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西藏]-[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朗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朗县,在美丽富饶的雪域高原东南部,在巍峨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2°28′~95°13′,北纬28°40′~29°29′之间,在日夜奔流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有一个充满神奇、令人向往的地方——这就是在藏东南冉冉升起的新星——朗县。“朗”,藏语意为“显现、光明”。朗县地域面积4120平方公里(0.41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县城距拉萨420公里,距八一镇240公里。总人口约为2万人,境内主要有藏族、汉族、门巴族、蒙古族等民族和僜人,其中藏族占99.02%,汉族占0.7%。
【历史沿革】
朗,藏语意为“显现”。
朗县在解放前为朗宗、古如朗杰宗、加查宗和金东溪的领地。
1959年民主改革后,并三宗一溪建工朗县,由山南地区管辖。
1959年设古如朗杰区,仲达乡,金东区,拉多区,孜隆乡,洞嘎区。
1982年林芝地区成立,朗县被划归林芝地区管辖。县府驻登木乡朗村。
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朗县属林芝市管辖。
【自然地理】
朗县位于林芝市西南部,东经92°28′,北纬28°40′~29°29′之间,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与米林县,北与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县,西与山南市加查县相邻,南部与印度接壤,地域面积4120平方公里(0.412万平方公里)。
县政府所驻地朗镇,距林芝市政府所在地巴宜区240千米,距自治区首府拉萨420千米。
地势地貌
朗县属于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地势为北部和中部高,南部低,多为开阔谷地、坡地和山地。全县平均海拔3200米,一般山峰的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
且多为冰川覆盖。
朗县境内属藏东南沟谷地貌,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将全县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最高海拔6157.9米,北部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最高海拔5572.0米,南北两山组成一个巨大“∨”型谷地,谷地最低海拔3016米,高差3141.9米。
境内群山起伏,地表在河流切割和地质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各种地貌类型。县境内地貌划分为高山冰蚀——冰碛地貌,高山流水切割构造地貌,河流阶地堆积地貌以及风沙地貌。
朗县峡谷位于仲达镇与洞嘎镇西侧之间峡谷近东西走向,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发育,属于山南加查峡谷组成部分,延伸朗县境内长56千米,切深小于1000米,落差约150米,谷底宽度一般80~200米,局部(如县城北侧)小于50米窄谷,归属中等切割峡谷类型。峡谷西侧地形较陡,坡度一般30°~50°,水流一般较缓。
气候
朗县为青藏高原区气候,属温暖半湿润气候带。主要气候特点:
地处喜玛拉雅山脉北麓
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多风,垂直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较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年均日照达2000~25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70%~80%,太阳年辐射700兆焦耳/平方米,朗县降雨量偏少、且四季不均,年均降水量在350~6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9月份,多为夜雨,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年蒸发量在2200毫米左右,约为降水量的4倍。干季长达8个月,湿季仅为4个月。年平均气温11.0℃,年平均最高气温19.1℃,年平均最低气温5.3℃,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3.8℃全年无霜期日数平均在130~170天。
水文
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河流总长度达74.2万米,每平方米177.3米。有河流溪涧14条,雅鲁藏布江婉延曲折,横穿县境,各支流以雅江为骨架,向朗县全境纵深辐射,几乎遍布朗县全境,比较大的支流有登木河、拉多河、金东河和工字荣河4条河流,形成4道沟,因此朗县又可称之为“一江四河(沟)”之地。
湖泊包括拉多藏湖及勃勃朗雪山圣湖。其中藏湖海拔3700米,面积6.7平方公里;勃勃朗雪山圣湖海拔4200米,面积3.7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2013年朗县行政区划一览:朗镇、仲达镇、洞嘎镇、金东乡、拉多乡、登木乡
【名胜古迹】
朗县地处西藏东环线核心点,林芝工布文化和山南雅砻文化的交融处,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出生地,形成了独具特色旅游资源。
扎日莎巴山:朗县境内的扎日莎巴山为佛教圣山,又称杂日山,是闻名全藏的圣地。传说杂日山顶有位菩萨叫“西穹”,还有个鬼叫“碓”,每到猴年的四五月间,是转杂日山的黄金季节,传说转一次该圣山就可以有第二次生命,免受轮回之苦,来世可有幸福的生活。因此,“杂日日廊”早已是藏族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
拉多藏湖:拉多藏湖位于朗县拉多乡藏村,该湖面海拔高度3700米,藏湖一共由五个大小不一的小湖泊构成,分别是万鱼偏嘴湖、逢扎西湖、神马湖、圆环湖、尾湖。五个小湖泊通过小溪相互连接,形态各异,分别呈月牙状、圆盘状,湖泊为山泉汇集而成,湖水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4米。
巴尔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朗县朗镇堆巴村半山腰,占地2000多平方米,在雅鲁藏布江畔,是林芝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公元1195年由索朗申格、索朗杰布两位活佛修建,原属葛举派,后由于宗教斗争改属格鲁派。
列山古墓群:位于朗县金东乡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该建筑群气势宏伟,构筑奇特,整个墓群延绵几公里。烈山古墓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研究西藏历史与探讨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鲁藏布江巨柏:巨柏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呈线状分布。 雅江巨柏形态各异,一千棵树,一千种姿态,或弯或直,或倾或卧。关于巨柏的传说:相传在修建桑耶寺时,运送木材造成奴隶伤亡无数。一只善良的乌鸦同情奴隶的不幸,就站在加查山顶说寺已经修好,不需要木材了。奴隶长松一口气后将大量木材沿江丢弃。这些木材就地生根发芽并长成巨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