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从民国36年(1947)至1990年的40年间,就发生春旱、伏旱、秋旱16次之多。

  民国36年(1947)旱至8月13日始降雨,致麦田普遍减收,秋禾枯萎。

  1950年9月,全区又遭旱灾,“谷死穗,玉米僵立,受灾轻重不一”。

  1965年6月至9月,伏旱连秋旱,立秋之后,持续高温,最高达34℃。

  1972年3月至9月未降透雨,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地方寸草不生,树木枯死。

  雹灾洪灾

  本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洪灾,并常有冰雹灾害并发,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损失。

  1951年7月21日,赛鱼、前庄、石卜咀、平坦街。西河、隆丰沟等27个村遭受雹灾。冰雹大如拳头,小如红枣,雹层厚达半尺左右,受灾面积达22440亩。

  1956年夏,桃河发洪水,南岸自来水干管冲坏几十米,西河滩土坝全部冲毁,河边街洪水漫溢,市区古老房屋、窑洞倒塌很多,死亡10余人。

  1959年8月20日,桃河发大洪,最大流量为2200立方米/秒,冲毁桃河木桥两孔,冲毁电厂和河边街河坝120多米。

  1963年8月3日至9日,连降暴雨7昼夜,降水量达332毫米。是全区20多年来连续降雨最多的一次。里南沟大队地面发生裂缝长达100多米,宽寸余,并出现山坡滑溜,全村37户115人迁出。

  1966年8月23日,全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和洪灾。当日上午10时至晚上9时,共降雨271.4毫米。其中:下午2时至7时,5小时降雨206.8毫米,桃河洪水流量为1980立方米/秒,桃河大坝决口7处,长达3.8公里,坝后培士被冲毁4000余米。桃河南岸的厂矿、企业、物资仓库、面粉厂、铁路和市区 15条街道全部被淹,平均水深1.2米,最深的达2米。受灾居民4048户,18838人。倒塌损坏房屋2800余间。发电厂水源被冲毁,配电室爆炸,3台机组2台不能运转,部分干线停电5天半,石太线中断。

  1977年5月29日下午7时20分,旧街、辛兴、平坦、义井4个公社遭受了十年罕见的特大暴雨、冰雹的袭击。最大冰雹如拳头,厚度达8市寸,墙根处雹积约2市尺以上,半小时降雨达55毫米,全区58个大队受灾。义井公社较为严重,洪水冲死4人,受伤4人,大牲畜死亡5头,打死、冲死生猪160余头,羊463只。冲毁水池、水库、河坝400余处,耕地受灾面积达373000多亩,90000余株经济林木全部损坏。

  1990年7月门日,桃河出现特大洪峰,上游多处出现险情,旧街乡有55米河坝决口,辛兴乡马家坡冲毁500米大坝,下游地段的学校、机关、村庄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石太线中断运行5个半小时。

  风 灾

  1989年8月24日20时10分至25分,本区遭受罕见的飓风、强烈降水并伴有冰雹的突袭。瞬时最大风速35米/秒,10分钟降雨量达27毫米,最大冰雹直径25毫米。造成全市停电,工厂停产,石太线中断2小时,340户住宅进水,损坏屋顶3600平方米,刮坏门窗500多扇。造成危房55户,伤4人。直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800余株被连根拔起,街道雨水成河。

  地 震

  据有关资料记载,本区解放后共发生4次强烈地震:

  1966年3月1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波及本区。从5时半至16时,连续16次小震。22日,邢台再次地震时,波及本区震级为5.5级,未造成人员伤亡。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波及本区,全区普遍有震动感。

  1988年3月10日20时17分,在娘子关东北发生了一次ML3.l级有感地震,震时感觉最强烈的为娘子关电厂一带。人们听到或如沉闷的炮声、或如雷声从东而来,声音颇大,窗玻璃震得哗哗响,桌子上水杯晃动,地面颤动。站岗值勤的战士有站立不住的感觉,似看到房子将要倾倒。3.1级震后紧接着有2.7级、2.6级两次余震。

  1989年10月18日22时57分,山西大同阳高一带发生了5.7级地震,19日1时零1分再次发生6.l级地震。而后多次发生5级以上的余震,几次地震均波及到本区。

  【历史沿革】

  民国36年(1947)5月 2日,阳泉解放。5月 4日,阳泉镇从平定县划出设市,归晋察冀边区二专区领导。全市面积约1平方公里,东至东营盘,西至平坦街,南至南山,北至平坦垴,有3个农村,39条街、巷、胡同。同日,在二专区领导下,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成立。首先划分区域,按地区自然分布,全市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分别组建三个区的人民政府。同年7月,将一区、二区合并为一区,辖34个闾,三区改为二区,辖7个闾。民国37年(1948)8月,全市区划调整为4个区,一区、二区合并为一区,亦称市区(即城区前身),区划分为3个街,设立了街人民政府,形成了区、街、闾三级管理。一街人民政府辖15条街、巷、胡同,二街人民政府辖15条街、巷、胡同,三街人民政府辖9条街、巷、胡同。

  1949年1月,一区人民政府撤销,改称一区区公所,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并撤销街政府(实际未撤),重新划闾,按自然分布的15条街管辖。1950年2月,二区将16个村划归一区,一区下辖18个农村、15条街。接着试行城乡分管,区内设阳泉镇。7月,设立一区区公所、阳泉镇公所。一区城市部分为镇所辖,一区农村部分仍为一区管辖。1951年6月,阳泉镇改为三区,恢复三条街建制,辖三个街政府。1953年4月,一区、三区合并为一区,下辖13个乡、35个行政村,3个街政府、38条街、巷、胡同。1955年11月,撤销街闾建制,一区建立5个街道办事处,33个居民委员会,同时将13个乡改为7个乡,辖7个乡、35个村。

  1956年1月,一区人民委员会改称站上区人民委员会。3月,将7个乡、5个街道重新划定为5个乡、35个村、6个街道,79个居民委员会。1957年8月,撤销站上区,农村部分划归郊区,城市部分归市直属。同年11月,6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4个。1958年,全市实现人民公社化,一区乡、街道办事处撤销,成立了矿区、站上、义井3个人民公社,由市直接领导。1963年2月,恢复站上区建制,站上区人民委员会辖5个人民公社,53个管理区(村),7个街道办事处,92个居民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油篓沟的梨沟。1966年1月,站上区所辖矿区、北大街两个公社的 20个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大队,划归北大街公社,作为农村人民公社,将原站上区公社的小阳泉大队划归义井公社,区办公地址设在太上街广义巷四、五号院。至此,站上区人民委员会辖4个人民公杜、33个大队、93个居委会。1969年1月,义井、北大街、李家庄3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郊区,原义井公社的7个居委会留归城区,城区革命委员会辖两个公社、91个居委会。同年2月,站上人民公社撤销,矿区公社划出14个居委会,成立大庆路人民公社,后又建立大寨路公社、文革路公社,城区革命委员会辖4个人民公社、91个居委会。

  1970年1月,矿区公社所辖的居委会从城区划出,郊区的义井、北大街两个公社划归城区。当时城区革命委员会辖5个公社、34个农村生产大队、52个居委会。1978年1月,推行城市与农村、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的办法,城区将辛兴、旧街、义井、平坦4个公社划归郊区。1980年8月,撤销公社建制,城区恢复街道办事处,又新建南山路、义井、娘子关3个街道办事处,本区管理范围逐步扩大,郊区、平定县境内也有本区管辖的居民区,共建立居民区78个。

  到1990年底,城区下辖上站、下站、北大街、南山路、义井、坡底6个街道办事处,110个居民委员会,办公地址也于1984年7月由新建路9号迁至南大街300号。

  2017年5月,城区人民政府正式托管郊区义井镇14个行政村。托管后区域面积55.88平方公里,根据阳泉市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22.54万人。

  【政府网站】http://www.yqcq.gov.c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简介 下一篇:山西省阳泉市矿区简介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