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云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洱源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大丽高速、国道214线、省道平甸公路纵贯县境。县城驻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公路里程389千米,距州府下关公路里程69千米。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全县共有26个民族成分,有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傣8个世居民族,其中,白族人口18.84万人,占总人口的63.086%;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956%。全县总人口29.87万人,其中,茈碧湖镇有61911人,三营镇有42005人,牛街乡有24694人,邓川镇有17145人,右所镇有58489人,凤羽镇有34599人,炼铁乡有24502人,乔后镇有21482人,西山乡有13888人。
洱源是多民族聚居县,多民族聚居决定了洱源县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主崇拜在洱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以外,其他民族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本主、土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信教群众有3万多人,共有小寺小庙464个,其中佛教82个,道教2个,伊斯兰教7个,基督教1个、儒释道三教合一12个,本主庙235个,土主庙22个,宗教祠堂29个,山神庙46个,土地庙16个。1996年通过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0个,其中清真寺7个,佛教寺院20个,道教宫观2个,基督教聚会点1个。
2010年起洱源县辖9个镇乡,90个村委会(社区),分别是茈碧湖镇、邓川镇、右所镇、三营镇、牛街乡、凤羽镇、炼铁乡、乔后镇和西山乡。
【自然地理】洱源县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温暖宜人,境内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特征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境内是常见的气候现象,气温和降雨量一般随海拔高度分布差异很大,一般情况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多。平均气温随海拔增高递减率为0.63℃/100米左右。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C,多年平均降水732毫米,年日照2061~2439小时。有300天左右平均气温在10~30°C之间。
县境内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黑潓江水系属澜沧江流域支流,入河支流41条,293千米,山溪227条,417千米;弥苴河水系亦属澜沧江流域支流,入河支流51条,327千米,山溪149条,232千米,平均径流量4.8亿立方米,占洱海平均径量的59%,是注入洱海的主要水源。每平方千米平均产水量42万立方米,地表水年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2亿立方米,过境流水9亿立方米,共计21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至2010年水电装机40300千瓦,尚有很大潜力可供开发。
洱源地处滇西高温热水区,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是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境内分布有九台——玉湖、牛街——三营、下山口——城西——温水等地热主显示区,共有30余处自然出露点,水温30~90℃,矿物质含量均达医疗热矿水标准。其中牛街-三营高温地热田,相应发电潜力1791千瓦,远景发电潜力可达5390千瓦。
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湖泊棋布,河流如织,盆地、河谷错落其间。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3支主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两大水系,东部是氵弥苴河水系,西部为黑潓江水系,均归属澜沧江流域。海西海、茈碧湖、绿玉池、东湖、西湖秀媲瑶池,散落县境东部,分别经氵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南注洱海。东部多有盆地,由北至南分布有牛街、三营、茈碧湖、凤羽、右所、邓川等6个坝区镇乡;西部是高山峡谷,分布有乔后、西山、炼铁3个山区、半山区乡镇。东北部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 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
【政府网站】http://www.eryu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