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广西]-[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宜州区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南至南宁市344公里,东至柳州市89公里。全区人口66.86万人,下辖9镇7乡,国土面积3869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水、毛南等30个民族,壮族是宜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宜州拥有2100多年历史,秦属桂林郡地;汉置定周县;唐朝置龙水县;宋朝更名为宜山县;元朝设庆远军民安抚司;明、清属庆远府;民国废宜山县,置庆远府,属“广西省府、柳江道、宜山民团区、柳州民团区、柳州监督区、庆远区、第七区、第二区、第十专区”;1949年12月成立宜山县,县属庆远区;1993年9月撤县设市;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撤市设区,2017年7月正式挂牌。
宜州基本情况可以用“五乡三地一城”概括:
“五乡”: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根据清道光8年辑的《庆远府志》记载:“刘三姐系唐时下涧村壮女,生性善歌”。经考证,刘三姐故居位于宜州下枧河畔东岸的流河寨。千百年来,刘三姐山歌在宜州延绵不绝,每一处都让人置身歌的海洋。自2010年以来,宜州每年都会举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2006年6月国家颁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州“刘三姐歌谣”名列其中。中华诗词之乡,自古以来宜州就是岭南文化重镇,得中原风气之先,诗词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等多位显要名流、迁客骚人在宜州吟诗作对、挥毫泼墨。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宜州诗词的著作就有16部。如今的宜州保护并传承了中华诗词传统文化,诗词创作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宜州人的心底。2016年3月,中华诗词协会授予宜州“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宜州是广西彩调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宜州人民能歌善舞, 1955年以彩调形式创作的《刘三姐》《龙女与汉鹏》曾多次进入中南海怀仁堂汇报演出,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2014年12月,国家文化部授予宜州“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中国长寿之乡,宜州有着源远流长的长寿养生文化,迄今世界最长寿老人——蓝祥(146岁)在宜州出生和生活,曾获嘉庆皇帝特赐御诗及牌匾。城郊南山寺东西崖壁上镌刻的楷体“寿”字,高4.2米、宽2.3米,是目前广西最大的镌刻“寿”字碑。目前,宜州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有70多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52岁,人口长寿比为16.7%。2015年3月,原宜州市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中国蚕桑之乡,自2005年起,宜州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14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2018年宜州区桑园种植面积达37万亩,鲜茧产量5.99万吨,覆盖16个乡镇202个村(社区),养蚕农户10万户45.6万人。业界素有“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看宜州”的说法。2018年5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宜州“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三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生地,1980年宜州屏南乡合寨村村民选举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订立了第一个《村规民约》,翻开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全新一页。1982年,“村民自治”被写进宪法,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两大首创。2010年8月1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为合寨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亲笔题词:“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带头组织开展村民自治的合寨村村民委员会原主任韦焕能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宜州茧丝品质优良,从2012年起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区)。现有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其中缫丝厂15家,织绸企业2家。2018年,白厂丝产量4710.43吨,坯绸产量382.03万米,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贸易总额突破85亿元,白厂丝产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保持广西县域第一。“宜州桑蚕茧”列入广西首批桑蚕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6年5月,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宜州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19年,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会暨全国优质茧丝基地现场会在宜州召开。浙大“求是”精神诞生地,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于1938年8月西迁宜州(原宜山县)办学14个月,在宜州确定了“求是”校训和《大不自多》校歌,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树立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宜州也因此被称为浙江大学的“精神家园”。 2010年,浙江大学、浙大深圳校友会与宜州三方共同出资建设了浙江大学西迁纪念广场。2018年11月,浙江大学西迁宜州80周年纪念活动在宜州隆重举行。
“一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州山水秀美、景色怡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古有“宜山宜水更宜人”美誉,辖区内有刘三姐故里景区、会仙山、怀远古镇、拉浪生态休闲区等4家国家4A级景区,古龙河景区、嘉联丝绸等2家国家3A 景区。2007年11月,宜州荣获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并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最佳养生度假旅游城市”等称号。2016年宜州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并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名单。
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6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7.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6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418元。财政收入10.0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9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外贸出口总额6118.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2.11亿元。
【政府网站】http://www.hcyzq.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