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四川]-[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地理位置。金口河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乐山市西部,地处乐山市、雅安市、眉山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度50分24秒至103度10分24秒,北纬29度00分24秒至29度00分46秒之间。东南与峨边彝族自治县相邻,西与甘洛、汉源县交界,北与洪雅县接壤,东北与峨眉山市相连,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面积598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金口河区境内气候受印度洋暖流和东南季风的控制,基本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类型。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较多,日照较少,四季分明。残冬持续较久,春季气温回升迟,不稳定;冬春少雨造成常年性冬干春旱现象;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或大暴雨,多洪涝,多大风;秋季多绵雨,雨后气温明显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农谚。
●幅员面积。金口河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12723)总面积的4.7%,居第10位。境内崇山峻岭,岗峦起伏,河峡纵横。东有巨北峰,南有老鹰岩,西有梅林顶,北有城墙埂,均为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山,形成一个封闭式格局,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9%。地貌主要分为四类:1、东部中低山区,即中切割低山;2、中部中山河谷区,即河成阶地;3、西部中高山,即深切割中高山区;4、山间洼地区。
●人口区划。建区以来,金口河区辖4乡2镇。2020年,金口河区完成乡村建制调整、村民小组优化和社区建制调整优化改革工作,全区由6个乡镇调整为5个乡镇,减少吉星乡建制;41个建制村调整为25个,296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62个,社区从4个调整为5个(原罗回村更名为罗回社区);金口河区现辖5个乡镇,25个村,5个社区。截至2021年底,金口河区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3.8万人。
●历史沿革。金口河古为夷人所居,到汉代始被划归属地,隶南安县。经历三国、两晋、宋、齐、梁数代,均未改变,后周为平羌县地。隋开皇四年(584),平羌县更名峨眉县,隶属相随。唐麟德二年(665)为罗目县,隶属剑南道。后仍改名峨眉县,亦随属。宋乾德四年(955),为峨眉县之边地,名虚恨部。嘉祐元年到淳祐十二年(1056—1252),名普雄乡(今金口河),其地属大理国虚恨部建昌府,置归化(今永和镇),到元代六百多年未变。明万历十五年(1588)归化改名归化堡,后名归化汛。清康熙元年(1662)设千总衙署一员,建署于归化场,俗称“衙门口”(至宣统二年,历任千总51人次)。嘉庆十三年(1808),始于大堡设立厅治,名峨边抚夷厅,故有“先有归化后有大堡”一说。次年,将归化汛划归峨边。峨边设厅知事,将所辖9乡划为5个区,金口河为第四区,辖金吉、寿永(今永胜乡)两乡和金口河(今金河镇)、吉星临(今金河镇)、磨垛、寿屏山(今永胜乡)、桂花场(今永胜乡桂花场)5个场。民国三年(1914),改厅为县,县城设于大堡,金口河为第二区。民国七年(1918),峨边县成立团防区,旋又恢复五区制。时值四川军阀混战,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结束。全省趋于统一,改峨边县公署为县政府,知事为县长,推行保甲(联保)制。全县划为三区五联保,金口河为二区二联保,区署驻金口河场,辖金口河、吉星临、寿永(永胜)、永盛、桂花五乡十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峨边调整区划,全县划为2个区,第一区为大堡,第二区为金口河,辖金吉、寿永、永乐、宜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宜坪乡和杨村乡)4个乡。次年,宜杨乡划归大堡(第一区),直至1949年底。
1949年12月19日,峨边县解放。1950年8月15日成立峨边县人民政府,建立3个区,金口河为第二区,辖金河、寿永、永乐三个乡。1951年6月到9月,金口河所辖3乡15保划为10乡(金河、太平、吉星、永胜、永利、永乐、和平、团结,共慈、共安)37村,后经调整,金口河区辖金河、太平、吉星、永胜、永乐、和平、团结7个乡。成立人民公社后,辖金河、建设(吉星)、永胜、永乐、和平、团结(后名共安)公社,一直沿袭到金口河从峨边划出,建立市(地)辖区。
1978年4月,四川省革委同意建立“金口河工农示范区”,辖红华公司和峨边县管辖的原金口河区的金河、建设、永胜、永乐、和平、共安6个公社。
1979年1月,金口河工农示范区更名为“金口河工农区”,设和平、金河、建设、永胜、永乐、共安六个公社,归乐山地区领导。1984年2月,撤社建乡,全区6个公社改建为6个乡,其中和平、共安改为彝族乡。1985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乐山地区实行市管县,将乐山升为地级市,金口河工农区设为乐山市直辖区,更名为乐山市金口河区。
●综合情况。截至2021年末,全区总户数17904户,户籍人口4.8万人,同比下降0.5%。其中城镇人口1.6万人,农村人口3.2万人;男性人口2.5万人,女性人口2.3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7.9。年末常住人口3.8万人,同比下降2.6%。其中城镇人口1.6万人,农村人口2.2万人,城镇化率42.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就业创业。全区现有劳动力资源22016人,同比增长1.5%;年末全区就业人员32369人,同比增长0.76%,其中全区城镇就业人员1464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0人,增长率0.0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全区现有各类技能人才933人,较上年长增长3%。
●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区转移输出劳动力17729人,实现劳务收入2.77亿元。
●人力资源服务。金口河区目前没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社会保障。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900人,较上年增长3.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200人,较上年增长8%。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390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01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373人,较上年增长3.14%。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家,床位204张,儿童福利院0家,均与上年末数据一致。
●教育事业。金口河区2022年学前教育学校18所,同比减少14.29%。义务教育学校9所,同比增长0%;普通高中学校1所,同比增长0%。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没有老年教育机构。全区2022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459人,同比增长-0.43%;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5242人,同比减少1.87%。
●卫生健康。金口河区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0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乡镇卫生院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控中心1个、个体诊所8个、村卫生室28个,社区卫生服务点5个。全区现有各类医疗机构床位共255张,卫生技术人员321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159人,全区现有乡村医生39人,均已取得乡村医生证。
●体育事业。金口河区2022年实有体育场地205个,同比增长0%;世界冠军0个,同比增长0%;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0个,同比增长0%。
●民族发展。金口河区现有民族共22个(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水族、景颇族、羌族、裕固族)。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0.83万人(彝族8085人、蒙古族5人、回族25人、藏族32人、苗族46人、壮族17人、布依族7人、朝鲜族1人、满族14人、侗族5人、瑶族1人、白族7人、土家族34人、哈尼族8人、傣族9人、傈僳族3人、佤族2人、水族2人、景颇族2人、羌族9人、裕固族1人),与上年同比增长0.2%。
2022年1-3季度,金口河区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7%,人均可支配收入24471元,同比增长5.9%。金口河区是享受民族发展自治县待遇的区县,现有民族乡2个(和平彝族乡、共安彝族乡),民族特色村寨5个(象鼻村、胜利村、顺河村、迎春村、林丰村)。
●宗教。金口河区现有宗教团体2个(天主教、佛教),宗教院校0所,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2处(观音寺、天主教教堂)。
【文化发展情况】
金口河区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旅游资源1054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69个,新发现旅游资源点258个。五级旅游资源9个,主要分布于永和镇胜利村、永胜乡瓦山村、永胜乡顺河村以及共安彝族乡林丰村;四级旅游资源13个主要分布于永和镇胜利村、永胜乡瓦山村、永胜乡顺河村、共安彝族乡林丰村以及金河镇曙光村。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全国唯一一座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容,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铁道兵博物馆坐落期间。大瓦山湿地旅游区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被誉为“自然生态博物馆”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全区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处,同比增长0%;星级饭店1处,实现星级饭店营业收入0.03亿元,同比下降19.96%。受疫情影响,2022年1-11月,全区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6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13.58%、11%。
金口河区生态资源绚丽多彩,水电能源蕴藏丰富,历史人文古韵悠长,民族文化独具魅力,是“三线”老区、边远彝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全省唯一不对外开放的区县。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同比增长0%;公共图书馆1个,同比增长0%;铁道兵博物馆1个,同比增长0%;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同比增长0%;广播电视台1座,同比增长0%。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个,同比增长71.429%;其中省级非遗项目1个,同比增长0%。全区广播覆盖率100%,同比增长0%;电视覆盖率100%,同比增长0%。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资源。金口河区现有森林面积3.93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79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8%,较上年增长0.3%。目前,全区共有护林人员277人,发现的古树名木有4种。现有草地面积178.53万公顷,湿地面积1.928万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共发现野生植物种类1537种,野生动物种类2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种类49种。
●矿产资源。金口河区区域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层出露齐全,成矿条件较好。主要矿产有硅石矿、磷矿、石灰石等,其次有黄铁矿、水晶矿、锰矿、铜矿、铅矿、煤矿、石膏矿和砂金矿等。截至2021年年底,已发现各类矿23种,其中查明的14种,主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全区共有非油气探矿权4个,采矿权12个,其中中型生产规模矿山2个,小型生产规模矿山10个,随着矿业绿色发展推进,矿山总体数量呈减少趋势,矿业开发布局更加合理。主要矿产储量:磷矿探明储量约2372万吨,正常情况下年开采约160万吨;铅锌矿探明资源量约314万吨,石灰石探明资源储量92万吨,玄武岩资源丰富,规划范围约5000万吨。
●水资源。2022年平均降水量1305毫米、地面水储量48353、地下水储量16297,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02%、2.1%和47.7%。
●环境质量。2022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8%,同比增长1.2%;PM2.5浓度为4.5,同比下降2%;废水排放总量7800吨同比增长1.2%;地下水V类水比例为0。
●绿色发展。该数据待市生态环境局反馈提供。
●污染治理。2022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00002万吨、氨氮排放量0.0000003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削减86.58%和40%;颗粒物排放量0.0265317万吨,同比增长3.26%;污水集中处理率96%,较去年同比增长0.1%。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同比增长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0%,同比增长8%。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生态保护。2022年,生态质量指数(EQI)为89.7、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31.58平方千米、矿山生态修复面积0.0462平方千米,均与上年数据一致。金口河区现有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截至11月底,全区耕地保有量37914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69亩),同比增长0%;永久基本农田建库面积17400亩,同比增长9.91%。
【经济发展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地区生产总值。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2.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5%,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4%,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1.3和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49%和34.8%。
2022年1-3季度,工业实现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51.7%。
2022年1-10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0.2%;分行业看,批发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同比下降0.2%;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亿元,同比增长0.7%;住宿业消费品零售总额0.23亿元,同比增长9.6%;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4%;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1.4%。
●民营经济。2022年1-3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15亿元,下降0.4%,其中,第一产业为0.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为10.3亿元,下降1.7%;第三产业4亿元,同比增长2.1%。
●市场主体。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9户,总量达4119户,同比增长-9%。注册资本达625839.4万元,同比增长6.5%。
●居民收入消费。2022年1-3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71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19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3元,同比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37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06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88元,增长5.5%。
●对外经济。金口河区为非对外开放地区,不允许外商和外资投资进入,因此对外经济和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数据均为0。
●财政金融。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亿元,增长12.9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亿元,减少5.05%。税占比77.03%。
●科技创新。2022年1-10月,全区RD经费投入0.05亿元,拥有RD研发人员7人,高新技术企业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基础设施情况】
●交通。铁路:成昆铁路在金口河区境内21公里,设有3个火车站,均为小站。成昆铁路复线在金口河区境内长度10公里,设有1个火车站(金口河南站),成昆铁路复线计划于2022年12月下旬正式全线开通运营。公路:全区现有公路(不含村道265.8公里)总里程共计232.2公路。其中国道G245线27.7公里,县道124.9公里,乡道79.6公里。桥梁共计44座3510.66米。辖区国、县道优良路率超过82%,路面性能指数PQI均值超过93%,实现了农村公路全覆盖,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航道:大渡河枕头坝电站库区航道9.2公里,主要通行旅游船。水陆运输:现有汽车客运运输站5个,比上年增长25%;火车货运站台2个,比上年增长0%;民用汽车拥有量6123辆,比上年增长9.28%;共有水路运输企业1个(水上旅游)。
●邮政。全区共有邮政营业网点6个,2022年邮政特快专递数量3.5万件,比上年增长125%;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46万元,比上年增长297%。
●能源。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电站共58座,总装机容量115万千瓦。2022年1-11月,全区天然气消耗量13.92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比增长7.9%;成品油销售量5214吨,其中:汽油2692吨,柴油2522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50万元,销售量同比增长20.35%,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1%。
●水利。2022年1-11月,全区集中供水量490万立方,较上年同期增长10%,水库和河湖公园保有量为0。
●通信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移动电话基站1235个、5G基站426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60.6%。目前,全区在用光缆线路长度10273.23公里,较去年同比增长0%;互联网省际出口(到乐山)带宽2.1Tbps,较去年同比增长40%;目前,电信、移动和联通的数据中心均设置在乐山市。截至11月底,全区登记注册开通的移动电话用户为28300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3100个、固定宽带端口数21200个,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3%、1.12%和9.23%。
【政府网站】http://www.jk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