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之都崛起:底气与拼劲]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招商百科]-[视界深度],内容来源于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科学打法形成“组合拳”,产业版图日渐清晰
得益于坚实产业基础和优秀人才的支撑,合肥锚定新能源汽车赛道,大胆尝试,大胆改革,产业版图日渐清晰。
顶层设计是坚实保证。合肥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新能源汽车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部门和区域联动。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等专项政策,推动“产业政策—兑现细则—实施意见”组合发力。
9月15日,“元PLUS第50万辆下线暨冠军版上市发布会”在比亚迪合肥基地举行。作为比亚迪首款“战略出海”的全球化乘用车,元PLUS上市仅19个月即达成第50万辆下线,足迹遍布全球58个国家,并在多个国家问鼎新能源销冠。截至今年8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78万辆,持续领跑全球新能源市场。

资料图:比亚迪合肥基地生产线。(范柏文 摄)
龙头企业是有力牵引。目前,合肥市已培育、引进大众、比亚迪、蔚来、江淮、长安、安凯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百倍千倍的乘数效应正在凸显。
“7月3日,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使用的就是我们全球独创的OS电池。”中创新航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敏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为包括蔚来、奇瑞等一大批主流车企提供配套与服务。
配套企业是强大支撑。目前,共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500多家配套企业在合肥聚集,上下游产业链日益完善,一步步构建宏大汽车城的坚实骨架,描绘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在刚刚举办的2023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全域开放方案》正式发布。合肥市将全面开放主城区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制定道路等级划分标准,融合交通超脑、地图等信息,指导由简易环境路测向复杂环境路测过渡,成为全国首个核心区域全部开放的省会城市,打造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网、充”一体化云监管平台,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两全三化”新模式(全开放、全无人、规模化、商业化、融合化)。
生态优化是最大依托。近年来,合肥围绕产业链,布局生态链,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场景应用、优化提升“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基金+项目”驱动模式、不断健全汽车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一系列举措让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一系列科学打法形成了“组合拳”,助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新增投产、开工、签约项目共74个,总投资额1681亿元。
一身“拼劲”为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产业的繁荣和壮大,与优良发展环境滋养密不可分,更与一座城市的耕耘努力息息相关。
“为了保证项目工期和进度,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企业有需求,哪怕是我们处于吃饭时间,也要立刻跑过来,‘端着饭碗跑步’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节假日加班也是常态。”在长丰县下塘镇采访比亚迪、中创新航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时,该镇党委委员石兆国表示。
“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快的建设速度,堪称行业的‘天花板’速度!”谈及项目建设之“快”,中创新航合肥基地负责人由衷感叹。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48亿元,从签约到开工用时不到3个月,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时11个月。无独有偶,距离该项目不到十分钟车程的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历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历时42天,从开工建设到整车下线仅用了10个月。
作为先天资源不足、从县城格局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合肥与生俱来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拼劲”、渴望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闯劲”和善于钉钉子的“韧劲”。带着这样的“劲儿”,合肥锚定“工业立市”,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瞄准发展动向、抢抓发展先机、锻造“最强保障”,打出了一手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飞速发展的“好牌”。

资料图: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线。(谢琛摄)
一个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合肥这座城市“拼劲”的最好见证。2021年8月19日,距离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开工仅有十几个小时,项目方突然提出项目区地势低洼,急需土方填平,希望所在地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协调安排。按照常规程序和建设管理,这样的项目从招标到完工,前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下塘镇领导班子与时间赛跑,连夜协调运输公司。当晚,1000辆渣土车来回穿梭,一夜之间,全部填平。8月20日,项目如期开工。
最大的“拼劲”,造就最好的服务。近年来,该市制定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一窗办”“一网办”“就近办”等改革举措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创新重点项目调度制度、专班服务制度、“点对点”服务制度……以“金牌服务”护航企业发展壮大。
“大众安徽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肥积极的投资政策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过去几年在合肥的发展实践,让我们相信合肥一定能够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在此次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大众、蔚来等企业负责人由衷感慨。这也印证了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考察合肥基地项目时的感叹:“合肥干部敢担当、讲诚信、重效率,我对在肥项目发展充满信心!”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越来越绚烂的产业之花。当前,合肥市正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区,加速构建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为安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贡献合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