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青海]-[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南缘。格尔木1954年建政,行政区划面积11.9万平方公里,隶属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格尔木市由中心城区、唐古拉山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中心城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有汉、蒙古、藏、回等35个民族。
2016年8月22日—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首站到格尔木,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的战略目标。这些,赋予格尔木加快发展新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格尔木在全省全州所处的地位、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六大位置定位”和“六个作出示范走在前列”。
战略地位。格尔木市位于祖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国家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冲、加强西南边防建设的保障基地、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也是青海省2个国家级陆路枢纽站所在地之一。2017年1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构画出西部开发“五横两纵一环”总体空间格局,格尔木市被确定为京藏通道西段节点城市,支撑青海藏区发展的新增长极。
经济地位。格尔木市资源富集,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的钾镁矿床,夏日哈木为全国第二大镍矿,日照时数、太阳能辐射量为全国第二高值区。目前,辖区内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50余种,其中钾、镁、锂及石盐储量居全国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尔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新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全力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把绿色循环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取得积极成效。“十二五”末,格尔木市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12%、全州的56%。
生态地位。格尔木南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北为察尔汗盐湖,唐古拉山区位于“三江源”区,中心城区有柴达木盆地最大的连片荒漠化土地,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的核心地带。这里地质条件古朴,自北向南海拔变化剧烈,集生态类型及物种多样性于一体,是全省为数不多能够兼顾生态保护建养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地区。目前,格尔木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产业园区,光伏发电装机2804兆瓦、风力发电装机747兆瓦,分别占全省的35%、21%。2017年,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入选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并开工。2014年10月,昆仑山地质公园成功跻身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成为融生态保护、地学研究、体验观光、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品牌。
开放地位。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西宁、海东和格尔木三个对外开放节点城市和向西、向南开放的经贸共同体。《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将格尔木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电力枢纽和资源加工转换中心,全省重要的创新型城市;去年以来,省政府在格尔木市组织开展了规划布局青藏陆港(西区)前期研究,并依托正在建设的格库铁路及国家规划的格成铁路,预先谋划了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城市龙头地位。历史上,格尔木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羌中道的重要驿站,昭君入塞即途经此地。目前,已初步形成融公路、铁路、航空、管线、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干线交通体系,成为青海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格尔木是青藏高原上连接拉萨、西宁的重要城市,是青海省西部一座正在快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服务等作用和功能。
党建示范地位。格尔木是昆仑文化发源地之一,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两路”精神、军民鱼水深情根植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尔木市自觉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良好的政治生态有效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增长。2017年,格尔木市跻身全国百强县第49位,被评为全国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2020年第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