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区智造谷 “3+1”产业体系(产业招商方向)]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南]-[招商产业],内容来源于 [湘潭高新区管委会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1、高端装备产业重点领域
机器人。加强科技招商,重点引进在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上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或团队;大力布局门槛相对较低的机器人中下游产业,围绕机器人系统集成开发、教育培训、技术咨询服务、融资租赁等,加快企业培育,构建完整产业链;以特种机器人、无人战车项目为基础,深化军民融合,加大符合国防工业发展需求的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应用促开发,围绕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和扩大应用市场,在国家公共安全领域重点发展排爆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环境监测机器人等,在民生科技领域重点发展分捡机器人、物流监控机器人、区域巡视机器人、搜寻无人机等,在工业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汽车与机械制造机器人,率先打造中部地区机器人规模化示范生产基地。
风电装备。按照“龙头带动、模式创新、产业链延伸、应用示范”的发展路径,强化技术创新,推进产业整体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依托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等平台,支持湘电风能加大研发投入,巩固现有风电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重点布局海上风力发电和智慧风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开放资源,引导企业从事风电装备运输物流、工程吊装和调试、设备融资租赁等服务业,在服务中进行再服务模式摸索,从服务中衍生服务,并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定制化、精准化的服务,促使产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风电产业链条,提高电控、偏航变桨轴承等核心部件的本地配套率,重视产业链下游的运维服务,进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探索;选择一批重点企业,支持采用机器人、进行“互联网+”改造、设立数字化工业设计中心等,打造智能化工厂,作为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试点。
高端检测、计量设备。抢抓高端检测、测试、计量设备市场空白,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我国需求量大、严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高端检测、计量设备,攻克若干检测计量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带动重要领域检测、计量仪器设备整体水平提升,打破国外垄断。强化科技部门统筹作用,依托园区制造业基础和优势,从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自由资金开发的检测仪器设备中择优,采取应用示范、实施后补助等方式,以使国产优质高端检测、计量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壮大高端检测、计量设备产业在中部地区影响力。
电气设备。积极引导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及配套企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推进节能型电气、互联网、信息处理、智能控制、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精细化、高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现有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向服务端链条延伸,积极发展设备租赁、安装维护等服务业,实现电气设备相关软、硬技术新突破、新结合,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利用国家电网进行“十三五”智能化规划的契机,鼓励企业承接电网智能化改造的工程项目,重点发展智能电气设备、智能仪表、成套电气设备、高端电气设备等。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五化”为标杆,抢抓机遇,依托现有基础,加快重大项目引进与布局,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产业转型新平台,培育新增长极;依托园区现有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重点突破汽车变速器、汽车齿轮、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研发;借鉴特斯拉电动车,融入互联网的理念,将汽车作为一个智能化的终端产品看待,大力发展车联网,开发车载智能产品;借鉴Google、百度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加强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积极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大力发展具有驾驶辅助功能的高性能汽车;基于维修保养、电池回收、车联网、辅助驾驶、汽车租赁等,发展汽车服务业,布局汽车后市场。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领域
集成电路。依托芯力特电子科技、邓中翰院士工作站等重点企业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与产业研发投入,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人工智能芯片”、安防监控物联网芯片,积极研发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医疗电子芯片、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交通芯片等;加快军民融合,鼓励有军工技术背景的机构和企业参与民用项目,加快发展军为民用、寓军于民的集成电路产品;大力挖掘集成电路产品的应用市场,结合集成电路产业转移大趋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与成都、深圳、上海、北京等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的合作;发挥邓中翰院士的名人品牌效应,吸引创业人才和创投资本,依托邓中翰院士工作站创建专注集成电路产品的众创空间,由院士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撑,孵化集成电路领域的项目;在形成一定的软、硬件产业层级和规模后,请领域内专家调研、策划并论证高端芯片产业园的可行性与发展市场和前景,打造新一代智能芯片产业园,为机器人等智能产业提供核心支持。
大数据。在云制造平台建设方面,通过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制造业大数据云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增强制造业大数据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大数据服务业发展提供数据中心基础支撑;在数据服务方面,引导企业面向数据市场,承接大数据外包业务,形成丰富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带动大数据存储、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应用等产业发展;在云计算方面,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云计算软件研发企业,加快应用软件研发与云服务平台建设,研发适合各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工业云服务及大数据集成服务,提高生产经营智能分析决策能力;在公共数据资源方面,结合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围绕数据资源,引导企业挖掘数据价值,开展应用服务。
工业软件。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自动化、流程管理智能化等环节的工业软件和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工业软件的应用示范、技术交流和体验活动,做好重点示范应用项目的组织落实、跟踪管理和示范推荐;建立工业软件安全测试平台,形成评测标准与规范,促进重要工业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定制化深度应用,打造工业云应用服务体系;重视应用软件开发,引进和培养一批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人员,围绕市场需求,开发一批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型产品。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家庭服务方面,研发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生活管家、健康保健、老人陪伴、幼儿照管等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教育应用方面,围绕市场需求,研发智能家教、智能教育测评等机器人;在工业应用领域,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机器人融合;在消费电子领域,积极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包括智能头盔、智能服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建立人工智能项目产业化基地,推动项目试点与产业化,打造产业集群。技术领域:构建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地图等数据的海量资源库,推进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公有云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引入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较广的技术。
传感器。积极引入区域科技资源,搭建军民合作平台,加速军民共用传感器技术开发和转化,积极培育与引进一批传感器企业;围绕生物、运动、医学、健康、环境等领域,重点开发具有自校准、自诊断、自补偿等功能的智能传感器,以及多参量集成传感器、微型传感器、无限传感器等;围绕物联网、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开发高性能高可靠传感器、高精度传感器等。
车联网。积极引入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定位技术等,重点研发汽车亚健康检测、车载蓝牙电话、车载穿戴设备等智能车联网终端产品;强化政策引导,联合互联网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开发应用企业以及车辆管理部分,建立汽车大数据平台,聚合整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用品,并布局汽车后市场的各类业态,为车主提供“互联网+车生活”全面服务;前瞻性地布局车联网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北斗导航、5G产业等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