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依京津,南靠济南,是德州市中心城区、主城区。1994年12月撤市设区,现辖新华、新湖、广川、天衢、运河5个街道,二屯、黄河涯2个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区内常住人口为50.19万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南运河德州段和苏禄国东王墓等文化遗迹,“黑陶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政区沿革】 夏、商、周三代,本地属有鬲氏之国。春秋战国时代称鬲邑,属齐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郡天下,置鬲县,属齐郡,后改属济北郡。西汉时代,鬲县为青州平原郡。新莽时期属安定公国。东汉时代属青州平原郡。西晋时代属冀州平原国。东晋时代分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为青州平原郡。南北朝时代属北魏、东魏、为冀州安德郡。556年废鬲县,并入安德县(今陵县)。
隋开皇六年(586),于旧广川县(今河北枣强县境)东80里,原鬲县地另置广川县,先属冀州,后属德州。601年,为避太子讳,改广川县为长河县,属平原郡。
唐武德四年(621),长河县改属德州(德州治安德县)。742年改属平原郡。758年复属德州。809年,移长河县治于白桥。815年,移长河县治于河东小胡城(今德州市区)。
五代时期,长河县属德州。954年,废长河县为镇,归并将陵县。
北宋时期,将陵县属河北东路德州。1034年,移将陵县治于长河镇。1035年,省安陵县入将陵县,改属永静军。1123年,割将陵县东北部置吴桥县。1127年,将陵县属河北东路景州。
1253年,改将陵县属河间路,是年升将陵县为陵州,隶属济南路。1265年,降陵州为县。1266年,复升为州,还属河间路,陵城故县入陵州。1286年,割陵州西南境另置故城县。
1368年,降陵州为陵县,属山东济宁府。1369年,改属德州。1374年,废陵县移德州治于此,并废安德县入德州,领平原、德平二县,属济南府。1376年,设德州正卫。1380年,割安德废县东境别置陵县。1407年,增设德州左卫,州卫同城而治,其军屯半散于州境,半散于沿运河各州县,绵亘200余里。
清代,德州属山东济南府。1688年,裁德州左卫归并德州正卫。1725年,拨平原、德平二县属济南府,德州定为散州。1902年,裁德州正卫,其军屯归并于就近各县,归并德州者计7所57屯。
1912年,德州改为德县,属山东省济西道。1913年改属东临道。1925年改属德临道。1928年,废道制,德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36年,全省划12行政区,德县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10月,德县被日本占领。1938年,伪山东省公署将全省划为4道,德县属鲁北道。1940年,伪省公署又划全省为10道,德县属东临道。1945年8月日本投降至1946年6月,德县属国民党鲁西北第二办事处。
1946年6月,德县解放后,析置德州市,属渤海行署第二专署。1949年7月,渤海二专署改为泺北专署,辖德州市。1950年5月裁德州市归并德县,属德州专署。1951年3月,复置德州市。1956年3月,撤销德州专署,德州市改属聊城专署。1961年7月,德州专署恢复。1967年,德州专署更名德州地区,德州市归其管辖。1994年12月,撤销德州地区,设地级德州市,德州市改为德城区。
【位置】 地处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25〞~38°0′32〞,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全国交通枢纽。东至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至平原县、武城县,西至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河北省故城县,北至河北省吴桥县。德城区人民政府驻新湖街道东方红西路1378号。电话区号0534,邮政编码253000。
【地形地貌】 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城区相对起伏不大,湖塘多。城区主要有新湖、九龙湾、减河湿地等。
【水文】 境内马颊河、漳卫新河、减河流经全境,全长29千米。流域面积4.62平方千米,排涝流量511立方米/秒,防洪流量78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利用量2025万立方米。
【气候】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2.7℃。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27.0℃(1958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43.4℃(1955年7月23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9.5 ℃,最大日较差23.6℃(1995年2月6日)。无霜期年平均205天,最长达234天,最短达1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70.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85天,最多达115天(1990年),最少为64天(199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088.1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20.3毫米(198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有粘土和地热。耐火粘土地质储量丰富,本地属平原地区,境内均有分布。地热资源开发较晚。水资源1.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水资源总量0.3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0.1亿立方米。其它自然资源有耕地37.7万亩,林地面积65.8平方公里,果园面积2.3万亩。植物资源有灌木类、杂草类、水生浮游植物类84种。动物资源有哺乳类、爬行两栖类、昆虫类、水生脊椎类、底栖类、浮游类、飞禽类等7类。
【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风灾、雷灾、雹灾、低温等。旱涝出现概率较高。发生频率为61%,旱年以春旱为主,涝年以夏涝为主。成灾暴雨机率为58%,暴雨中心集中在新华办事处、二屯镇、黄河涯镇。冰雹多发生在偏旱年份里,4-10月有可能发生,5-6月,8-9月出现机率较多,多下午到傍晚发生。降雹时间5-10、几十分钟不等,大小似玉米粒,平均直径5毫米。一般不会全部掩盖地面。重降雹深度可达2-3公分。干热风、霜冻每年都出现。干热风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霜冻春霜占30%,秋霜占70%,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灾害。1986,1997,2002年三年中年降水量不足350mm,属于特旱年。1990年夏季出现4次暴雨,多数乡镇农田不同程度内涝。2003年10月9-12日连续降水达211毫米,部分农田受灾严重。2007年9月26日到10月7日,出现连阴雨天气,致使玉米霉烂,棉花质量下降,小麦播种期推迟。
【政府网站】http://www.deche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