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贵州]-[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万山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是铜仁市的主城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立万山区。现国土面积842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1个乡(镇、街道)。
万山交通便利,是川渝东出通江达海、沪杭西进黔滇、京津南下桂琼、广深北连陕甘的重要交通枢纽,沪昆、杭瑞、环省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渝怀复线3条铁路环绕四周,10分钟到达铜仁火车站、铜仁高铁站、朱砂古镇站,30分钟到达大龙、玉屏、新晃火车站和沪昆高铁铜仁南站,1小时到达湖南怀化火车站。2018年9月,经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省人民政府批复,以零漏评、零错退,综合贫困发生率1.19%、群众认可度96.37%的优异成绩,实现贫困县整县出列。 2019年3月,万山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我区全年生产总值完成86.4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在全市排第4位。其中:一产完成13.52亿元,同比增长7.9%,居全市第6位;二产完成30.86亿元,同比增长14.1%,居全市第2位;三产完成42.09亿元,同比增长5.0%,居全市第9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5.6:35.7:48.7。
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之内的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
夏商为荆州之域。
周朝,属楚。
秦朝,属黔中郡。
汉朝,属武陵郡。
魏晋南北朝初属武陵郡,后属东牂牁郡。
隋朝,属辰州。
唐朝,属锦州。
宋朝,属沅州。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置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黄道溪野鸡坪蛮夷长官司,均属于思州安抚司。
明朝洪武初,万山、黄道、施溪等3个土司隶属关系沿元未变。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万山司随思州宣慰司改属湖广行省;施溪漾头司迁治平地寨,改称施溪长官司,隶属湖广沅州卫,洪武六年(1373年),又改属于思州慰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务程龙鳌、坪岳溪、都坪等蛮夷长官司并入黄道溪长官司,迁治武陵坪(今黄道侗族乡街上平溪寨),仍隶属思州宣尉司。后思州宣尉使田琛与思南宣尉使田宗鼎争砂坑有怨,举兵相攻,琛称天主,朝廷敕镇远侯顾成以兵弹压。事平,革除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设贵州布政使司。以思州宣尉司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4府,以思南宣尉司地置思南、铜仁、乌罗、镇远4府,上述8府均隶属贵州布政使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万山长官司划属铜仁府管辖,黄道溪长官司,施溪长官司划属思州府管辖。
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自雍正以后,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万山长官司由铜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黄道溪长官司和施溪长官司由思州府派流官直接管理。光绪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奏准,将铜仁县移治江口,而将省溪司(今江口县)流官吏目改驻大万山,于是大万山又名省溪,治万山城内(今解放街),仍隶属铜仁府。
民国二年(1913年)8月,设置省溪县。省溪县成立初隶属贵州省黔东道(又名镇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黔东道,省溪县直隶于贵州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县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铜仁改称第六、七两个行政督察区合并成立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省溪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销省溪县,其辖地并入玉屏县和铜仁县。
1949年,属玉屏县第六区。1958年12月,划属铜仁县,建万山公社。1961年8月,又划属玉屏县恢复万山区。1966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隶属铜仁地区。1968年9月24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万山特区,建立万山镇,直属铜仁地区。1970年8月8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万山特区。仍属铜仁地区。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立万山区。
行政区划
1966年2月22日,建立万山特区,明确“万山特区的行政区划为现属玉屏县万山区的高楼坪、黄道、新庄三个公社和现属铜仁漾头区的敖寨公社,隶属贵州省铜仁地区”,同年5月1日建立万山特区人民委员会。
2011年11月,原县级铜仁市的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划入万山区。
2013年5月,撤销万山区茶店镇建制,设置茶店街道。
2016年,铜仁市人民政府对万山区谢桥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作出正式批复,同意将万山区谢桥街道析置出仁山街道。仁山街道辖原谢桥街道的唐家寨社区、楚溪社区、挞扒洞村20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26.63平方千米,仁山街道驻唐家寨社区。谢桥街道辖原谢桥街道的谢桥社区、谢桥中心社区、冲广坪社区、牙溪村、石竹村、龙门坳村、瓦屋坪村83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77.06平方千米,谢桥街道驻地不变。
2019年,成立丹都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41.68平方千米,辖挞扒洞社区、旗屯村、大坡村和6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截至2021年,万山区辖丹都街道、仁山街道、谢桥街道、茶店街道、万山镇、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鱼塘侗族苗族乡、黄道侗族乡、高楼坪侗族乡、敖寨侗族乡、下溪侗族乡,共4个街道、1个镇、6个乡。
地理环境
万山区位于东经109°11'—109°14'、北纬27°30'—27°32'之间,东南临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接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西与黔东南州岑巩县接壤,北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毗邻,总面积842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万山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集山、水、林、洞为一体。全境地势东低西高,中部隆起。东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势开阔平缓。境内的地层,绝大部分属海相沉积,厚度巨大。地层呈北东、北北东向带状分布,从东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盖有第四系。属武陵山系,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东南部,地势东部底、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东南三面倾斜。北东南三面海拔在600米以下,西部海拔700—800米,中部858米。区内最高点米公山海拔1149.2米,最低点在下溪河出境处(长田湾)海拔270米。万山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江南古陆西缘褶皱带,区域构造线主要表现为北北东向,特区位置与万山半背斜基本一致。区内地层呈北东、北北东向带状分布,从东至西由老至新依次出露有:上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产状一般为2350—3270∠80—100。
万山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7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4.6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0.4度,七月为最热月,其平均气温24度;一月为最冷月,其平均气温2.0度;年较差22度。年平均降水量1378.7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63.7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整体具有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冬长秋短,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春季气温回暖晚,夏季时有伏旱,局部有洪涝;秋季降温快;冬季较湿冷,多雾寡照。
万山区境内的河流都是山区雨源型河流。由降水补给溪河径流,主要河流有4条,年径流量2.22亿立方米,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7公里。分水岭为东南—北西向,东南起笔架山,向北西经上黄茶、张家湾、滚子冲、琴门,平面呈顺时针到卧“S”形。地下水年总储量0.758亿立方米,主要由降雨补给。
水资源
万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0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78亿立方米(含入境水量)。全区河道外可利用水量为2.2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率38.7%。万山区多年平均地表水水资源量为57800万里番米。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5座,小(2)型水库29座,总库容3015.91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万山区有野生动物资源30余种,鱼类资源20余种。原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繁多。珍稀动物有斑羚(俗称岩羊、野羊)、穿山甲、林麝、水獭、红腹锦鸡、灵猫、豹猫。
万山区自然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及灌草丛。粮食作物20余种,经济作物26种之多,木本植物近100种,野生牧草资源1000至1200种,药材资源700至900种,常见的有50种之多。万山野生中药材较丰富,以银花、生首乌、百合、葛根、杜仲、半夏等为多。代表性常绿树种有甜槠栲、石栎、木荷、木莲等,在混交林中有落叶树种水青冈、亮叶水青冈、间有枫香、槭树、杨树和板栗等。常绿林的次生林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松杉混交林、油桐、油茶林,以及次生的灌丛草坡或石灰岩藤刺灌木丛。在米公山北坡还保存有较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南坡有维C含量非常丰富的野生猕猴桃,极具开发价值。万山也有较稀有的物种,代表为“雪花树”,其树在冬季下雪时开花。
矿产资源
万山区初步探明的矿种有汞、钾、锰、钒、钼、铜、锌、大理石、磷、重晶石、石灰岩、白云岩等30多种,其中钾矿石远景储量50亿吨,磷矿储量7000万吨,锰矿储量1500万吨以上,重晶石储量218.8万吨,石灰岩储量10亿吨,白云岩储量20亿立方米。
人口
2021年人口年报:万山区总人口数203904人,城镇人口96322人。万山区以侗族、汉族为主,同时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白族、瑶族等16个少数民族聚居。
地区生产总值
2021年,我区全年生产总值完成86.4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在全市排第4位。其中:一产完成13.52亿元,同比增长7.9%,居全市第6位;二产完成30.86亿元,同比增长14.1%,居全市第2位;三产完成42.09亿元,同比增长5.0%,居全市第9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5.6:35.7:48.7。
农业产业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6.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6%,居全市第4位。
工业产业
202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居全市第5位。其中,12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居全市第2位。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来看:铁合金产量10.51万吨,同比下降6.0%;汞产量734.69吨,同比下降9.5%;锰矿石原矿产量43.22万吨,同比下降11.7%。
投资领域
202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居全市第3位。
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1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57亿元,同比增长14.3%,居全市第3名。其中,完成批发业销售额9.82亿元,同比增长8.4%,居全市第10位;完成零售业销售额48.08亿元,同比增长15.8%,居全市第2位;完成住宿业营业收入0.87亿元,同比增长21.5%,居全市第1位;完成餐饮业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31.3%,居全市第7位。
居民收入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47元,同比增长8.7%,居全市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3元,同比增长10.6%,居全市第7位。
财税收入
202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93亿元,同比增长25.8%,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21.3%,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12亿元,同比增长12.6%,居全市第1位。税收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9.2%,居全市第2位。
金融存贷
2021年12月底,金融机构存款87.46亿元,同比增长25.00%,增速在全市排第1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7.68亿元,同比增长13.2%,居全市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