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云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楚雄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楚雄市位于楚雄州中西部,地处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东邻禄丰市,南接双柏县,西连南华县,北与牟定县毗邻。楚雄市距离昆明市城区152千米,距离大理市区179千米,与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构成滇中城市群;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和进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承接点和物流集散地,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
【历史沿革】
楚雄市境汉代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属云南郡。晋咸康三年(338年)有“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赕居之”,为楚雄建城之始。东晋属建都郡,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隋属昆州;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曲驿、览赕、石鼓驿等城镇。宋代大理国前期为白鹿部(后称石桑郡)有富筋赕、石鼓赕等建置,隶于云生节度;后期废节度,设威楚府,在楚雄市境有白鹿部、石鼓赕、德江城等建置。元初,市境设有威楚、石鼓2个千户,属威楚万户府辖,其中威楚千户领富民(今鹿城镇)、净乐(今东华镇)2个百户,与威楚万户同驻今鹿城镇,石鼓千户在今吕合镇境;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万户府为威楚路,以威楚千户置威楚县,以富民、净乐2个百户置富民、净乐2县,各县皆隶于威楚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威楚县为威州,辖富民、净乐2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降威州为威楚县,并将富民、净乐并入威楚县;以石鼓千户置石鼓县,隶于镇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石鼓县为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县为楚雄县,隶于由元威楚路改设的楚雄府。其后,楚雄县的建置及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2年(1913年)裁楚雄府,楚雄县由腾越道辖;1929年废除腾越道后,楚雄县除1948年内曾由设在姚安的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外,一直由省府直辖。195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县为自治州所辖15个县之一;同年9月,将双柏、牟定、南华3县并入楚雄县,至1960年,并入的3县先后恢复建制。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楚雄县,设立楚雄市。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06年1月20日楚雄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撤销宜茨乡、云龙镇、永安镇、富民镇建置。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楚雄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峰为西舍路镇哀牢山脉小越坟山,海拔2916.1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江交汇处,海拔691米。市境地貌可分为山间盆地、中山浅切割宽谷、中山深切割峡谷三大地貌单元。西部为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5.8%,东部为丘陵和山间盆地,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有鹿城、子午、东华、腰站、饱满街、吕合6个。
山脉河流。境内群山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干余脉,基本上呈西北、东南走向。哀牢山起自大理州境内,由西北向东南,穿过市境西南部向双柏县延伸出境。境内河流分属元江、金沙江两大水系。主要河流为龙川江和礼社江。龙川江穿越市境东北部,为金沙江一级支流,自南华牛凤龙村入境,向东流经吕合、东瓜、鹿城,再由南转北过智明坝子石涧出境,市境内流长62.5千米,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静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龙河、苍岭小河,金沙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109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4%。礼社江穿越市境西南部,是元江上游,经南华县入境,西岸为西舍路,东岸为八角、中山、新村和中邑舍,流长86千米,支流多集于东岸;主要支流有马龙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鸡河、自雄河;元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322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6%。
气候土壤。楚雄市地处滇中干旱区,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立体气候较为突出,干湿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楚雄市年平均气温17.6℃,降雨量709.7毫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全市土壤有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黄棕壤、冲积土、石灰岩土6个土类。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坝区大小河流两岸,占全市总面积的5.11%;红壤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6.11%;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坝区和山区的大过口、三街等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2.47%;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2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8%。
水资源。楚雄市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2.45%;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04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2.22亿立方米,贫水年为8.39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为3.24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4.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煤、石油、页岩、金、铜、铅锌、铁、铬钴、石灰岩、石棉、大理石、云母、滑石、建筑用砂、砂岩、页岩、陶瓷土、矿泉水等18种,其中,煤、金、铅锌是全市的优势矿种。
生物资源。有野生动物70余种,常见木本植物30余种,草本植物20余种,食用菌、藻类20余种;有野生中药材243科1381种,约占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40%,被省政府认定为“云药之乡”。境内有大量的原生茶花资源,是云南山茶花的重要原生地之一,也是山茶科植物物种基因库。山茶属植物有云南山茶、粗柄连蕊茶、猴子木、毛果山茶、怒江山茶、厚皮香6种,百年以上云南传统名贵茶花园艺品种古树主要有童子面、松子壳、狮子头、大叶银红、大理茶5种,楚雄茶花精品种植园培育的“紫禾”“楚焰”2个新品种,通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专家鉴定正式命名。楚雄本地鉴定、命名的特有品种主要分布在紫溪山、黑牛山和三尖山地区。2020年,楚雄市森林面积33.5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440.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62%。
名特优产品。市内名特产品主要有彝绣服饰和彝绣手工制品、云泉豆瓣酱系列产品、野生菌系列产品、核桃系列产品等名优产品;同时,通过多年发展,楚雄市逐渐形成了以撒坝猪、云岭牛、云岭黑山羊、土杂鸡、朗德鹅为主的养殖业名品和大过口魔芋、蚂蝗箐茶、紫溪冬桃、干田红梨、东华枇杷为主的种植业名品,以及苍岭有机米、吕合生态菜籽油、子午云龙酱油、大地基热带果蔬、大过口乡红心猕猴桃、三街彝山云雾茶、八角手工红糖、树苴发嘎土坛酒、西舍路何首乌、花椒等地域特色产品。境内楚雄肉牛获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首批认定;云南爱尔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雨生红球藻、虾青素被认定为全国首个生物技术类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行政区划】
2021年末,楚雄市下辖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鹿城、东瓜、吕合、紫溪、东华、子午、苍岭、三街、八角、中山、新村、西舍路12个镇和大过口、大地基、树苴3个乡,154个村(居)民委员会,2880个村(居)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7.59%。
【人口结构】
2021年末,楚雄市户籍总人口546924人,比上年增加2622人,增长0.5%,其中:农村人口247309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5.2%;城镇人口299615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4.8%.年内出生人口4641人,出生率为8.51‰;死亡人口4437人,死亡率为8.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8‰;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2.户籍总人口中的少数民族人口为142597人,增长1.2%,占户籍总人口的26.1%,其中:彝族人口120446人,增长1%,占户籍总人口的22%,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4.5%.其他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8967人)、白族(5464人)、苗族(1809人)、傣族(1124人)、傈僳族(1009人)、哈尼族(858人)。
【经济发展】
2021年,楚雄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州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经济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56342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708万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2970048万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2186515万元,增长8.3%。一二三次产业之比为8.5:52.7:38.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58.8%、33.9%。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492564元,增长10.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九大重点产业增加值4366556万元,增长9.4%(按可比价计算),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5%。全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6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
【社会事业】
科技。2021年末,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州科技项目10项,争取扶持资金1085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户(含以前年度复审通过7户),年末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53户,创新型企业10户。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7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技术中心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全市有效注册商标984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4950件,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授权专利714件,年末累计拥有授权专利2940件。
教育。2021年末,辖区拥有高等院校3所,专任教师878人,在校学生24467人,分别增长7.1%和14%,毕业学生5697人,下降2.5%;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所(不含楚雄技工学校),专任教师526人,在校学生10294人,毕业学生3809人,分别增长14.4%、下降0.8%和增长6%;普通中学31所,专任教师2959人,在校学生41720人,毕业学生13271人,分别增长2.2%、1.7%和下降1%;小学122所,专任教师2377人,在校学生38440人,毕业学生5765人,分别增长0.7%、2.4%和0.1%;幼儿园114所(含民办),在园幼儿教师1085人,入园幼儿8183人,在园幼儿19963人。2021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1%、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为96.3%.全年市级财政教育事业经费支出86795万元,增长0.6%.
卫生。2021年末,辖区拥有营业执照医疗卫生机构423个,其中:医院33所、乡镇卫生院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所。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76张,卫生技术人员7646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666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生4.2名。新增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035户,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4.78%.
文体。2021年末,拥有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博物馆2个;拥有融媒体中心1个、电视台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电视受众覆盖率99.2%.全年共组织“两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15个乡镇文化站)群众活动272场次、参与人数达4.93万人次;开展送戏下乡101场次,观众人数2.97万人次,共放映公益数字电影1719场,观众人数达15万人次。
人民生活。2021年末,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30元,增长10.3%.按居住地划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04元,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9元,增长12.2%.全市154个行政村(包括社区居委会)全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通宽带接入。
社会保障。2021年末,全年城镇居民有1147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51万元;农村居民有11903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011万元。年末辖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8.43万人,增长3.8%,征缴保险基金107318万元,下降0.8%.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4.03万人,其中发放养老金人数5.47万人,增长2.2%.年末辖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1.8万人,征缴保险基金64343万元。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0.24人。共筹集保费34303万元。
【政府网站】http://www.cx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