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西陵区的前身是宜昌市老城区。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西汉时复置夷陵县,属南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改夷陵为西陵,是历史上宜昌第一次使用“西陵”二字作为地方治所专名。唐时改夷陵郡为峡州。元时为峡州路。明洪武九年(1376),改为夷陵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为东湖县,属宜昌府管辖。民国时期改为宜昌县,属湖北省荆南道及专员公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城区成立了第一、二、三区政府。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复宜昌市设立西陵区。1987年11月18日,西陵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宣告西陵区正式成立。
西陵区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中部,地跨东经111°12′23″~111°22′02″,北纬30°40′49″~30°47′54″之间。东南与夷陵区、伍家岗区相交,西南与点军区隔江相望,北部与夷陵区山峦相接。东西(黑虎山—西坝)最大横跨10.02公里,南北(一马路—下桃坪)最大纵距16.43公里。国土面积58.97平方千米。
全年常住人口(含东山开发区)53.3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100%。年末总户数(含东山开发区)15.18万户,户籍人口(含东山开发区)39.52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721人,出生率为4.4‰;死亡人口1273人,死亡率为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16元,增长8%。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不含电力生产和供电)530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3亿元、增长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亿元、可比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16元,增长8%。市场主体达到5.98万户。
【产业体系】
(一)总部楼宇经济
我区已认定总部企业186家、重点商务楼宇22座。将实施商务楼宇扩容提质,新建一批专业型、主题型商务楼宇,实施总部企业“倍增计划”,吸引一批区域总部、职能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总、大、新、高”类企业入驻,提升总部企业集聚度。
(二)六大现代服务业
1.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我区将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体验经济、直播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模式,策划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文旅消费“网红打卡地”,打造时尚消费中心和消费创新中心。鼓励发展品牌旗舰店、主题概念店等个性化、主题性、体验型的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名企名品名店。完善现代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城市轻物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2.文化旅游产业
我区将打造全市科教文化中心。精心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电竞直播、广电传媒等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旅游+演艺”“旅游+文创”“旅游+教育”“旅游+健康”等个性化专业化旅游业态,培育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支持精品艺术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化影视作品。
3.金融及人力资源产业
我区汇集了全市70%以上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已建成宜昌金融街。将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投资,构建体系完备、层次丰富的金融资本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生态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入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计划,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已建成宜昌人力资源产业园,拟引进人才招聘、人才猎头、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及人力资源信息软件等相关业态入驻,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4.检验检测产业
我区将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中心。已有重点检验检测机构20余家,将聚焦检验检测产业,引进生命科学、环境质量、新能源、工业品和消费品等领域检验检测全产业链企业,打造“全国先进、省内一流”的区域性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平台服务示范区”。
5.智慧信息产业
我区将打造全市数字信息中心。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现代物流、沉浸体验等场景广泛应用。促进平台经济、直播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生产及交易各环节,做大做强软件开发、电子信息、“芯屏端网”、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设备、3D打印等行业,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引领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6.生命健康产业
我区为全国健康促进区。将加强药物器械研发攻关,突破性发展中药饮片,细胞储存、细胞制备、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应用,医疗设备、防护材料、新型医用材料、康复辅助器具等研发制造。大力发展新兴医疗,支持老年病医院、孕婴保健等特色民营医疗发展,支持血液透析、医疗检测、医学检验等第三方新型医疗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发展专业性医疗管理团队。加快培育一批覆盖“医、药、康、养、健、旅”的生命健康龙头企业。
(三)新型都市工业
我区云集欧莱雅亚太地区最大彩妆生产基地、天奇力帝环保产业基地、中船重工船舶柴油机生产基地、特锐德电力设备智造基地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日用化工、建筑业等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性都市工业示范区。
【政府网站】http://www.ycx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