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广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江门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江门,富饶传奇的中国侨都
在浩瀚的南海之滨,奔流的西江和潭江环拥着一片富饶而传奇的土地。
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著名的“中国侨都”。绵延的岁月里,这块土地上曾有无数先民漂洋过海、创业他乡、报效故土。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点缀着这片广阔的土地,闪耀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册中;400多万侨胞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缔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观。
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突出,开发腹地广阔,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广珠城际把江门纳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已投入使用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成为省内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江门大道、江顺大桥、广珠城际江门支线、江湛铁路、深江铁路、珠肇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或相继建成,区内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江门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发展空间广阔,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
这里还是一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陈白沙、梁启超、陈少白、冯如等历史人物,黎民伟、胡蝶、戴爱莲、红线女、周润发、刘德华等100多位演艺明星,享誉海内外;著名作家巴金赞赏不已的小鸟天堂、闻名遐迩的岭南心学名山——圭峰山、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的上下川岛等风景名胜,让人交口称赞。此外,江门创新开展“一门式”行政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1+3+N”开放型清单体系。继2018年4月,江门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0年8月,“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成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再获国字号表彰。
区位独特 承东启西
大江门户,南海明珠——江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东邻中山、珠 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南濒南海领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全市总面积 9506.92 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达483.51 万人。
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区圈两大龙头的陆路距离均在 100 公里左右,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是大湾区通向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2019年1月,省委书记李希在江门调研时,明确提出要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此,江门市主动担当,全力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已经建成使用的江门站,将与广州南、深圳北等枢纽站形成合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气候宜人 环境优良
江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 23.0 摄氏度,年降雨量 2424.4 毫米左右,日照平均 1612.5 小时,无霜期在 360 天以上。2019年11月,恩平市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
全市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6条,主要河流西江、潭江径流量位居广东省前列;海岸线长420公里,大小海岛561个,数量居广东省第二位;全市森林蓄积量 223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46.29%。
江门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有升。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优良,地表水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6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年均浓度达到2012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其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22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历史悠久 名人辈出
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汇合处,蓬江北面的蓬莱山与江南的烟墩山对峙似门,故名“江门”。明朝初时,江门已成西江流域商业重镇。1904年,江门设立海关,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1925年、1951年曾两次设为省辖市。1983年,设立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江门市设立蓬江、江海、新会3个区,下辖台山、开平、鹤山、恩平4个县级市, “五邑”是江门地区的俗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名人辈出,风采斐然,如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国叔”陈少白、“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等历史人物;同 时,江门也是著名的“影视明星之乡”,孕育了100多位知名度较高的演艺明星,其中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第一人黎民伟,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粤剧大师红线女,以及载誉国际的超级巨星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甄子丹,等等。
行政区划
★蓬江区
是我市的中心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21.97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86.57万人。
★江海区
地处江门市区的东南部,面积 109.16 平方公里,2021 年常住人口 37.47万人。
★新会区
地处江门市区西南部,隋唐时期称冈州,广东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市设区;面积1354.71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91.50万人。
★台山市
原称新宁县,始建于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1914年改名为台山县,1992年撤县设市;面积3287.8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90.61万人。
★开平市
1649年(清顺治六年)建县,1993 年撤县设市;面积 1656.94 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75.07万人。
★鹤山市
1732年(清雍正十年)设置鹤山县,1958年曾与高明县合称高鹤县,1981年恢复鹤山县,1993 年撤县设市;面积 1082.73 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 53.84万人。
★恩平市
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建县,始称思平县,757年(唐至德二年)改名为恩平县,1958年与开平合县称开恩县,1961年分县复称恩平县,1994年撤县设市;面积1693.6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48.45万人。
城市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
中国舞蹈之城
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
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中国温泉之乡
中国避寒宜居地
经济综述
江门是中国侨都,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城市。近年来,江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致力“兴业惠民、治吏简政”,实施“三战略、三带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1.28亿元,比上年增长 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94.89 亿元,增长 9.8%;第二产业增加值 1640.66亿元,增长 11.1%;第三产业增加值 1665.73 亿元,增长 5.7%。
江门市是广东省的“米袋子”“菜篮子”,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定步伐。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2.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2%。新增18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1个国家级、7个省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陈皮、鳗鱼、马冈鹅、大米、茶叶、禽蛋等“1+5”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成果转化率达5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1%,均走在全省前列。
江门的第三产业,如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文化、餐饮、房地产发展势头良好。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农业博览会、文化博览会、教育装备展览会、新会陈皮文化节等形成品牌。珠西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加快,一批国际级的采购平台陆续建成。此外,江门市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蓬勃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