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山东]-[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莒南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275个行政村(社区)、108万人口。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71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62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同口径增长14.4%。
莒南历史厚重,人文璀璨。这里是古代莒国的发祥地,西周时属向国,东周时属莒国,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唐时属河南道密州莒县,明代属青州府莒州,清代属沂州府莒州。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因析莒县南部置县而得名。莒南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大店镇宣告成立。上个世纪50年代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三个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先进典型,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曾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
莒南生态怡人,宜居宜游。地处淮河流域,境内山脉系崂山山脉余脉,拥有大小山峰517座、河流323条、水库189座,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4%,湿地面积3.5万亩,人均绿地面积40平方米,是国家园林县城、山东省绿化模范县。莒南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境内有被誉为“莒南天佛、世界奇观”的天然卧佛,“山似五岳秀、景比西湖美”的天马岛,“晨钟暮鼓、传承千载”的卧佛寺,“峡谷幽长、山石嶙峋”的无极鬼谷等,建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5处,构建了“全域旅游·全景莒南”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莒南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近海临港,地处青岛港、董家口港、日照港、岚山港、岚桥港、柘汪港、连云港等沿海七大港口辐射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处于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区带交汇位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岚济路、莒新路、莒阿路等省际公路贯穿全境,新菏兖日铁路、长深高速、瓦日铁路把莒南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连为一体,鲁南高铁、岚罗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形成了集高铁、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一体的现代交通大格局。
莒南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8.9亿斤,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66万亩,花生加工、出口贸易量稳居全国县级第一,拥有农产品“三品一标”总数17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成功创建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省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先行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抓省委、省政府在临港区域规划布局1400万吨钢铁产能重大机遇,扎实建设精品钢基地,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落实炼钢产能1040万吨、焦化产能216万吨,山钢永锋、太钢鑫海、钢投特钢、疏港铁路等一批大好项目先后落地投产运行,全力打造临沂先进工业强县,努力争创全国百强县。
【地理环境】
莒南县跨胶南地体和沂沭断裂带。亚洲东部著名的郯(城)庐(江)巨型断裂带呈北北东向通过县境西部。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分支断裂昌邑——大店断裂,将县境地分为两部分:断裂带以东为“胶南地体”,它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带,地体的基底结晶岩系为元古界胶南群;断裂以西为“沂沭断裂带”。上述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在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莒南县属鲁东南丘陵区,为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地势总特点是东高西低,东部是北高南低,并向东南和西南呈脊背状倾斜。县境地貌以大店、十字路至相沟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低山丘陵区,西部平原区。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区、剥蚀丘陵区、岭下平地和洪积——冲积平原区四种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其它类型地貌分布面积较小。低山丘陵区大店至十字路以东的县境北部和东北部地区,部分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文疃、涝坡等镇的大部分地区,十字路、大店、筵宾、坊前、相沟及洙边等镇街的部分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00米以上、坡度大于8°的低山丘陵区约为526-7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40%。其特点为北部山峻坡陡,沟深谷狭,岩石裸露,土层较薄;东及东南部山低岭缓,土层较厚。
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分布于西北部,坊前、洙边、相沟等镇的部分地区,属于剥蚀丘陵区。境内海拔高度低于100米,坡度低于3°至5°的剥蚀丘陵区约526-6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0-35%。该区特点为丘低坡缓,阜岗浑圆,沟宽谷阔,起伏如波。该类地貌基岩的风化剥蚀程度严重。基岩类型主要以胶南群变质岩系为主,其次为泰山群变质岩,部分地段为燕山期花岗岩类和白垩系陆相碎屑岩、红色砂砾岩。基岩之上形成厚风化壳。地表多被残坡土覆盖,土层较厚,以白浆化棕壤为主,县内多垦为耕地。
岭下平地县境东部的山前平地、岭间平地及沿河谷地,为岭下平地区,多与低山丘陵和剥蚀丘陵相间分布。特点为谷宽而平,地块大,阶差小。成土母质为洪积物、冲积物及残坡物。土壤类型为潮棕壤、河潮土、水稻土,局部为白浆化棕壤,是县内粮油耕作区。
境内山脉系崂山—五莲山脉余脉,由莒县长x城岭岭脉和万松山脉延伸而来。分为六条山脉,按大小排列,依次为·山山脉、黄山山脉、望海楼山脉、五龙山脉、甲子山脉、石杭山脉,共有大小山头517座,平均海拔200米,境内最高点为北部的马鬐山,海拔662.2米。
水文莒南县有两大水系:沭河水系居县境西、北部,流域面积90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4%,主要支流有浔河、鸡龙河、武阳河、鲁沟河、汀水河。滨海水系位于县境东、南部,主要河流有龙王河、洙溪河、绣针河。三河均系单独入海水系。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6%。境内有323条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分西南、东南两大水系,河流总长1708公里。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99座,湿地面积达到3.5万亩,水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莒南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1.1%。气候总特征是: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最热月为7月和8月,平均气温为25.5℃,年际变动在28.2-23.3℃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8.9℃(1988年7月8日);常年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9℃,年际变动在-4.6-0.3℃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9.2℃(1969年2月5日)。当地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谚。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历年降水量分布中间少,东西多,由东西部向中间递减。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以5、6月份最多,分别为244.1小时和222.0小时。最少是2月和7月,分别为173.7小时和181.4小时。
【自然资源】
莒南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平均海拔200米,境内最高点为北部的马鬐山,海拔662.2米。有323条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分西南、东南两大水系,河流总长1708公里。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99座,湿地面积达到3.5万亩,水资源比较丰富。
莒南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较多,但总体来说储量较小,分布零散,开发利用以建筑石材为主。县内从历史上就有采矿活动,到目前为止,共发现矿产30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都有产出,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种,包括金属矿产:金、铁、钛3种;非金属矿产:花岗岩、白云石大理岩、重晶石、明矾石、沸石5种;水气矿产:地下水1种。已发现但无探明储量或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有21种。我县矿产资源特征是:矿种较多,但资源配套程序较差,能源矿产仅有一处煤矿点,金属矿产品种较少,规模小;非金属矿产种类较多,特别是化工用矿产和建材矿产,分布广、储量大、易采选。
【政府网站】http://www.ju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