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广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大新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全县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国营桃城华侨农场,147个行政村(社区),1305个自然屯,总人口38万人,聚集着壮、汉、瑶、苗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8%。大新矿产富集,锰矿储量1.36亿吨,占广西的一半,居全国首位。糖业不断壮大,全县甘蔗种植面积48.2万亩。区位优势明显,与越南高平省下琅县、重庆县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3公里,有刚刚申报成功的国家一类双边性口岸——硕龙口岸和岩应、硕龙、德天三个边贸互市点。
大新古属骆越地,始治于秦,宋袭土司制度,八大土司管治延续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独特、风情浓郁,有短衣壮文化、高腔诗蕾山歌文化、南疆土司文化、山崖壁画等文化遗产。
大新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内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的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有中国最美的德天跨国瀑布、有中国最具原生态的大新县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有中国最美的乡村风光明仕田园,有千年历史的安平土州等40多处高品位旅游景区景点,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先后荣获“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原生态景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十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广西优秀旅游县”“中国土司文化之乡”“中国侬垌文化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大新县紧紧围绕崇左市委、市政府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强工兴旅固边”发展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了锰、糖、旅游等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的科学发展之路。
【行政区划】
2021年,大新县辖5个镇9个乡和1个国营桃城华侨农场,分别为桃城镇、全茗镇、五山乡、龙门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榄圩乡、恩城乡、雷平镇、宝圩乡、堪圩乡、硕龙镇、下雷镇和国营桃城华侨农场。县人民政府驻桃城镇。行政区域面积2747平方公里。全县14个乡镇有18个社区、129个行政村、1305个自然屯、2099个村(居)民小组。
【人口民族】
大新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份,居住着壮、汉、瑶、苗等23个民族。2021年年末,有壮、瑶、苗等少数民族3751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7.4%,其中主体民族壮族占97.04%。全县总户数102819户,总人口383290人,其中乡村人口316292人,城镇人口66994人;男性198357人,女性18493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5%、48.25%。常住人口28.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0‰。
【建制沿革】
大新历史悠久,距今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先秦,大新属骆越地,秦发兵统一岭南后,县境开始划入中央王朝版图,属象郡。汉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属郁林郡临浦县地,东晋、宋、齐、梁、陈属晋兴郡,隋属郁林郡,唐属邕管,始建5个羁縻州,即西原州(今下雷一带)、波州(今雷平一带)、万承州(今龙门一带)、养利州(今桃城一带)、思诚州(今恩城一带)。五代十国西原州改为罗和峒,宋罗和峒改为下雷州。北宋皇祐年间建立土司制度,此后先后增设全茗、茗盈、安平3个土州,全县定型为下雷、太平、安平、万承、养利、恩城、全茗、茗盈8个土州。明弘治开始至清末民初,8个土州先后改土归流。土司统治大新近900年。民国时期,境内分属养利、万承、雷平3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4月养利、万承合并成立养利万承联合县,9月养利万承联合县与雷平县合并成立大新县,县政府驻地设在桃城镇。1958年12月大新县与天等县合并成立新英县,驻地设在龙茗街。1959年5月撤销新英县,重置大新县,驻地仍设在桃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新县先后属龙州专区、崇左专区、邕宁专区、桂西僮族自治区(州)、南宁专(地)区管辖,2003年8月属崇左市管辖。
【地理资源】
地形地貌
大新县境内地形大体上略成菱形,地势东北、西北高,逐渐向南倾斜,中部稍低凹成槽形的石山盆地。东面的小明山山脉,从东向西和西南倾斜,连绵延至福隆、昌明、龙门、榄圩4个乡边缘,面积达33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23%,山峰海拔500米至973米,最高为小明山主峰,海拔973米。北面属大明山山脉,由东向西蜿蜒在桃城、全茗、那岭3个乡镇边缘,卧伏在县北面若一幅屏障,面积61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1%,最高点为北面的全茗镇上湖村皇祖烟山脉,海拔607米。西面及西北面的山体连绵在下雷、硕龙两镇境内,峰峦重叠,从北至南,整轴山脉面积9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2%,最高点为四城岭主峰,海拔1073米。中部、东北部、西南部为石灰石山构成的山峰林谷,面积217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77%。
气候
大新县地处南亚热带南沿,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历年(1981—2019年)平均降雨量1332.5毫米,雨量分配不均,春干、秋旱、夏涝、冬少雨,建站以来降雨量最多年份达1971.0毫米(1959年),最少年份为839.0毫米(2000年);历年平均气温为21.7℃,全年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27.7℃,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13.3℃,建站以来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8℃(出现在1958年5月10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2℃(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16.3小时,8月最多为192.1小时,2月最少仅为53.8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6.6天,4—9月为雷暴最多月份;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12%;无霜期长,历年平均无霜期361.6天;历年平均蒸发量1434.6毫米。2019年,大新县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主要气候事件主要是台风、暴雨洪涝、低温、冰雹、寒露风、干旱、高温等灾害,气象灾害属中等的一年。年平均气温21.9℃,比历年偏高0.2℃,极端最高气温38.1℃(出现在5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7℃(出现在12月8日);各月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比较,2月、3月和4月偏高0.6~2.0℃,7月、10月、11月正常,其余月份偏低0.1~0.8℃。全年降雨量1591.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58.7毫米;各月降雨量与常年同期比较,9月明显偏多,11月明显偏少,2月、7月和8月偏多3~4成,10月和11月偏少3~4成,其余月份正常。年日照时数1257.0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259.3小时;各月日照与历年同期比较,1月明显偏少,5月和7月偏少3~4成,9月偏多2成,其余月份为正常。
河流
大新属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多,泉眼多,地表水河流也多,流量较大,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源比较丰富。但因县内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多,常年冒水,地面河多,池塘多,泉眼也多,夏天雨季常出现涝灾,秋天雨水少又造成旱灾。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夏天雨来淹死蛤蚧,秋天无雨僵了蚂蟥”。县境内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分属左江、右江两个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黑水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东北面的平良河流入隆安县境然后直接注入右江。南面的怀阳河流入龙州县的响水河后注入左江。其他河流则汇入黑水河流到江州区后注入左江。自县境外发源然后流经县境内的河流有5条:下雷河、归春河发源于靖西县,三湖河、上湖河、顿周河发源于天等县。
境内最大的河流黑水河,因两岸石山峭壁、古树葱茏、水面墨黑而得名。其中,归春河为黑水河上游支流,发源于靖西县新圩乡枯庞村,流至靖西县岳圩镇西侧流入越南,于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入县境,在稔底屯与下雷河汇合,县境内德天村到稔底屯此段称归春河,流程18.93公里。归春河在县境内集雨面积53.1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9.5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62.02立方米/秒,河床落差共243米,其中最大落差是德天瀑布,河水从10米高、100多米宽的翠绿丛中倾泻而下,形成三层天然瀑布。从稔底屯起始称黑水河,河水向东流,贯县境的那岭乡、恩城乡和雷平镇,于雷平镇中军村康巴屯附近出县境,在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与龙州县响水乡棉江村交界处注入左江,全长192公里。其中在县境内45.4公里,集雨面积352.4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8.7亿立方米,河床落差86米,水能蕴藏量7.68万千瓦,可开发3.17万千瓦,已开发3.12万千瓦。1964年修建中军潭水电站;1969年兴建那岸水电站,还利用机组尾水兴建那岸渠道灌溉农田;2001~2002年分别兴建格强电站、上利电站。
在县境内岩溶山区,有着星罗棋布的地下水资源分布网络,分布在各地的地下水共556处,其中主要出露水点201处,对各处水点综合评价分析,丰水期流量26.34升每秒,枯水期流量5.65升每秒。形成暗流的地下河有12条,其中枯水期流量达50升每秒以上的有9条,合计枯水期出口流量1.86立方米每秒。地下水蕴藏量较丰富的地段有宝圩、全茗、桃城3处。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74749.3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8671.5公顷(水田19544.92公顷、旱地49126.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园地9705.91公顷,占3.53%;林地92359.06公顷,占33.62%;草地7852.99公顷,占2.8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888.03公顷,占2.14%;交通运输用地3253.27公顷,占1.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07.29公顷,占1.86%;其他土地81911.29公顷,占29.81%。201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68671.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5107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252公顷。
水资源:大新县河流众多,水系分属左江、右江流域。地表水注入左江的有黑水河、怀阳河,注入右江的有平良河。按河流交叉点划分,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1条,集雨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有22条。境内池塘、泉眼也不少,地下河主要有伏茗—下雷岜贺地下河、全茗地下河、桃城地下河等9条,出水口有556处。境内河流年径流量57.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6.28亿立方米,河床落差大,水能蕴藏量27.75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量11.83万千瓦,已开发7.098万千瓦。2004年8月,大新县获准通过自治区政府组织的电气化建设验收,成为“十五”期间广西第一个达标的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2011年4月,国家水利部授予大新县“十一五”期间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至2019年年底,全县建成水电站 25 座,总装机容量7.098万千瓦,行政村(社区)通电率100%,年供电可靠率99.16%。2019年全县发电量2.88亿千瓦时,供电量8.17亿千瓦时,用电量7.8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2027.83千瓦时。
物产资源:大新县物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有锰、铅、锌、水晶、朱砂、铜、铁、金等22种,其中锰矿藏量1.29亿吨,藏量、品位居全国之首,素有“中国锰都”之称。2019年,全县林地面积17.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68%,设有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下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蚬木、金花茶、金丝李、擎天树等多种,珍稀动物有白猿、乌猿、冠斑犀鸟、白猴、金丝猴等30多种。农林特产资源丰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甘蔗、大豆、红薯、木薯、花生、剑麻等;土特产品主要有龙眼、苦丁茶、八角、果蔗、三华李、酸梅、腊月柑、山黄皮等,其中,龙眼、苦丁茶尤为著名,素有“龙眼之乡”美称,是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之一;是苦丁茶的原产地,中国苦丁茶之乡。
区域位置
大新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纬22°29′—23°05′、东经106°39′—107°29′之间,东西横距90公里,南北纵距75公里,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东南接崇左市江州区,东北邻隆安县,北面与天等县接壤,西北同靖西县相接,西南靠龙州县,西面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连,国界线长43公里,有国家一类口岸——硕龙口岸和岩应、硕龙、德天3个边贸互市点;地处南宁、百色、崇左三座中心城市的交汇处,境内有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358、359、219、243国道和311省道。县城距崇左市人民政府所在地75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43公里,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
交通
大新县境内有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G358、G359、G219、G2434条国道和S311省道、驮卢至大新二级公路过境,隆安至硕龙高速公路、大新桃城至龙州科甲二级公路正在开工建设,县城至那岭一级公路、全茗至雷平一级公路、大新至硕龙二级公路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公路总里程1000.361千米,公路密度36.27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6千米(含连接线),二级公路219.8千米,三级公路56.802千米;四级公路640.438千米;等外路17.321千米。全县14个乡镇均已通等级公路。至年底,全县129个建制村均通畅硬化公路。全年客运量1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8027万人公里;货运量545万吨,货运周转量70433万吨千米。
【政府网站】http://www.daxi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