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广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地理位置】
越秀区位于广州市中部,地处北纬23°52′~25°59′,东经113°29′~113°46′,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东起广州大道中,与天河区接壤;西至人民路、流花路、同德涌,与荔湾区、白云区相接;南抵珠江前航道中心线,与海珠区隔江相望;北达棠溪涌、矿泉北街、三元里大道、广园东路,与白云区为邻。越秀区总面积33.8平方千米,东西最大距离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1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1.2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2.6%;水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占7.4%。
【地形地貌】
越秀区地处白云山、瘦狗岭丘陵区与珠江三角洲过渡地带,河涌纵横交错,与外江相通。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1.6米。最高处为飞鹅岭顶部,海拔101米;次为越秀山主峰,海拔71.6米。北部为冈丘起伏的台地地区,越秀山向北逶迤连接白云山,海拔在30~70米之间;南部为低平的冲积、洪积平原和洲岛,海拔在1~10米之间。平原基岩岩性为红色碎屑岩,其上覆盖厚5~12厘米的淤泥和沙砾,属第四纪松散堆积或沉积物,南部平原的覆盖层厚度达20厘米。
【气候水文】
越秀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海洋和大陆对越秀区气候都有非常明显影响。
越秀区域外围水系主要是珠江前航道。内河涌有东濠涌、新河浦涌、沙河涌(越秀段)、水均岗涌(上游为暗涵)、景泰涌(越秀段)5条明涌,总长11.26千米;有玉带濠、西濠涌、百子涌、橙基涌、孖鱼岗涌、驷马涌(越秀段)等6条暗涌,总长11.69千米。过境最大的河流为沙河涌,从白云区至天河区最后流经越秀区汇入珠江,干流河长14.14千米,流域面积35.56平方千米。越秀区内有流花湖、东山湖、麓湖,水域面积0.9平方千米,负担城区蓄洪、排涝等功能。此外,越秀公园、广州动物园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均有人工湖。
【行政区划】
越秀区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天河区相邻。是广州市的老中心城区。根据越秀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越秀区总面积为33.8平方公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29.48亿元,2021年度全区户籍人口为117.45万人。
越秀区有洪桥、北京、六榕、流花、光塔、人民、东山、农林、梅花村、黄花岗、华乐、建设、大塘、珠光、大东、白云、登峰、矿泉18个街道,下设222个社区。
【地方特点】
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公元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后不断各个历史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代西拓其城,宋代多次扩城(筑子城、东、西翼城河雁翅城),明初合宋代三城墙跨越秀山而过,清代临江砌新城等等。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州城的发展变化主要都是在越秀区域内进行。正由于以上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使越秀区具有如下特点:
1、历代岭南行政中心所在地
自秦朝在此设南海郡治起,在此地,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刘称帝广营宫室,历朝自东吴设广州,唐置岭南道,宋改广南东路,元设中书行省,明、清改广东省,相应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民国时期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总统府设在越秀山南麓(位于今中山纪念堂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政机关云集越秀区,目前,越秀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广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所在地。
2、历史上广州地文化中心
三国时虞翻开堂讲学,魏晋南北朝大批海外高僧来华,译经传教皆在光孝寺。唐代开科取士以来,广州成为省内读书人学习进修之地,至今,越秀区内还保留着众多古老地学宫、书院、学堂地遗迹遗址,如南海学宫、番禺学宫、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应元书院、西湖书院、庐江书院、万木草堂、等,成为广州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化地最好见证。
3、广州市名胜古迹荟萃地城区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在区内以光孝寺、怀圣光塔、圣心教堂、广州公社旧址和秦代造船工场遗址、镇海楼、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明代古城墙、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中山纪念堂纪念碑、黄花岗、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如繁星。
4、历代广州繁华的商业区
广州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早最大的外贸港口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海关官员(唐代的市舶使)的城市,频繁的对外贸易造就了广州的商业繁荣,唐代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华贸易,侨居在今越秀光塔路一带,称为番坊。宋代“双门底”以南(今北京路段)发展成为商业闹市,城西南的南濠口、西澳(今诗书街、省中医院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外贸码头、市舶司驻地,有“百货之肆、五都之市”之称。明、清时期的濠畔街一带(当时是城濠),秦楼楚馆、商铺林立,堪似南京的秦淮河。广州近代4个商业中心,有3个在越秀区内,即北京路、中山五路、解放中四牌楼、长提-人民南路。1957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均在越秀区辖内举行。
改革开放以来,辖内多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先后形成。目前,北京路、中山五路一带已成为广州市最繁华的一个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内写字楼云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成为华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政府网站】http://www.yuexi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