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福建]-[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闽侯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闽侯素称“八闽首邑”,地处福建省福州市西南侧,呈月牙形拱卫省会福州市区,土地面积2126.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5万(含高校师生),现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共329个行政村(社区),是著名的“中国根艺之乡”“中国橄榄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喜娘根艺之乡”。(1)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两千多年来,这里历为省、郡、路、州、府驻地,近现代以来就走出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里人才辈出,闽侯籍“两院”院士就达16名。现大学城入驻有13所院校,高校师生23万人,为这里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创新创业动力。(2)山川秀丽,生态优美。这里融“山河湖泉林”于一体,境内44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延绵起伏、气势磅礴,闽江、乌龙江、大樟溪三大流域穿境而过,金水湖等湖滩点缀其间,光明温泉、双龙温泉、汤院温泉等温泉闻名遐迩,森林覆盖率达60.52%,更有“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的昙石山文化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方丛林第一”雪峰崇圣禅寺、与鼓山齐名的旗山,以及闽都民俗园、江滨湿地公园、千家山公园等众多名山、名寺、名园。(3)统筹发展,宜居宜业。今年来,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发挥“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区位近主城”三大优势,加快建设“科教名城、产业强城、宜居新城”,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同时,闽侯客运中心、闽侯八中、洪塘大桥等第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均衡优质。(4)交通便捷,互联互通。境内高铁、国道、省道纵横交错,9座跨江大桥(不含跨江高铁高速桥)将于福州主城连为一体,城乡路网四通八达,现有高速出入口14个,数量全省县级第一,福州地铁5号线也已开通运营、滨海快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构建形成了适度超前、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全省第一个通地铁的县。(5)幸福和谐,荣誉满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县”,以及省级“双拥模范县”“卫生应急示范县”“文明县城”“森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地理气候】
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省会福州市西南侧,位于北纬25°47′35″—26°36′28″、东经118°52′10″—119°25′31″之间。东部、东南部与福州市、长乐市相邻;西部、西南部与闽清、永泰县交界;南部与福清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古田、罗源县毗邻。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县境中部,在境内流长100.4公里,把县境分割成江南、江北两大块。北岸的沿江乡镇有小箬乡、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南岸的沿江乡镇有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闽江流至南台岛淮安时,分为两支,俗称南港、北港。南港又统称乌龙江,绕经上街、南屿、南通三镇与大樟溪会合,再流经祥谦、尚干后出境,到马尾与北港汇合,越闽安镇流入东海。
江北的山地属鹫峰山的东伸支脉,山脉由闽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乡、大湖乡,然后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乡镇,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大湖乡的牛姆山主峰为境内最高峰,海拔达1403.7米,其次为大湖乡岭头村的石洋山,海拔为1384.9米,再次为廷坪乡后溪村的狮头蒂,海拔为1337.7米;江南山地属戴云山北延山麓,自德化、永泰入境,分别绵延于鸿尾、竹岐、上街、南屿、南通、尚干、祥谦、青口等乡镇,在西南部与永泰接壤,形似一堵与永泰相隔的天然屏障。著名的山峰大帽山,在鸿尾乡境内,海拔1237.7米。
闽侯全境南北长89.7公里、东西宽55.75公里,土地总面积为2136平方公里(折320.33万亩)。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闽江流域从洋里、鸿尾、白沙起,向东至尚干逐渐平坦开阔,为福州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3—10米。所以,闽侯县地貌分为五种类型: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和台地平原。中山、低山合称为山地,共有面积223.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9.9%;高丘、低丘又统称丘陵,全县丘陵总面积为37.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8%;台地平原总面积为58.5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3%。
闽侯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闽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唐朝韩渥诗道:“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10.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3.6℃,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极端最高气温达38℃~40.6℃,极端最低气温-4℃。一年四季,大致划分为3~6月为春季,7~9月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6℃~10.5℃,2月后气温逐渐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为最大,达5℃左右,至7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后气温逐渐下降,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至翌年1月气温降至最低值。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小,年际较差为1℃左右,年较差11.5℃~19.5℃,日较差6.5℃~7.8℃。
由于垂直温差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递减率-0.46℃~-0.53℃/百米。北部山区的大湖、廷坪、洋里,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17℃;中部的闽江两岸丘陵河谷的鸿尾、白沙、竹岐、荆溪,海拔在5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7℃~20℃;东南部河口平原的祥谦、青口、尚干、南通、南屿、闽江、上街、甘蔗,海拔在5~100米的平原、低丘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9.5℃~20℃。
历史上,境内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为1955年1月12日气温-4℃,最高极端气温为1988年7月15日气温高达40.6℃。
【人口状况】
2022年,全县总户数17.3765万户,户籍人口54.4544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1199人,平均每户3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3211万人,占总人口20.79%。男女比例106.4:100,男性28.0440万人,占51.5%;女性26.4104万人,占48.5%;男性比女性多1.6336万人。2022年全县出生人数1624人,出生率2.98%,死亡人数943人,死亡率1.73%。人口自然增长6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5‰。
【经济发展】
根据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9.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2.7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亿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5.5:54.8:39.7。其他经济指标中,除实际利用外资外,各项指标都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增长6.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工业固投增长38.8%。财政两项收入分别增长3.3%和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8.4亿元,增长3.2%。进出口(县本级)总额完成209.5亿元,增长14.0%,实际利用外资(县本级)完成1885万美元,完成进度32.7%。
【政府网站】http://www.min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