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平遥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离省会太原市100公里,是太原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辖5镇8乡3个街道211个行政村、16个社区,总人口54万,位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一。境内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为广袤平川。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全国AAAAA级景区品牌百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殊荣。
平遥是历史文化古城。帝尧初封于斯,帝舜曾在此制陶、耕稼。秦始皇命名“平陶”,后为避北魏太武帝名讳更名平遥。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现保存古城墙6162.68米,街巷199条,明清传统民居3798处,全县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各级文保单位143处(国家级20处、省级2处、市级4处、县级117处),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古城、双林寺、镇国寺是精髓所在,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镇国寺万佛殿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精品之一。平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哺育了孙楚、孙盛、雷履泰等历史名人,养育了郭兰英、阎维文、刘旺等当代精英。原真、原汁、原味的平遥古城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魅力独具,基地变基因,承古而出新,不断演绎着一个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范例的精彩画卷。
平遥是文旅融合名城。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漆器文化、饮食民俗等文化繁荣昌盛,是明清古城的活样板、古建筑的博览地、匾额书法篆刻艺术的展示区。平遥历来商业氛围浓郁,是晋商故里,日昇昌票号开中国商业之先河,是“近代银行业的乡下祖父”,其“东掌”模式,是现代企业股份制的雏形。明清时期全国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一纸风行、汇通天下”,19世纪曾一度掌控中国经济命脉。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得益于强劲的文化软实力与厚重的历史遗存,旅游业态迈向高端化、国际化、差异化,文旅融合共进成为平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有24处旅游景点、6条特色产业街区、400家特色商铺、1200家宾馆客栈,8万余从业人员,游客年均增长人次300万,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加20亿元,国际游客占比近20%,“十三五”时期,累计接待游客61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4.6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时期增长118.7%、147.2%。成为网红打卡地、休闲生活区,是全国最火爆的旅游景区之一。
平遥是开放包容新城。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转型新动能加速集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市民素养持续提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国际电影展、平遥中国年、国际雕塑展、又见平遥等节庆品牌风生水起,与恰克图设立“复兴万里茶路”文化和贸易中心,与普罗万设立“平遥·普罗万日”,对外交流平台作用凸显,成为山西深化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汇聚成平遥发展的强大合力。
“十四五”新征程,平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文旅优势、产业优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遗产保护首善地、晋商文化窗口地、特色产品展示地”。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1.7亿元,增速4.4%,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9亿元,增速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5亿元,增速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增速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911元,增速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482元,增速5.7%。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人口
平遥古城位于平遥县境腹地西北部平原区,惠济河、柳根河(原中都河)冲积扇尾部,距东南太岳群山20公里,西北紧邻汾河谷地。地理坐标东经112°9′56″~112°11′10″,北纬37°11′44″~37°12′43″,海拔754.80~762米。古城地域平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坡度5‰。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2011年,城内居民10551户,21740人。
气候
平遥古城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0.60℃,常年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4.50℃;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年平均相对湿度58%,年平均降水量415.90毫米,主要分布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785.70毫米。主导风向春秋冬季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10米/秒。
【政府网站】http://www.pingyao.gov.cn/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至2011年,查明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铝土矿、石膏矿、石灰岩、耐火粘土、建筑材料等7类,其中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煤质优良,大多分布于段村镇、卜宜乡南部山区。居沁水煤田、霍西煤田交错处,地质构造复杂,属于华北上古生界含煤建造组成部分。其他矿体也大多在此区域,赋存不稳定、储量小、品位低,不利于大规模开采。
煤炭
煤炭为县内最主要矿产资源。据1986年7月省216地质队编制的《山西省晋中地区矿产专辑》资料,全县含煤面积1246.9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8.96%,煤炭预测总储量为112.96亿吨,其中埋藏在1000米以内的地质储量预测为14亿吨,面积154.4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累计2.33亿吨,主要分布在卜宜乡、段村镇南部一带。至2011年底,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保有量2.01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平遥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平遥峰岩煤焦集团、汾西瑞泰煤业(集团)公司所属7个煤矿当年实际产能为222万吨。
含煤地层以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主,在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只有不稳定的可采煤层,含煤岩系厚约224.31米,含煤14层,煤层总厚约11.39米,含煤系数为5.08%。区域内可采煤层主要有山西组的1号、2号、4号、5号,太原组的7号、9号、11号,煤种类主要有焦煤、贫煤、焦煤、瘦煤。全县含煤量和赋存特点:可采煤层多,埋藏深,构造简单;可采煤层厚度稳定,煤质较好,可作为炼焦煤及炼焦配煤。
铁矿
境内段村镇储存有山西式铁矿和含锰铁矿,储量13万吨。山西式铁矿埋藏于南部的平道头村一带,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底部,矿体呈透镜状、鸡窝状,厚度变化不大。据温家沟井田精查钻孔资料,见有两层矿层,下矿层厚0.34米,TFe含量为36.96%,S含量为37.02%,为一级品硫铁矿;上矿层厚0.62米,TFe含量为12.96%,S含量为11.80%,达硫铁矿的边界品位。含锰铁矿分布于段村镇石庵村一带,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部,矿体呈层状产生,矿层厚约1米左右,矿石经化学分析,TFe为25~27%。1958年,开采水策凹。至2011年,露天铁矿基本开采,还有深层的未开采。
铝土矿
主要分布于段村镇平道头、邢家庄、文祠神村一带,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底部,山西式铁矿层之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具有致密状、鲕状结构和块状结构。温家庄井田精查区ZK10钻孔中铝土矿层厚1.34米,矿石化於结果:Al2O3含量63.66%,TiO2为2.53%,Fe2O3含量3.35%,铝/硅比值为4.30,是质量上乘的铝土矿。1958—1997年,开采。2000年,停止开采。
石膏矿
重点分布于段村镇平道头、佛殿沟、普洞村一带,储量1000万吨。石膏矿产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的中部泥灰岩中,由上而下有两个矿带,下矿带矿层厚16.05米,上矿带矿层厚1.10~4.63米,经钻孔采集样品分析:CaO2为31.21~39.53%,平均37.09%,SO3为37.01~57.27%,平均50.83%。经岩矿鉴定,区内石膏为软质石膏,杂质含量较低。1958年开采,至2011年,少量开采。
石灰岩
出露于段村镇普洞村一带,储量5000万吨。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中。石灰岩为深灰色或灰黑色,矿石呈致密、坚硬、性脆、质纯特点,含方解石脉及黄铁矿。矿层厚大于150米,层位稳定且厚度大。钻孔化验结果,石灰岩CaO为53.29%,MgO为2.39%,Fe2O3为1.07%,化验结果表明:区内石灰岩可作为良好的熔剂灰岩以及制作水泥用灰岩碳岩。自古即已开采。至2009年,因环境污染,停止开采。
硫矿
位于段村镇普洞村,储量500万吨,赋存于石灰岩底下。1997年开采。1998年停止开采。
耐火粘土
主要分布于文祠神、神南以西一带,赋存在山西组中部4号煤层的直接顶板或上方不远层位,矿层较稳定,矿石致密质软具滑感,属软质粘土,矿层厚1.20~1.60米,平均为1.42米。化验鉴定结果为1~2级耐火土矿。储量0.25亿吨。耐火粘土为传统开采矿产。2000年底,随着取缔土焦炉,停止开采。
建筑材料矿
在县域南东部山区内三叠系地层中赋存着厚—巨厚层状石英长石砂岩,及普洞一带石炭系太原组中的厚层灰岩,均可作为建筑优质石料使用。境内第四系黄土,分布范围广,矿层厚且质量好,是制作砖瓦的优质原料。
【政府网站】http://www.pingyao.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