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福建 > 招商载体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简介

时间:2023-09-07  来源:建瓯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福建]-[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建瓯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建瓯市简称“芝”,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侧,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总人口55.54万,其中农业人口37.7万人,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是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根雕之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中国东南白酒名城。202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3.01亿元。

  八闽首府。建瓯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设立建安县,是福建最早设立的四个县之一。福建历史上第一郡、第一州、第一府皆在建瓯。三国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吴景帝孙休在建瓯设立福建第一个郡治“建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唐高祖李渊在建瓯设立福建第一个州治“建州”,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李隆基取福州、建州首字,设立“福建经略使”(统管全省兵务),“福建”之名由此而来、延续至今。五代十国时期,王延政在建州(建瓯)称帝,设立殷国(公元943-945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赵昚(shèn)在建瓯设立福建第一个府治“建宁府”,至此福建形成一府、五州、二军(即“八闽”)格局。1913年撤建宁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1992年撤县设市。

  文化名城。建瓯是全国文化先进县、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是全国十八个千名进士县之一;明朝“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兢、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杰出人物都出自建瓯;朱熹幼年随父在建瓯生活7年,李纲、蔡襄、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都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现有东岳庙、建宁府孔庙、北苑御焙遗址、迪口值庆桥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儒、释、道”文化长期同城生辉,位于城东的东岳庙为全省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家宫观;城南的光孝禅寺是福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寺之一,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城中建宁府孔庙是全省保存最完好的府级孔庙,为全省县级市仅见。建瓯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异彩纷呈,建瓯挑幡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弓鱼、唱曲子、太保信仰、福矛窖酒和高炉光饼等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评为中国版画、中国根雕民间艺术之乡,文庙修缮完工并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茶制作技艺(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北苑茶)传承人刘成武,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美食文化别具一格,冬笋窝底、建瓯板鸭、珍珠纳底、吉阳“四宝”等口味独特、享誉四方。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生态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被确定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和“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入选“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名录。

  人居福地。建瓯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降雨量1673毫米。建瓯物产丰富,竹、木等农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全国前列,林业用地面积525.9万亩,森林覆盖率79.8%,是全国重点林业县(市)。竹林面积132万亩,年产鲜笋30万吨,毛竹面积、立竹数、竹材和鲜笋产量全国第一,被评为“建瓯笋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有机笋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市)”;锥栗面积57.6万亩,年产锥栗4.6万吨,居全国之首,且“建瓯锥栗”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证明;茶园面积12.45万亩,年产干毛茶1.23万吨,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北苑贡茶即产自建瓯,从唐朝到两宋458年均为皇家贡品,是台湾冻顶乌龙、清心乌龙的祖籍地。建成高标准农田4.94万亩,粮食播种50.4万亩。长隆智慧农业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晨曦种业等3家企业入选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游镇入选省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北苑贡茶加工园区一期竣工,北苑贡茶获评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聚力千亿林竹开发产业集群,举办“第三届中国笋竹产业(建瓯)高峰论坛”,推进千亩笋竹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居怡二期、竺骏户外产品生产线等项目投产,恒顺炭业参与完成2项竹炭国际标准制修订。“圣象系”百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入选省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圣象华宇集团入选省级工业龙头企业,明良食品等3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企业,驰宇装饰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绿明生物科技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黄华山酿酒获评第三批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第四批省级绿色工厂和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双龙戏珠桐源基地竣工开酿。闽北电商快递分拨中心投入使用,申通、圆通分拨中心入驻;宏创通网络货运平台正式运营,实现南平市网络货运“零”的突破;建成鲲鹏物流园,开启“公铁海”联运;建成县乡村物流节点207个,覆盖率达95%。启动“建州”系列商标注册51件。

  红色苏区。1926年夏,杨峻德等人创立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揭开了闽北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1927年7月,成立闽北临时委员会,直属中央领导。1931年5月,建(瓯)松(溪)政(和)地区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路下桥苏维埃政府。1933年6月,建瓯中心县委及其松溪、政和两个特支由福州中心市委划归闽北分区委领导,正式进入中共中央苏区战斗序列。1934年9月,建松政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隶属闽赣省。1949年6月,新福建省委在建瓯成立,张鼎丞任书记、省政府主席;7月28日,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在东岳庙创刊。2013年7月,建瓯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

  交通枢纽。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京台高速公路(G3)、长深高速公路(G25)、合福高铁、峰福铁路、衢宁铁路、国道205线、237线和528线贯穿而过。合福高铁于2015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在我市设建瓯西站。京台高速公路建瓯至闽侯段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除建瓯互通口外,我市有吉阳(徐墩)、南雅、川石、东游、东峰、小桥、迪口等7个乡镇设有高速互通口。衢宁铁路建成通车,在我市水源乡设立客货两用的建瓯东站。

  城乡建设。五年来,实施城乡品质提升项目71个,完成中山西路等7条道路“白改黑”、人武巷等8条背街小巷和盛海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下水南水美公园、云际山公园二期竣工。水南二桥、三江口大桥、北坪防洪堤等项目加快建设。下水南棚户区主体建成,放生池片区改造取得突破。城区新增停车位260个。古城保护修缮有序推进,完成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启动护城河保护修复、刘氏五忠祠修缮,恢复春秋朱子祭祀活动。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迪口镇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小桥镇、东峰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吉阳镇省级商务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建设。湖头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吴大元村入选“福建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名录。

  社会民生。五年来,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7个。社会保障体系提标扩面,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3.73万人、失业保险2.14万人、工伤保险4.63万人,新增就业1262人。成立教育、医疗奖励基金会。完成中小学改造提升项目19个,朱子学校开工建设,职业中专校外实训基地有序推进。落实“双减”政策,48所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基层综合医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构建新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182个村卫生所启用医保联网结算系统。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建成福乐家园一级护理院,孝心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南平四星级。殡葬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完成省运会3个场馆建设。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建瓯七中集中医学观察点改造完成,建成金盘山“健康驿站”,新增方舱隔离间221个;新建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新冠疫苗两针剂全程接种37.02万人,覆盖率87.58%。

  【自然环境】

  建瓯市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东经117°58'45”~118°57'11”,北纬26°38'54”~27°20'26”,北邻建阳市,南接南平市、古田县,东靠政和、屏南县,西与顺昌县交界。全市土地面积4233.13平方公里(折635万亩,陆地占96.43%,水域占3.57%),东西长96.5公里,南北宽76.6公里。市内地层发育以变质岩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南低,四周环山,中部多丘陵和山间盆谷,坡度较平缓。山区气候明显,夏热、冬冷、春淋、秋旱。多年平均气温14~20°C,降水1600~1800毫米。主要大河有建溪、松溪、崇阳溪和南浦溪,5公里以上支流有131条,总长1569.2公里;大河地表径流丰富,小溪比降大,水能理论蕴藏量57万千瓦。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生物种类繁多,林木生长茂盛,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一、地貌

  建瓯市属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四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环绕,中西部是以建溪、松溪为主轴的河谷平原、丘陵与串珠状的山间盆谷,形成以水侵蚀为主的地貌。全市平均海拔453.55米,以东部辰山最高(海拔1822.2米),以南部南雅镇房村为最低(海拔68米)。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7.34%,丘陵占29.86%,河谷平原与盆谷占12.8%。

  市内有千米以上山峰91座,其中东南、北部有86座。

  辰山(又名仁山) 位于县城东部的水源乡,与东游镇相邻,形如“金”字,为市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1822.2米。山中多为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有黄铁矿多处。

  石塔山 位于县城东南的玉山镇,与古田县交界,主峰海拔1611米,顶部较平,已修通公路。东部为花岗岩,西为青岗岩。

  擎天岩 位于县城北部的龙村乡,与建阳市接壤,主峰海拔1222.8米。山中多花岗岩,中部有变质岩和石英矿岩。

  郭岩山 即郭云山,位于县城西部的吉阳镇,与顺昌县连接,主峰海拔1383.7米,右临建溪,左依富屯溪。山中多火山岩、花岗岩,山势雄伟,重峦叠嶂,为建瓯西部第一山。

  百丈岩 位于县城南部的小桥镇,其山脊延伸至迪口、玉山、南雅镇一带,系鹫峰山脉分支,为东西走向,东部山势雄伟,西面山峰连绵,坡度多在35度以上,山中多花岗岩,平均海拔800米,最高1335.4米,为市南部制高点,系小桥溪与迪口溪分水岭,可阻挡夏季台风北进和冬季西北风南下。

  二、气候

  建瓯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春夏多雨,秋冬干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春季 2月中旬至5月上旬,气温10一22℃,气候多变,时寒时暖,乍晴乍雨,多低温阴雨,少日照,清明前后,常出现倒春寒、冰雹天气。

  夏季 5月中旬至10月初,气温22℃以上,初夏潮湿,多梅雨、暴雨,中、后期酷热,多台风、雷阵雨,易旱。

  秋季 10月初至11月底,气温10一22℃,天气凉爽少雨,常有秋寒天气。

  冬季 12月初至次年2月中旬,气温7—9℃,天气寒冷干燥,多雾,多西北风,常出现霜冻、冰、雪天气。

  三、水文

  建瓯市河流主要属闽江建溪流域,呈格子状水系,发育全面,流向多为东北~西南,多年平均水位90.9l米,大河利用落差3.5~18米,小溪102~420米。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131条,总长1569.2公里;10公里以上51条,总长107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26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5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建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境内河流长161.6公里。全市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7万千瓦。

  建 溪

  为建瓯市最大河流,是闽江主要支流,源于浦城和崇安北端,分南浦溪和崇阳溪,两河相汇于徐墩镇山边长源村边,始称建溪。自北向南流经徐墩镇叶坊、徐墩、北津至芝城镇汇入松溪,再经芝城镇七里街、三门和南雅镇白水源、鲁口、太平、白沙、新建、南雅、新村、小雅、房村进入南平市大横,至南平汇入闽江。径流量占闽江水量的1/3。其中境内有5公里以上支流111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崇阳溪、南浦溪、松溪、东边溪、小松溪、小桥溪、玉山溪、高阳溪;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万石溪、秦溪、延安溪、梅村溪、集瑞溪。

  四、动植物

  建瓯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全市植被有6个型组,即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9个型,即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常绿阔叶灌;16个群系组,73个群系和205个群丛。

  建瓯市维管束植物有177科442属1416种,其中蕨类植物32科37属121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2种;被子植物137科390属1292种。常见的有杉科、松科、壳斗科、禾本科、豆科等2l科。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甜槠、毛竹、五节芒等70多种。古珍稀树种有银杏、鹅掌楸、水松、香榧、三尖杉、沉水樟、刨花楠、花榈木、红豆杉、榉树、楠木、红花油茶、观光木、莫氏玉兰等14种。大宗经济树有油茶、油桐、漆树、棕榈、锥栗等14种。

  全市野生动物有28目87科3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鹿、金猫、黄腹角雉;属二级保护的有毛冠鹿、髭羚、大灵猫、麝、小灵猫、穿山甲、水獭、猕猴、白鹇、鸳鸯、褐林鹗、蟒蛇、黑熊。动物的分布随种类、地点不同而异,繁殖力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原始森林少、人们活动频繁的地带;繁殖力差的珍稀动物多分布于人烟稀少的深山原始阔叶混交林中。因原始森林减少和对动物的保护管理不严,野生动物已大为减少。

  【经济发展】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成高标准农田4.94万亩,粮食播种50.4万亩。完善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新认证“三品一标”5个。长隆智慧农业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晨曦种业等3家企业入选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游镇入选省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统筹“三茶”发展,东峰、小桥、南雅、川石等乡镇加快生态茶园示范片建设,闽台同根茶园景观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北苑贡茶加工园区一期竣工,北苑贡茶获评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聚力千亿林竹开发产业集群,举办“第三届中国笋竹产业(建瓯)高峰论坛”,推进千亩笋竹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居怡二期、竺骏户外产品生产线等项目投产,恒顺炭业参与完成2项竹炭国际标准制修订。“圣象系”百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值、税收实现双翻番。入选省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圣象华宇集团入选省级工业龙头企业,明良食品等3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企业,驰宇装饰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绿明生物科技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酒产业发展加快,黄华山酿酒获评第三批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第四批省级绿色工厂和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双龙戏珠桐源基地竣工开酿。现代物流产业提速快进,闽北电商快递分拨中心投入使用,申通、圆通分拨中心入驻;宏创通网络货运平台正式运营,实现南平市网络货运“零”的突破;建成鲲鹏物流园,开启“公铁海”联运;建成县乡村物流节点207个,覆盖率达95%。启动“建州”系列商标注册51件,举办首届“中国(建瓯)小吃文化旅游节”,入选“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名录。

  【战略定位】作为海西绿色腹地的重要区域,建瓯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发挥产业、资源、生态“三大”优势,集聚“三力”( 行政力、市场力和社会力),突破“三城”( 笋竹城、酒城、根艺城),加快海西绿色经济强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

  ——笋竹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发挥竹林面积居“中国竹子之乡”榜首的优势,持续深化山海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国家级笋竹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建省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拓展笋竹资源的利用领域,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笋竹加工体系,打造全国笋竹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海西绿色腹地的商贸中心。发挥我市为传统商贸中心、全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且农村专合组织和汽车贸易运输业发展迅猛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和流动,形成连接海峡两岸的海西绿色腹地商贸中心。

  ——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根据我市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加强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快农业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和农村龙头企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农超对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汲取我市厚重历史文化的精髓,紧扣“闽源民俗文化旅游区”发展定位,依托闽源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笋竹茶文化、饮食文化、根艺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历史文化名城。

  【政府网站】http://www.jo.gov.c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简介 下一篇: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简介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