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安徽 > 营商环境

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的通知(皖营商环境组〔2025〕1号)

时间:2025-05-10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的通知(皖营商环境组〔2025〕1号)]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安徽]-[营商环境],内容来源于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三、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5.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依托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升级地方特色功能应用,优化整合水运口岸、航空口岸、中欧班列等平台数据资源,高质量建设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口岸监管和服务能级。推动沪皖“单一窗口”中“新三样”危险品“水水中转”申报系统建设运用,实现申报信息统一共享、“一单到底”、“非必要不开箱”。

  26.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合肥市获批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白名单企业”试点。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按照“白名单企业”要求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扩大到铁路运输方式,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当放宽参与试点企业范围。持续推动进出口货物“远程属地查检”和“批次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加力推进动植物及其产品智能检疫审批。推进合肥机场、芜湖港智慧口岸国家试点建设。落实进口货物内河运费扣减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中欧班列回程境内段运费及其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为进口转关企业提供便利化享惠依据。

  27.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深化“徽动全球”出海行动。面向全省产业集聚区开展“外综服平台服务地方”系列活动。落实“一企一策”全险种服务,推行通过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长期融资支持创新模式。强化对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支持,及时向企业发布风险预警分析,防范化解重大信用风险。支持有条件的汽车金融公司争取境外子公司试点。

  28.打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及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限制要求。持续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清理工作,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政策享受、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竞争待遇。优化外国自然人来皖投资设立企业全流程登记服务,简化外国企业主体资格认证文件。探索通过“容缺受理”等方式提升外资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度。

  29.优化外国人才综合服务。编制2025年版《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深入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改革,提升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线上线下“两证联办”效率。推进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优化社会保障卡制发流程。拓宽加载工作许可信息的社会保障卡在医保、金融、交通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支持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推广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促进更多外国人才来皖创新创业。积极争取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公共服务、职业发展、平台建设、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30.优化外籍人员支付环境。持续扩大外卡受理覆盖面、提升受理能力,动态完善外籍来皖人员支付和外币兑换服务电子地图,优化外卡取现、外币兑换等服务。加大移动支付宣传,推动在线打车、共享单车租借、景点和文娱活动预约、线上点餐等更多外籍人员高频需求场景与移动支付服务融合。因地制宜推进机场(高铁)“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外籍来皖人员提供支付、通讯、交通、文旅等相关便捷服务。

  31.优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坚持普惠服务与重点服务并重,加快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机构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等全事项“一站式”办理。提升国家专利局合肥代办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效能,完善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工作机制,扩大代办处咨询服务工作站覆盖范围,延伸服务触点,提升服务质量。

  32.加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预警和维权信息发布,实施精准指导帮扶,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和风险应对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诉求收集处理和维权援助,推进维权组织向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延伸。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着力加强消费市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展会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建设。

  33.推动科大硅谷加大开放创新。链接全球资源,深化全球合伙人战略,持续引进全球知名投资孵化运营合伙人机构。健全海内外创新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全球校友组织+全球创新中心”全域资源网络。探索飞地孵化、异地孵化、离岸孵化模式,加大重点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力度。

  四、加强改革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34.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增值化。推动更大范围服务事项“全省一单”。深化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全面实行统一收件、系统流转、限时办理、统一反馈。加力推动数据信息“一次采集、多次复用”,提高申报预填比例。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进智能申报、智能审批、智能导办、智能咨询等服务,持续拓宽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水平。统筹涉企服务资源,梳理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依托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渠道,集成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项目、人才、金融、空间、法律、科技等全周期衍生服务,打造更多定制化、模块化涉企服务“一类事”场景。

  35.优化跨区域政务服务。持续推进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更多涉企高频服务事项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结合实际推进远程虚拟窗口建设,丰富远程帮办服务场景,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36.深化服务事项减证办、免证办。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在更大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健全告知承诺信用信息无感核查和归集应用机制。探索开展告知承诺制“叠加式”改革,对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准营项目实行“一次承诺、一次审批”。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跨地区、跨部门互通互认,加快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核验的事项免于提交证明材料、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37.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信息核验”登记,构建一人多照、短时多户等数据监测预警体系。探索设区的市内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全域通办”、无差别办理,逐步取消设区的市内经营主体迁移登记。深化“证前指导”服务,结合实际打造更多市场准入智能导办服务场景。探索无纸化证照应用改革,经营主体可凭电子证照影印件或展示电子证照开展亮照(证)经营。

  38.健全经营主体退出机制。深化强制清算“府院联动”改革,健全企业“强制注销”退出机制,探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延伸覆盖。建立税务、社保等注销预检机制,简化撤销“强制注销”登记手续。完善企业破产工作机制,制定“预重整”工作指引。探索推动破产财产处置、投资招募与招商引资有机融合,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和重整成功率。促进金融机构深入参与破产程序,加大为重整、和解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提供融资纾困支持力度。

  39.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国家新批次改革场景落实。持续拓展服务事项和范围,围绕市场准入准营、工程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新增、迭代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

  40.推进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完善前置协同审查、集中统一发布、精细化拆解匹配等机制,推进各地各部门惠企政策服务平台与“皖企通”深度对接和功能完善,健全惠企政策制定、实施、兑付“一站式”服务体系。深化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申报提醒等智能服务,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全程网办比例,不断扩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

  41.改进企业诉求办理工作。加强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与12345热线“营商环境监督分线”建设,完善为企服务闭环办理工作机制。推动政务服务领域加快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区域性、行业性、周期性涉企问题智能分析研判,赋能企业诉求未提先办、主动治理。

  42.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针对特殊建设工程以外的其他工程,细化一般项目与重点项目分类标准,探索实行一般项目消防审验告知承诺制。制定完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落实落细规划许可豁免政策。建立健全房屋建筑赋码和落图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数据归集共享。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

  43.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事项全省同标、全域全业务类型全程网办,以及“带押过户”业务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办。全面实行商品房买卖电子合同,实现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与不动产预告登记同步办理。推进“图属一致”在线可视化查询,探索实行不动产权利人线上授权委托查询和利害关系人线上查询。对已采取查封措施的涉案不动产,探索实行“带封过户”。

  44.优化公用基础设施接入服务。扩大低压办电“零投资”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低压接入容量上限提升至200千瓦。优化居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报装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一小区一证明”。通过“扫码用电”等模式,对春灌秋收、炒茶烤烟、地摊夜市等季节性、灵活性用电场景,提供免报装、快用电服务。拓展电能监测、能效诊断、能效咨询等“供电+能效”延伸服务。保障运营商通行权,提高共建共享水平,推进园区、商务楼宇、城市核心区等场景移动网络共同覆盖,保障企业自主选择宽带资源接入。

  45.提升市政公用服务可靠性。加强水、电、气、网等市政公用服务质量管控,规范服务停供信息公开,强化服务可靠性关键指标日常监测,深化不停供作业技术应用,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深入开展频繁停供等典型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市政公用服务质量,城网、农网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不超过1.05小时、2.63小时。

  46.规范行政审批等中介服务。动态调整全省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进一步清理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为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等平台及时更新发布。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全过程监管,促进依法诚信服务履责,加大对违规收费、弄虚作假、市场垄断、“红顶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47.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对接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加强服务保障,鼓励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和风险预警、产业发展分析、行业规划研究等服务,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实施专利导航项目,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48.推进产业营商环境一体优化。围绕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因业施策”探索优化产业营商环境,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围绕产业定位,研究制订园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导则,推进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集成创新。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顶尖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新兴科技服务应用场景。推动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各母基金等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服务产业链延链固链补链强链。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淮北市:推出“税即销”服务机制 高效办成“企业税务注销一件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