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湖北]-[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秭归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中国丝绵茶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水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全县国土面积227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12个社区。户籍人口36.42万人、常住人口32万人。2022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1亿元,增速21.5%;规上工业总产值81.19亿元,增长17.2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4亿元,增速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1亿元,增速11.28%。
秭归历史悠久。有7000年的文明史、3200年的文字史、2000年的置县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出土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7000多年前的“太阳人”石刻。文化积淀深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和革命先烈夏明翰的故里。也是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唯一全国性端午文化活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的永久举办地,连续13年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成功申报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地理区位突出。坐拥64公里黄金水道,“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上游的交通咽喉。是三峡工程移民大县,动态移民达10万之众,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湖北省库区的53%、宜昌市库区的70%以上。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外景地。产业特色鲜明。是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季产鲜橙”基地,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200亿元。建立了全省首个柑橘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开发脐橙深加工系列产品100多个。“秭归脐橙”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生态风光隽秀。拥有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屈原故里三大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现有5A级景区1个,连续5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地理环境】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大坝库首。地理坐标为北纬30°38′~ 31°11′,东经 110°18′~ 111°0′。东与夷陵区(原宜昌县) 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县城凤凰山,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东西相距66.1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
【地质地貌】秭归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长江由西向东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县境内为巫山余脉盘踞,层峦叠嶂,岩高谷深,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7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米,海拔800米以上高山128座,2000米以上高山2座。县境内群山相峙,多为南北走向,形成全县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由于长江水系川流不息,地面切割较深,大片平地少,多为分散河谷阶地,槽冲小坝,梯田坡地。
【气候特征】秭归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山峦起伏,高低悬殊,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秋季节多阴雨,盛夏酷热期短,雨热同季,冬暖少雨雪。2021年秭归县年平均气温17.7℃,较历年同期偏高0.9℃;年总降雨量1336.1mm,较历年同期基本持平略偏多;全年雨日145天,较历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暴雨日数4天,较历年同期基本持平;年累计日照时数1305.7h,较历年同期偏少1成;年总蒸发量678.4mm,轻雾253天,雾日66天,霾日32天。其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为3月23日。汛期(5月1日~9月30日)平均气温为25.1℃,较历年同期汛期高0.6℃;累计降水量965.7mm,较历年同期偏多78.0mm;汛期累计日照时数582.6h,较历年同期偏少两成。年内多区域性强降水,出梅后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2021年秭归县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冷空气降温、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对全县农业、林业、电力、交通、水利等造成一定影响。
【国土面积】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全县版图面积2274平方公里。全县常用耕地面积2.83万公顷,其中∶水田0.28万公顷,旱地2.56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0.7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7%。
【土地资源】全县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地区占总土地面积30%,海拔500~800米半高山地区占总土地面积54.9%,海拔500米以下低山 地区占总土地面积15.1%。受海拔高差、地貌形态、气候特点及水热条件垂直分布的作用和影响,山地的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形成种类众多的亚热带温带生物资源的优越环境。同时存在三个不利因素:坡度≥25°的山地面积较大,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类型呈零星分布,现代化利用水平不高,整体产出效益偏低;交通不便,开发难度较大。根据最新调查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22.74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8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园地2.8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26%;林地15.1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67%;草地0.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的0.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9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9%;交通运输用地0.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8%;水工建设用地0.0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2%;其他土地0.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6%。土地利用率95.45%,未利用土地面积4.55%。利用类型复杂多样,且分布不均匀。以农用地为主,且林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全县农用地面积20.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18%,其中林地占农用地的74.36%。人均拥有土地少,耕地更少。全县农用地20.51万公顷,人均拥有农用地0.53公顷(人口按39万人计)。
【水利资源】秭归县境内河流水系发育,溪河网布,水资源较为丰富。长江横贯县境64公里,有长流溪河135条,分别汇人长江南北的8条水系注入长江,江南有清港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江北有龙马溪、香溪河、良斗河、泄滩河,形成以长江为骨干的“蜈蚣”状水系。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10.1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9.4%,比常年减少42.2%。地下水资源量为4.83亿立方米。县内供水量均为地表水,2019年总供水量为0.6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0.16亿立方米,农业用水0.2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24亿立方米。县内共有水库2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6 座,小(2)型水库13座,承雨面积 1103.28平方公里,总库容9076.7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997.8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794公顷。
【矿产资源】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发现矿产地97处,已发现矿种以沉积型矿产为主,共8类32种,其中能源类4种(煤、页岩气、地热、油苗)、黑色金属类2种(铁、锰)、有色金属类3种(铜、铅、锌)、贵金属类2种(金、银)、化工原料类2种(磷、重晶石)、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类矿产18种(硅石、玻璃用石英岩、石膏、水泥用灰岩、方解石、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建筑用砂、页岩、陶粒页岩、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高岭土、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花岗岩、花岗岩、饰面用灰岩)、水资源类1种(矿泉水)。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23种,即:煤、赤铁矿、铜、金、银、硅石、石膏、重晶石、方解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饰面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建筑用砂、页岩、陶粒页岩、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页岩、高岭土、建筑用闪长岩、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其中煤、金、髙磷赤铁矿、硅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有一定规模,在宜昌市居中上,为县域内优势矿产资源。从矿产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来看,分布比较分散。金矿、建筑用花岗岩(闪长岩)产于茅坪镇;煤矿产于郭家坝镇、沙镇溪镇、九畹溪镇、杨林桥镇、两河口镇、磨坪乡、梅家河乡及泄滩乡等8个乡镇;玻璃用砂岩(硅石、石英岩、陶瓷用砂岩)产于沙镇溪镇、屈原镇;建筑用灰岩产于茅坪镇、郭家坝镇、沙镇溪镇、屈原镇、归州镇等5个镇;水泥用灰岩产于郭家坝镇;页岩产于茅坪镇、郭家坝镇、屈原镇等3个镇;地热产于郭家坝和九畹溪;页岩气产于杨林、九畹溪。
【主要物产】秭归县是中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中国脐橙之乡。2021年全县柑橘主栽品种有纽荷尔、伦晚、早红、红肉脐 橙、宗橙、福罗斯特、夏金、奈 维林娜、罗脐35号;甜橙类品种有塔罗科血橙、脐血橙、桃叶 橙、夏橙;橘类品种有椪柑;柑类品种有爱媛28号(杂柑)、温 州蜜柑;柚类品种有贡水白柚。通过地方选育与引进,全县贮藏柑橘品种已达80个左右。2021年全县有柑橘面积40万亩,早熟品种6.82万亩;中熟脐橙18.20万亩;晚熟脐橙15.00万亩,柑橘产量75.77万吨,同比增长24.97%。2021年全县茶叶产量0.8万吨,同比增长20.61%;主要有九畹丝绵 茶、秭归宜红茶、五龙屈龙香绿 茶、露源白茶、王家岭贡茶、三 峡世家丝绵茶、严坪绿茶、屈乡毛尖、屈乡丝绵茶、峡江观绿茶、凤凰溪野茶、龙门壹道黄 茶。全县名优特农产品除了柑橘和茶叶,还有杨林蔬菜、秭源兔肉干、秭源猪肉干、屈姑食品、帝元罐头食品、泽侬玉米浆、高峡橙汁、峰丽薇菜、 秭归魔芋、秭归空心李、秭归秋露李、秭归核桃、磨坪贡柚、土鸡蛋、杨林包谷泡、梅家河“甜 妹”牌西瓜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秭归脐橙、屈浓香茶、九畹丝绵茶、露源牌三峡白茶、金江椪柑、峰丽牌薇菜等。
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油料、烟叶、蔬菜、麻类等7类96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类、薯类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芝麻为主。水稻主要品种为鄂中5号、野香优丝、香稻,马铃薯主要品种为马尔科、鄂马铃薯、费乌瑞它,玉米主要品种为华玉系列、雅玉系列、禾盛玉系列、康农玉系列,油菜主要品种为德新油59、华油2129。
中药材:通过秭归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采集并鉴定药用植物有162科,603属,751种基源,有980种中药,调查到重点药材118种。现有种植品种有柴胡、苍术、荆芥、连翘、马蹄大黄、皱皮木瓜、前胡、玄参、瓜蒌、吴茱萸、石菖蒲、黄精、天麻、金银花、艾草、缬草、独活、牛膝、五倍子、五味子、厚朴、杜仲、黄柏、栀子、当归、虎杖、三叶木通、菊花、芍药、丹皮、洋荷姜、防风等。2021年主推品种是柴胡、苍术、荆芥、连翘。
小水果:主要包括李、桃、甜柿、猕猴桃、石榴、葡萄、梨、枇杷、杏、枣、樱桃等20余个品种。李主要品种为脆红李、空心李、茵红李、蜂糖李、布朗李,桃主要品种为白花桃、水蜜桃、黄桃、冬桃、油桃、蟠桃,甜柿主要品种为阳丰、大秋、早秋,猕猴桃主要品种为翠玉、金艳、翠香、金魁、冬红、红阳,葡萄主要品种为巨峰。
蔬菜:主要包括叶菜类、瓜果类、根茎菜类、茄科类、豆类等40余种常规品种和香椿、阳荷、羊肚菌、魔芋等特色品种。白菜主要品种为早熟五号、鲁白系列、山东系列,甘蓝主要品种为结球甘蓝、紫甘蓝,花椰菜主要品种为西兰花,萝卜主要品种为春不老、浙大长、满身红,西红柿主要品种为中蔬4号、合作908、草莓番茄,辣椒主要品种为牛角椒、朝天椒、杭椒、螺丝椒、芜湖椒。
水产品:全县已记录到水产品资源1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鳙、鲫、鲤、鲶等21种,溪河鱼类有齐口裂腹鱼、白甲、桃花瓣等,最具地方特色的有长江银鱼。
【经济发展】
2021年,秭归县辖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12个社区,1728个村落。土地面积2274平方千米,常用耕地面积2.83万公顷。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6.42万人,比上年下降0.72%。其中男性人口18.80万人,女性人口17.62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5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0亿元,同比增长12.6%;第二产业增加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5亿元,同比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5:26.7:53.8。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8%、22.0%、20.5%、5.5%、6.5%、15.2%。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80亿元,同比增长3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90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税收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48.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82亿元,同比下降24.61%。2021年,秭归县获评“中国丝绵茶之乡”称号,入选“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荣获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认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的荣誉称号。
【政府网站】http://www.hbz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