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广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韶关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界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本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全市总面积1.84万平方千米,居广东省第二位,市区面积2870.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千米;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千米;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千米。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最低35米。
水资源
韶关市水资源分区划分为浈江、武江(中下游)、北江上游、滃江、连江(连江中游支流黄洞河、大潭河)、新丰江(上游)、桃江和章江(长江流域)等8个四级水资源分区。
境内主要江河有浈江、武江、墨江、锦江、南花溪、南水、滃江、北江干流及新丰江,江堤总长936.25千米。韶关市有大型水库6宗,中型水库33宗,小型水库653宗,1万立方米以上山塘2247宗,水闸122座,总蓄水库容37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9.43亿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78.39千公顷。韶关市有小水电站2082宗,总装机容量175.3万千瓦,年度发电量42亿千瓦时。2021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49.97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815.7毫米,比上年偏少23.6%,比多年均值偏多16.7%)。地下水资源量47.99亿立方米(不含中深层地下水),比上年偏少23.8%,比多年均值偏多16.9%)。供用水量18.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5%,地下水源占1.9%,其他水源占3.1%)。总用水量18.32亿立方米(比上年基本持平,生产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9.2%,居民生活用水占9.4%,生态环境用水占1.4%)。
2021年,韶关市总面积为184.13万公顷。农用地面积171.78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06万公顷、园地面积5.46万公顷、林地面积145.53万公顷、草地面积5.82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4.73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8.44万公顷,其中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6.78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53万公顷、水工建筑用地面积0.13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3.91万公顷。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有效勘查许可证的探矿项目共计 36 个,其中部级发证 4 个、市级发 32 个,勘查矿种以稀土、钨、铅、锌、铌钽、铜、铁、银、萤石为主。其中,金属类探矿权 35 个,占总数的97.22 %;非金属探矿权 1 个,占总数的 2.78 %。全市有效采矿许可证65个(铀矿未列入统计),以铅、锌、钨、铁、萤石、地热、矿泉水、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花岗岩)等为主。其中,金属类矿山14个(锑、银铅矿、铜矿各1个,铅锌2个,铁矿4个,钨矿5个),约占总数的22%;温泉、矿泉水类矿山12个,约占总数的18%;非金属矿山8个(玻璃用石英、冶金用脉石英、熔剂用石灰岩、砂岩各1个,冶金用白云岩、萤石矿各2个),约占总数的12%;采石取土类矿山31个(水泥用石灰岩3个,陶瓷土4个,砖瓦用砂岩6个,建筑用灰岩、花岗岩18个),约占总数的48%。
2021年,韶关市林业用地面积 144.6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8.55%;森林总面积 137.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5%。活立木蓄积量10090.1637万立方米,总碳储量 514112.31万吨。划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 68.72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比 47.5%。全市有林地面积 127.86万公顷。天然林51.27万公顷,占40.1%;非天然林76.59万公顷,占59.9%。其中,Ⅰ级21.62万公顷,占42.17%;Ⅱ级13.32万公顷,占25.99%;Ⅲ级 16.33万公顷,占31.84%。
植被种类复杂多样,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优势树种有杉木、马尾松(广东松)、桉树和湿地松(国外松)等。其中,杉木26.84万公顷,占19.96 %;马尾松(广东松) 11.32万公顷,占8.42 %;湿地松(国外松)3.05万公顷,占2.27%;桉树9.89万公顷,占7.36%;其他软阔 19.59万公顷,占14.57%;黎蒴0.19万公顷,占 0.16%;其他硬阔 21.52万公顷,占 16.01%;针叶混交林 2.88万公顷,占2.14%;针阔混交林10.34万公顷,占7.69%;阔叶混交林 14.78万公顷,占10.99%。全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575种(含历史记录),其中两栖类2目9科30属40种,爬行类2目20科60属103种,鸟类13目57科335种,兽类共8目27科97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熊猴、云豹、金钱豹、华南虎、林麝、黑麂、梅花鹿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蟒蛇、猕猴、黑熊、水鹿等31种。共发现专项拯救野生动物5种,其中旗舰种(关键种)有中华穿山甲、华南虎,珍贵稀有种有中华秋沙鸭、鳄蜥、莽山烙铁头蛇。2021年,全市有高等植物271科,1031属,2686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桫椤等46种,共发现拯救野生植物2种,为仙湖苏铁和丹霞梧桐。发现4种广东省新纪录物种,分别是井冈山脊蛇、方花丽斑蛇、莽山掌突蟾和蛾眉树蛙,发现2种韶关市新纪录物种,分别是石门台角蟾、北部湾蜓蜥。
建置
今韶关市所属各县(市、区),因受南岭山脉的阻隔,上古时代与中原联系甚少。当时并无实体建置。汉朝开始有行政建置。
秦统一六国,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略定扬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粤北各地其时均未建县。高祖建汉后,本境开始建县。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南越后,以粤北5个县内属桂阳郡,郡治在郴(今湖南省郴州市),隶于荆州。东汉各期,省阳山县,并入含洭县。两汉时期,今南雄、始兴一带尚未独立建县,地属扬州豫章郡南野县(古代野同婪,或写作壁)。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开始在粤北设郡置州。南朝时期,朝代更替和州郡废置频繁,建置沿革较为复杂。隋唐时期,全国重新统一,粤北建置渐趋稳定。唐韶州先后领3个县、6个县、3个县,唐贞观元年(627),韶州属岭南道。五代时期,后梁乾化元年(911),韶州领6个县。宋元以后,南(雄州)、韶(州)、连(州)三地的建置,或为州,为路,为府,辖区大体不变。到元末,设置为韶州路、南雄路2个路及英德州1个州,属广东道。明朝英德州降为县,韶州府、南雄府2个州辖8个县。清沿明制,韶州府的建置一直不变,领6个县。南雄府于清朝降为直隶州(保昌附郭),领1个县。以上府、州,均隶属于广东省。民国时期,粤北属广东省。地方政权建置的变化也甚频繁。1912年,在粤北初置军事机关南韶连绥靖处,兼管地方行政,驻韶关。下辖11个县,即今韶关市全境。到1949年4月,粤北分置3个行政督察区,辖15个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北境内的行政机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也有过多次变革。1949年,先后在南雄、韶关作为韶关市区,1949年成立韶关市人民政府,辖韶关市区。1949年、1950年,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先后改称北江人民行政督查专员公署、北江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辖16个县1个市。1951年,北江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辖15个县1个市。1952年,设立粤北行政公署,辖19个县1个市。1956年,改置韶关专员公署,辖16个县1个市。1957年,辖17个县1个市。1958年,辖9个县1个市。1963年,韶关专区的辖区再度变为15个县1个市。“文化大革命”期间,辖区均不变。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直辖市,脱离地区建制,韶关地区下辖13个县,韶关市下辖1个县。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统一称为韶关市(地级市),下辖市区和12个县。1984年9月,韶关市下辖3个区12个县。1988年1月,韶关市辖3个区8个县。1996年6月,韶关市下辖3个区、2个县级市、6个县。2004年5月29日,韶关市设立曲江区。广东省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试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韶关市南雄市、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翁源县分别于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成为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地区。
区划
2021年,韶关市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有乡镇95个(其中94个镇、1个瑶族乡),10个街道办事处,1209个村委会,235个居委会。
人口
2021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336.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69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64%,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111%。年末常住人口286.0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9万人,出生率8.70‰。
方言
粤北的汉区,方言土话多。在汉语方言中,依使用人口多少为序,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此外还有粤北土话,以及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北江船话等。粤北的土著居民最先用各自的母语。客家人和广府人大量入迁以后,粤北土话的地盘不断缩小,被分割形成许多互不相连的方言小区。客家方言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翁源县、始兴县、曲江区、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南雄市、乐昌市。粤方言在粤北的传播最早是清代来往于曲江等地的广府行商,在当地落籍。到民国初,也有部分广府人从清远、阳山等地迁入。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府及部分机关、学校迁到韶关、乐昌等地,广州话在粤北成官场、机关、学校的通用语。加之后来铁路、公路和水上交通不断改善,物产集散和社交往来渐广,粤方言成社会交际的共同语。这些方言主要分布在韶关市区、乐昌市、曲江区、乳源瑶族自治县。粤北土话是粤北土著居民使用的汉语方言。现仍通行的粤北土话有19种,分布在韶关市西郊及浈江、武江和北江沿岸的部分村庄,曲江区、南雄市、仁化县、乐昌市的部分乡镇和村。其他汉语方言有赣语、湘语、闽语潮汕话、北江船话等。主要分布在南雄市界址镇、梅岭村、乐昌市老坪石、河南乡镇、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杨溪等地。北江船话分布在乐昌市坪石、乐昌市县城及以南等地。
民族
2021年,韶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5.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7%。世居少数民族为瑶族和畲族,其中瑶族3.4万人,畲族0.6万人,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和始兴县、南雄市、曲江区、翁源县、仁化县、乐昌市、武江区等8个县(市、区)的51个乡镇、130个行政村。辖有1个自治县即乳源瑶族自治县和1个民族乡即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外来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有壮族、苗族、土家族等41个少数民族成份。
宗教
2021年,韶关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5个宗教。有全市性宗教团体4个,分别为韶关市佛教协会、韶关市道教协会、韶关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韶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有宗教活动场所52个(其中佛教20个,道教4个,天主教7个,基督教21个),另有1处伊斯兰教临时聚会点;有登记备案宗教教职人员327人(其中佛教僧、尼273人,道教乾道、坤道10人,天主教神父、修女10人,基督教牧师、长老、传道34人),宗教教徒4.6万多人;有宗教院校2所,分别是广东佛学院曹溪学院和云门学院。有造册备案民间信仰活动场所283处,其中12处实行登记编号管理。
城市名片
韶关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地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教育强市、林业生态市、碳中和试点示范市、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和重要的革命老区。
经济发展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韶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553.9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33亿元、增长13.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0%;第二产业增加值572.94亿元、增长8.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7%;第三产业增加值765.67亿元、增长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