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四川]-[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双流因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得名,历史文脉悠久,1800年前诸葛亮在这里秣马厉兵,黄龙溪“赤水翻腾”延续至今,“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用诗歌描绘了双流之美。如今的双流,位于成都市西南核心区域,实际管辖面积466km2,城市城区建成面积123km2,实际管辖5个街道、4个镇,118个村社区,2021年末户籍人口70.43万人,常住人口149.01万人。双流区是国家级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地,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可支配财力284亿元,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2022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居第28位。近年来,双流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空港,是双流最鲜明的特质。作为西南航空第一城,开放融通是双流鲜明的城市品性,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球机场8强,2021年旅客吞吐量4011万人次(排名全国第2),货邮吞吐量62.8万吨(排名全国第7)。累计开通航线375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是中西部洲际(远程)航线最多、唯一覆盖五大洲的机场。双流空港口岸同时拥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快件中心、7大进境商品指定口岸等开放平台,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正式运行,打通“航空陆海”多式联运新通道,为企业搭起融通全球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人才,是双流最澎湃的动力。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兴区,拥有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高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动力研究院等34所科研院所,“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185人。有各级各类学校224所,学前教育学校155所,义务教育学校53所,普通高中学校15所。聚集各类人才达40万人,45岁以下的市民占总人口的75%,466km2土地上根植着创新创造的强大基因,弥漫着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R&D经费投入超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38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
宜居,是双流最幸福的表达。双流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国家A级旅游景区2家(黄龙溪古镇AAAA、成都海滨城景区AAAA),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23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2022年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种类8种,森林蓄积量30万m3,森林覆盖率20.91%。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1.5万亩空港中央公园,打造252km天府绿道、1.3万亩空港花田,构建了水韵灵动、山清水秀的绿色本底。千年古镇黄龙溪,风景秀丽、文蕴深厚,享有“天府第一古镇”美誉;彭镇老茶馆,一壶热茶邂逅百年文化,承载着四川人独有的闲适与淡然;加之麻辣鲜香的双流兔头、肥肠粉等特色美食,为宜居双流增添了更多幸福底色。我们围绕公共服务配套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目标,是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3家,创新区级医院与华西等省部级医院合作办医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5家区级医院“三甲”全覆盖,致力成为市民最具幸福感城区。
服务,是双流最靓丽的名片。我们以“服务生”姿态,积极搭建“企业咖啡时”“企业幸福中心”等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集成推出一站式服务“空港人才之家”,打造新时代“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2022年末市场主体数量达16万户,是成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区县之一,成就“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之名。
产业,是双流最强劲的支撑。双流区是成都“11+2”中心城区之一,是成都建设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主阵地”、西部(成都)科学城“主战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依托航空经济区、成都芯谷、天府国际生物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版图的重要一极。航空经济方面,集聚四川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和顺丰航空等航空货运公司,吸引DHL、UPS等全球物流100强企业落地。2022年签约引进的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是空客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顺丰航空西部总部项目,将在双流打造高载量国际化全货运机队,构建畅达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2021年全区航空经济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电子信息方面,聚焦“芯、屏、端、网”4大领域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聚集电子信息规上企业116家,其中京东方、仁宝、纬创、嘉纳海威等链主企业7家,比亚迪半导体项目加快建设,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150亿元,成为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双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新型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势头迅猛,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生物产业方面,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与成都高新区共同建设44km2天府国际生物城,聚焦生物技术药、新型化学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已聚集诺贝尔奖团队5个,签约入驻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等优质项目170余个,总投资达1200亿元,是全国唯一的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2021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68亿元。
【政府网站】http://www.shuangli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