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广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潮阳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撤市分设潮阳区、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潮阳区现辖文光、城南、棉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9个镇,272个村(社区),区域面积665.74平方千米,总人口180.86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
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21.5℃。全区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有练江、榕江两大水系。交通便利,有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省道234线、省道237线、厦深铁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汕湛、潮惠、揭惠、潮汕环线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3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38万公顷,林地面积1.7万公顷;有香蕉、三捻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特色农渔产品。海岸线长84.6千米,外海岸线21.3千米,内海岸线63.3千米;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潮阳港、国家级中心渔港海门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
潮阳文化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全区有旅游景点、文物古迹13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光塔),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灵山寺大颠祖师墓、海门“万人冢”、海门莲花峰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东岩摩崖石刻),东山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等名胜古迹远近闻名。英歌舞、剪纸、笛套音乐是潮阳文化艺术的“三瑰宝”,列入首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木雕、石雕、锡雕、香稿末塑等传统工艺,潮剧、“双忠”文化、“妈祖”文化、“大峰”慈善文化和贵屿“街路棚”等民俗文化活动,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潮阳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孕育出许多名人志士,著名导演蔡楚生,当代书画艺术大家陈大羽,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著名红学家郭豫适,著名心理学家郭任远,声学简正振动方式理论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猷等蜚声海内外。
近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345.3亿元发展到491.3亿元,年均增长6.0%;工业总产值从902.1亿元发展到998.5亿元,均增长6.2%;农业总产值从43.5亿元发展到56.2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300.8亿元发展到406.9亿元,年均增长8.1%。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纸品文具、建筑安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年均增长11.3%、7.1%、18.4%、11.2%。投入约78亿元推进479项技术改造,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3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9家。新增商标注册27993件、授权专利6893件。
全区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201户、“个转企”543户,净增“四上”企业182家、规上企业121家。完成潮阳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2020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0.1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总投资约29.6亿元的纺织印染园区建成投产,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工作通过省工信厅验收,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纳入全市重点产业平台,华电丰盛电厂、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中深塑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建设,117个产业、交通、水利、民生等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0.7亿元。
地形地貌:阳区地貌的基本特征是自南向北呈平原—山地—平原。练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由陆向海,范围包括贵屿、铜盂、和平等沿江地区;小北山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山体狭长,丘陵起伏,岗岭连绵,海拔多为200~300米,主峰大尖山海拔447.2米,为潮阳、普宁分水岭。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金灶、谷饶、西胪、河溪、和平、金浦、文光、城南、棉北、海门境内,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其中海拔高于300米的有白鹭山(大寨山)海拔406.3米、大寨顶(老虎岩)386.1米、小尖山383.4米、烟墩山356.6米、岩头山348米、双髻山314米。丘陵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之南北两侧和东部沿海地区,北侧自金灶、关埠、西胪至河溪。南侧自贵屿、谷饶、铜盂、和平至金浦。东部的棉北、文光、城南、海门一带丘陵,除海拔278.4米的掠鸟尾和243.4米的东山外,余均为低丘台岗。100米以下的台岗散布于辖内各镇(街道);榕江南西岸三角洲平原,分布于金灶、关埠、西胪、河溪境内,是潮阳区第二大平原,主要粮仓。地势开阔平坦,河汊水系蛇曲发育。土质多为亚粘土的泥质田或间于砂壤土和亚粘土之间,适合种植水稻。
气候:潮阳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海洋性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历年平均气温22.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于2008年7月27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出现于1991年12月29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137.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左右。历年≥0℃平均积温8028.4℃,≥10℃平均积温7971.9℃。常年除小北山极部有5~10天霜日外,其余地区基本无霜,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全区绝大部分地区四季宜耕,一年多熟。历年平均降水量1720.7毫米,最多为1983年2740.3毫米,最少为1963年812.6毫米,相差达1927.7毫米。
一年中,雨季和旱季明显。历年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降水量占全年17%;4~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83%。
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多东北风,夏半年多偏南风。历年平均风速2.8米/秒。历年最大风速(2分钟平均)为25米/秒,出现于1979年8月2日;瞬间极大风速40米/秒以上,出现于1969年7月28日。主要灾害天气有低温霜冻、低温阴雨、台风暴雨等。低温霜冻小北山高丘地区平均每10年一遇。3月出现的低温阴雨,俗称“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秧危害较大,全区大约每10年一遇。台风暴雨是潮阳区主要灾害性天气,7~9月为台风盛期。从福州至海口登陆的台风,对潮阳都有影响,平均每年5次。
潮阳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共计130多处,为粤东之冠。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光塔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灵山寺大颠祖师墓(舌镜塔)、海门“万人冢”、海门莲花峰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东岩摩崖石刻等5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文物保护点1处,镇文物保护单位28处。重点旅游风景区5处、园林1处、古祠堂石刻1处、新千年新景点1处。
【政府网站】http://www.gdc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