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甘肃]-[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通渭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通渭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908.5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332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3.35万人(常住人口32.36万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有耕地面积232.24万亩,基本农田181.05万亩,海拔1410—2521米,年均气温7.5℃,年降水量380㎜左右。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2020年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通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历史。境内发现的古遗址和彩陶,属“马家窑”“齐家”文化。通渭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榜罗重镇,红色通渭。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通渭时,在榜罗镇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榜罗镇会议”,毛泽东同志在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陕甘支队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了《七律·长征》。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翰墨飘香,书画通渭。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12人、中书协会员46人,省美协会员91人、省书协会员106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通渭小曲”和“通渭影子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诗书传家,耕读通渭。东汉时期有为我国五言诗的成熟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清有赵荣、王瓒、李南晖、牛树梅等文化名人,当代有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和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
——旱作农业,生态通渭。草畜、果品、中药材、新能源等等特色优势产业初具雏形,走出了“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旱作循环农业路子,2013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
——陇上神泉,养生通渭。通渭温泉日泛水量6000吨以上,地下200米处恒温113℃,地表水温53.9℃,富含钾、钠、锂、锶、硼、钙、硫、氟、氡等32种元素和化合物,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通渭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级景区。
——风光互补,清洁通渭。风力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年均有效风速4.7m/s、有效发电时数6000h,年日照时数2430h,光伏发电年可利用时数达1400h。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建设的通渭风电基地是全省第三个、陇中地区唯一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草畜、风(光)电、书画、水务、生态“五业”并举,书(画)城、水城、绿城、吃城、商城“五城”融合,通定、景礼、通陇、通秦高速和兰延高铁“五路”联通,突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通渭,在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奋力谱写通渭发展时代篇章。202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63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42.07亿元、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2亿元、增长15.2%,一般预算收入2.63亿元、增长1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026.7元和8850.4元、增长7.5%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