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福建 > 招商载体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简介

时间:2023-09-06  来源:永春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福建]-[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永春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永春由来】

  “四时多燠”(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故称永春。

  【桃源由来】

  “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自然地理

  【区位面积】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县毗邻。介于北纬25°13'15"~25°33'45"、东经117°41'55"~118°31'9"之间。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在桃城镇衙口街1号,距泉州市区70千米。

  【地形地貌】 永春县属福建省内陆山区县。以蓬壶镇马跳为界,分为东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戴云山脉的主体部分延伸入境,群山叠峰,裂谷纵横,最高海拔1366米(呈祥乡雪山);北部,德化县、大田县交界线上横贯彻一条东西走向的脊线,是闽江、晋江水系的分水岭;东部地势呈阶梯状,海拔降至200米左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山前盆地,最低海拔83米(东关镇东关村)。此外,主要水系流经蓬壶、达埔、岵山、湖洋等山间小盆地呈串珠状分布。这些盆地是县主要农业耕作区。永春是晋江东溪上游发源地,境内有桃溪、湖洋溪、坑仔口溪、一都溪四大水系。

  【气候】 2021年,永春县年平均气温为21.8℃,与30年年平均气温20.8℃相比偏高1.0℃,创历史新高;年内≥35℃的高温日数为37天,与常年相比偏多。年度总降水量为1766.1毫米,较历年平均年总降水量1764.3毫米相比多1.8毫米,总体正常。出现大雨及以上的日数为25天,其中暴雨日数为10天;雷暴天气90天,主要发生在3~9月;全年有2个台风影响永春县,与常年相比属于偏少,影响偏轻。年日照时数为1931.7小时,比常年平均年总日照时数1673.6小时多258.1小时,相比属异常偏多年份。年平均风速1.7米/秒,年最多风向为西北。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

  【行政区划】 2021年,永春县辖一都、下洋、坑仔口、玉斗、桂洋、锦斗、苏坑、篷壶、达埔、吾峰、石鼓、五里街、桃城、东平、东关、岵山、仙夹、湖洋18个镇,横口、呈祥、介福、外山4个乡,共22个乡镇。全县辖209个村,27个社区,共236个村(社区),下设3001个村(居)民小组。

资 源

  【土地资源】 永春县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全县农用地132141.00公顷,建设用地10035.63公顷,未利用地3367.34公顷。

  【矿产资源】 2021年,永春县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30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7674.31万吨,水泥用灰岩探明储量32819.29万吨,高岭土资源储量1234.27万吨,明矾石资源储量31.3万吨,脉石英资源储量29.31万吨,铅+锌金属量76125.09吨,矿泉水探明储量743立方米/天,地热资源丰富。

  【水资源】 2021年,永春县总用水量1.89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最多,为1.31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07亿立方米,林牧鱼畜用水量为0.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9.6%;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0.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2.5%;其次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1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4%;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1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1%;生态与环境补水量为0.0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4%。用水指标如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5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609立方米/亩。

  【森林资源】 2021年,永春县林地面积10.56万公顷,森林面积10.25万公顷,森林蓄积714.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69%。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7.93万公顷,占77.37%;竹林面积0.79万公顷,占7.67%;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42万公顷,占13.81%;非林地上片林面积0.11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738.46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714.69万立方米,占96.87%;疏林蓄积0.68万立方米,占0.09%;散生木蓄积18.53万立方米,占2.51%;非林地上片林4.55万立方米,占0.62%。天然林面积3.14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2.50万公顷,占79.58%;竹林面积0.61万公顷,占19.28%;疏林地面积0.01万公顷,占0.2%;灌木林地面积0.03万公顷,占0.89%;封育未成林地面积0.002万公顷,占0.05%。人工林面积7.23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5.44万公顷,占75.16%;竹林面积0.18万公顷,占2.51%;疏林地面积0.002万公顷,占0.03%;灌木林地面积1.42万公顷,占19.62%;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0.19万公顷,占2.66%。生态公益林面积3.2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0.3%,均为省级生态公益林地。

  【植物资源】 永春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气候并存。由于东南季候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其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水热资源,使永春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县查清维管束植物193科817属1583种。其中蕨类植物35科58属97种;种子植物158科759属148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10科21属35种;被子植物148科738属1451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9科578属1176种;单子叶植物有19科160属275种。境内分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树种有4种:水松、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树种10种:钟萼木、金毛狗、黑桫椤、刺桫椤、大叶榉树、闽楠、花榈木、红豆树、鹅掌楸、福建柏;省级保护树种16种:油杉、青钱柳、沉水樟、红锥、华南桂、细柄半枫荷、红楠、福建悬钩子、绒毛小叶红豆、短柱树参、多毛羊奶子、刨花润楠、福建酸竹、鳞苞锥、乌冈栎、白桂木。

  【野生动物资源】 据永春县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常规调查和1999年夏季进行的专项调查资料表明,全县有兽类7目13科26种,其中猎人访问3目3科6种;鸟类13目34科114种,其中猎人访问1目1科1种;两栖类1目5科18种;爬行类2目11科31种,其中猎人访问1目2科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猫、乌雕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白鹇、红隼、红脚隼、游隼、鹰雕、普通鵟、黑冠鹊隼、赤腹鹰、黑鸢、松雀鹰、雀鹰、草鸮、领角鸮、鹰鸮、虎纹蛙(仅限野外种群)、平胸龟(又称鹰嘴龟,仅限野外种群)等1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鼯鼠、黄腹鼬、黄鼬、豪猪、豹猫、画眉、滑鼠蛇、火斑鸠、黑斑蛙、白鹭、大白鹭、眼镜蛇、眼镜王蛇、戴胜、金腰燕、毛脚燕、家燕、小山蛙、戴云湍蛙等19种。

  【古树名木资源】 2021年,永春县有古树22科、34属、39种,总株数700株。其中散生古树297株,古树群5群,403株。其中一级古树23株,二级47株,三级630株。全县千年以上的古树有4株,其中圆柏2株,位于蓬壶镇观山村芹菜庵和桂洋镇文太村宫边;桂花1株,位于石鼓镇桃场社区观音阁;南方红豆杉1株,位于横口乡福中村宫角。

  【能源资源】 2021年,永春县水资源总量18.2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11.9万千瓦。永春县水电开发较早,被誉为“小水电之乡”。至2021年底,全县有水电站136座,其中县属水电站10座,引资水电站3座,国企自备水电站4座,乡村水电站119座,共装机223台,装机容量10.86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率91.2%。2021年全县水电发电量2.6亿千瓦时。

  【旅游资源】 2021年,永春县古称“桃源”,置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幅员1456.87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236个村(社区),户籍人口601660人,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69.69%,绿化程度达到95%,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单位,获评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县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牛姆林、北溪文苑;国家AAA级景区5个:百丈岩、魁星岩、乌髻岩、仙洞普济寺、雪山旅游区;国家AA级景区6个:老醋文创园、余光中文学馆、云河谷景区、天湖岩、中国香都、埔头农业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北溪和仙岭—汤城—观山片区;省级观光工厂3个:永春老醋文创园、彬达文创园、顺德堂老醋食品有限公司;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牛姆林、雪山旅游区、北溪文苑;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3个:呈祥乡、五里街镇、岵山镇;省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个:岵山镇;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1个:五里街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6个:大羽村、茂霞村、观山村、东溪村、三岭村、埔头村、南美村、西村村、福东村、福德村、锦龙村、丰山村、吾江村、苏合村、东美村、花石村、龙水村、东里村、新琼村、西昌村、夹际村、山后村、汉口村、紫美村、云峰村、塘溪村;省“金牌旅游村”3个:大羽村、埔头村、龙水村。星级酒店1家、旅行社及营业部26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纸织画、白鹤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项:永春芦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篮、永春纸织画、岵山荔枝。

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 2021年,永春县城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综合指数为2.30,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排名泉州市第二;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为364天,优良率99.7%。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0.033毫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0.01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08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12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一氧化碳(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年均值为0.7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年均值为0.113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年评价指标二级以上标准要求。

  【水环境状况】 2021年,永春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永春县主要河流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诗溪(永春段)等水系水质状况为优,3个国控和5个省控监测考核断面的功能区(Ⅲ类)水质达标率 100%,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为62.5%。3个省级考核小流域和4个省级水功能区断面监测考核断面的功能区(Ⅲ类)水质达标率 100%。永春县第三自来水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声环境质量】 2021年,永春县区域环境及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永春县城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分贝,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三级水平(一般);县城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8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较好)。

人文历史

  【建置沿革】 西周至春秋战国属七闽、闽越地,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废闽越。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徙其民于江淮间,以其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始于196年)初,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置东安等县,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479—502年)复为晋安郡。梁天监(502—519年)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直至陈(557—589年)均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属丰州南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并入泉州(今福州),属岭南道泉州南安县。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均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建总督郝玉麟请准,升永春县为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直隶福建布政使司。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仍为永春县,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9日,永春县划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14日起,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8日起,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12日起,属福建晋江专区。1971年6月17日起,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6月起,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属福建省泉州市至今。

  【人文积淀】 永春是千年古邑,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古闽人在此活动,是中华原始青瓷的发祥地。晋代以后,中原人不断进入永春生息发展。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桃林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桃林场升置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更名为永春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格为直隶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民国二年(1913年),永春废州复县。历代崇文重教,文化兴盛,魁星岩因供奉魁星公而成为重要人文地标。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盛均中进士,开永春人登科出仕之先河。科举时代,永春先后出过进士92人(其中文状元1人、武探花1人),举人373人。除盛均外,涌现出留从效、林仁肇、柯述、留正、蔡兹、陈知柔、庄夏、颜棫、颜廷榘、黄光升、李开芳、李开藻、庄际昌、林兴珠、周自超、林俊、宋渊源、梁披云、梁灵光、林一心、林俊德、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刘抗、余光中等英贤俊彦,留芳青史。其中留从效任南唐清源军节度使、泉南二州观察使,封鄂国公、晋江王,重视海外交通贸易,为泉州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做出巨大贡献;林仁肇是南唐名将,任镇海军节度使、南都留守;庄夏官南宋兵部侍郎,封永春县开国男,卒赠少师;留正是南宋丞相,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被称为“三朝元老”;颜棫官南宋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赠少师;黄光升官明朝南京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庄际昌是明代福建唯一连中会元、状元者;林兴珠两次率福建藤牌兵远赴东北参加抗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为维护中国主权立下汗马功劳。韩偓、朱熹、李廷机、弘一法师、陈嘉庚等历史名人曾游历永春。永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起点,著名的侨乡,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永春华侨擅长经商,在南洋一带创造了“无永不开市”的传奇。永春是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故乡,是两岸乡愁文化的发源地。永春拥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7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评“中国香都”“中国红曲醋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芦柑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

  【红色永春】 永春县是福建省46个老区县中的重点老区县,2013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视同原中央苏区范围。在全县22个乡镇中,老区村占90%以上的重点老区乡镇5个、老区村占50%~90%的老区乡镇9个、老区村占10%~50%的老区分布乡镇6个。全县老区村121个,占行政村的51.27%。全县老区人口3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54%。永春县早在1927年1月就成立中共永春支部,1928年2月成立中共永春县委,是福建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开展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春是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的策源地和重要组成区域,是中央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巩固中央苏区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做出重要贡献。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永春人民紧跟共产党进行了长期、艰苦、英勇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永春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乡镇。2012年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永春县革命遗址通览》一书,收录了全县124个革命遗址和2个其它遗址。2021年5月泉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46个泉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其中永春县8处,占第一位。较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包括朱德红军革命旧址、中共永春一大会址、达埔苏区革命遗址、玉坑革命遗址等。从永春走出去的中共党史名人有梁灵光(著名的新四军抗日儒将、曾任广东省省长)、林一心(曾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纪委委员)、陈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全国侨联副主席)、林俊德(少将,全军挂像英模)等。永春有14名县团级革命烈士(张大宣、李文墨、颜步青、李南金、李永康、李世全、吴国清、李剑光、林多奉、李素明、吴亚鲁、林士带、林伯祥、林刚中)。

  【著名侨乡】 永春县是著名侨乡。2021年,永春县海外华侨华人116万人,分布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等地回国定居的归侨2300多人。海外永春宗亲同乡社团组织116个,遍布世界各地,马六甲永春会馆成立于1800年。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三侨领,吴作栋、郑文尧、郑仓满等都是永春乡亲。旅外乡亲通过各种方式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慷慨捐赠。许多海外乡亲利用各种优势,回乡投资兴业。

  【人口】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永春县总户数169634户,总人口598290人,其中城镇人口284522人、乡村人口313768人,男318303人、女279987人。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2.2万人,出生率8.02‰,死亡率7.50‰,自然增长率0.52‰,城镇化水平为61.9%。2021年末永春县总人口643179人,出生人口4506人,出生率7.01‰,出生人口性别比118.21,自然增长率1.9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简介 下一篇: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简介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