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创新“六化”服务体系推进企业之家建设]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贵州]-[营商环境],内容来源于 [贵州省投资促进局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今年以来,赤水市以全省首批改革试点为契机,把推进“企业之家”建设作为落实“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重点围绕“六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工作专班,搭建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持续提升企业办事便捷度、满意度。
一、建立数字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自助办事。一是打造数字化政务平台。将政务大厅打造为市级“企业之家”中心,作为企业诉求收集、问题转办、跟踪督办、反馈回访的运转中心枢纽。在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搭建园区“企业之家”平台,完善分区服务功能,配置税务、金融、健康体检等涉企自助服务终端。同步打造镇级“企业之家”平台,建立“一中心两平台”服务构架,实现网络同步链接、业务同步联动。目前,已举办企业开放服务日活动6场,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68次,联动协办落实企业问题和诉求57项。二是制定数字化服务流程。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贵人服务APP等数字化服务模块,引导辅助企业通过线上办理政务事项。建成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将依申请政务事项100%纳入“2+2”改革范畴,综合窗口从原有115个缩减至63个,办理等待时长缩减至平均10分钟,配备自助设备11台,20余项审批自主申报,全程网办率达82.8%。三是梳理数字化企业信息。充分收集汇聚政务服务、贵商易等各类平台信息,将涉企活动、交易需求、惠企政策等信息通过“企业之家”数字化信息屏集中发布、实时更新,为企业明晰经营方向提供最新信息参考。同步探索企业数字门牌建设,将涉企数据录入企业数字门牌,通过扫码获取企业相关信息,实现涉企信息共建共享。
二、建立清单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精准办事。一是政务事项清单化。精准编制办事指南,形成“一窗通办”事项清单1635项,材料缩减133个,时限压缩率67.71%,“13个一件事一次办”全部落地见效。统一编制镇级标准事项清单176项,村级标准事项清单90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二是涉企事项清单化。各涉企部门分类编制《赤水市涉企服务事项基础目录》,通过人进、事进、网进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之家”集中提供服务。目前,已编制234项惠企文件上架贵商易、贵州政务网等平台,通过线上咨询、线下受理、上门服务、自动匹配等方式,完成惠企政策兑现5000余次。三是提质任务清单化。根据《贵州省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细化分解50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限、定期调度,适时开展督查,对任务未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并纳入年终营商环境高质量考核成绩。
三、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提质办事。一是服务队伍专业化。优选36名涉企服务专员、35名业务骨干分别组成“企业之家”服务专业队、惠企专家队,将涉企服务人员、窗口首席代表等纳入省级服务专员数据库管理,为企业提供诉求收集、需求申请受理以及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目前,已为260家企业和个体服务659次,开展上门政策宣传、业务指导服务等1500余次。二是事项审批专业化。推进涉企并联审批服务,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视角的“一件事”,推出企业开办、准营、注销等14项并联审批服务,以“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的模式,逐步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三是资金保障专业化。采用前期财政保障,后期“企业之家”各类协会自主众筹的模式,为“企业之家”正常运转、提档升级等提供资金保障。今年以来,统筹资金100余万元用于“企业之家”打造。
四、建立互动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灵活办事。一是政企互动排难题。统筹推进“四张清单”企业诉求化解专项行动,建立县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包保服务机制,联合金融机构上门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贷款贴息等咨询服务15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65个。创新推出“局长进大厅”领跑服务,由部门主要领导带队倾听企业诉求、领队调度解决问题,35个责任单位主要领导、70名股室负责人参与现场办公,开展活动537次,对接窗口795次,服务群众1602人次,有效化解企业难题26项。二是会企互动激活力。聚焦企业经营方向、发展需求,通过“企业之家”搭建互动平台,发挥各行业协会纽带作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全市60家涉竹、酒、醋等企业入驻园区“企业之家”,成功举办“美食节”“竹产业发展大会”“石斛博览会”等行业联会,开展专题培训活动20场次,组织企业参展参会35次,有效联通企业间的产销需求。三是校企互动促发展。依托园区“企业之家”创业孵化区,借助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兴趋势,推动校企联动。今年以来,赤水中职学校输送101人进入园区企业实习,与牵手竹艺、贵福酒业、贵梁酒业等9家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安排110人到中职学校短期学习,实现校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五、建立特色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节俭办事。一是减负降本特色化。围绕服务企业“能免则免、能降则降、能返则返”原则,推进组合式减税降费,按销售额分类制定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落实白酒企业在园区内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推出电力、金融、人社等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报装成本,积极对接邮政储蓄、贵阳等银行,实现线上贷款利率由5%降至LPR基准,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落实出口退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办事流程特色化。围绕服务企业“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原则,将企业开办审批、供水、供电报装时限缩减40%以上,探索工程项目审批“拿地即开工”模式,实现政府、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不超过70、40个工作日。开展“柔性执法”、推进“首违不罚”,司法、执法部门依法承办涉企案件免于起诉3人、减轻处罚1人、退还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道经营费50余万元。将企业群众办理频率较高事项纳入容缺受理范围,落实税款延缓缴纳、社保费延缓缴纳政策。三是奖补政策特色化。围绕服务企业“能补则补、能奖则奖”原则,兑现社会保险补贴、自主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民宿项目最高可得30万元贷款贴息,根据评定达国家、省级标准后可获10—15万元奖励。积极向上申报贵州省“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推动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中,帮助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
六、建立监督化服务体系,方便企业干净办事。一是行政平台监督。建立人大、政协监督机制,每年专题汇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联合纪委、组织、督查等部门建立曝光台,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目前,已对35个部门履职情况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评议2次,联合开展督查15次。二是社会代表监督。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干部、行业协会商会代表以及律师等10名社会人士作为义务监督员,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服务承诺、服务规范等进行监督评价,已收集反馈问题3个并督促整改。三是奖惩制度监督。制定奖惩监督制度,公布“红黑榜”2期,正面宣传积极典型的人和事,对2023年“省评”排位全省后20位的单位给予“红牌”警示,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对相关指标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局联合对相关指标牵头单位分管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以结果为导向的督查问效、督查问责工作机制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