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贵州]-[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天柱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1镇4街道2乡,共有134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人口43万人,其中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素有“贵州高原黄金城”、“中国重晶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先后荣获国家林下经济脱贫攻坚试验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20余项荣誉。
天柱区位优势独特。与湖南新晃、芷江、会同、靖州及本省的剑河、三穗、锦屏接壤,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有“黔东第一关”之称。作为东出两湖、南下两广的重要通道,县城距沪昆高铁69公里,距湖南铁路枢纽怀化市145公里,距黎平机场、芷江机场分别为66公里、120公里;三黎高速穿境而过,搭建南下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快速通道,规划建设的天柱至湖南大龙、天柱至湖南会同高速公路将把天柱建成沪昆、包茂、厦蓉三条高速公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可到达洞庭湖出长江的清水江高等级航道正在建设;天柱支线机场正在纳入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形成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天柱经济发展强劲。截止2021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7.31亿元,同比增长6.8%;500万以上固定投资达35.0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49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93亿元,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73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总收入达7.2亿元,同比增长1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550元和12514元,分别增长8.6%和10.9%,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高质量快车道。
天柱矿产资源富集。县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黄金、煤、铁矿等10余种,探明重晶石储量1.78亿吨、黄金200吨、矾矿13.5万吨、硅石3500万吨、钾矿1353万吨、高岭土5000万吨,其中重晶石远景储量超过3亿吨,占全国70%以上。
天柱农业条件优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万亩大坝2个,5000亩以上大坝3个,1000亩大坝6个,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是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有土鸡、骡鸭、油茶、中药材、精品果蔬、烤烟等特色产业,“天柱茶油”、“天柱骡鸭”、“天柱烤烟”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纳入国家级保护产品。
天柱林业资源充沛。全县森林覆盖率67.39%,共有林地面积233万亩,是国家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贵州省最大的木本油料资源县、贵州省重要林业基地县,其中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林地面积有50.2万亩,林下生态鸡、林药、林蜂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天柱文化底蕴厚重。素有“文化教育大县”之称,培养了北伐名将王天培、抗日名将吴绍周等大批知名人士,涌现了一批批知名作家、书法家、音乐家等艺术家,是贵州省第一个无盲县,于2015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是全省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县份;同时,职业教育取得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
天柱文旅资源丰富。山水田园秀美,人文景观厚重,生态环境优越,属苗侗民族风情旅游区,三门塘少数民族宗祠文化和抱塘民族文化尽显苗侗文化精髓,至今完好保存有100多座家祠,是我国西南地区家祠文化宝库;“四十八寨歌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水江穿境而过,江面宽阔,最宽处达300多米,水流平缓,两岸青山相对,沿江公路绵延,岛洲星罗棋布,有“清水江百里画廊”之称,考古文化、木商文化、宗祠文化、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奇石文化构成富有特色的旅游休闲、康养圣地。
【政府网站】https://www.tianzh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