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安徽 > 招商载体

安徽省宿州市简介

时间:2022-10-30  来源:宿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安徽省宿州市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安徽]-[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宿州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宿州市

  自然概况 宿州地处安徽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襟临沿海、背依中原、北连古城徐州,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999年撤地建市,辖4县1区,土地面积99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2.5万人。交通便利,京沪、陇海、宿淮铁路,京沪高铁,连霍、京福、泗许高速公路纵横贯穿。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白云岩、大理石储量丰富,灵璧石居中国四大奇石之首。

  人文历史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为徐夷、淮夷等部落生息地,唐始置宿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古有闵子骞、嵇康等历史名人,今有艺术大师刘开渠、萧龙士,著名哲学家孙叔平,模范师表孟二冬,社会学家邓伟志,表演艺术家李炳淑等。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埇桥区大泽乡暴发,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发生在灵璧县境内,淮海战役在这里打响。这里还留下了李白、白居易、苏轼、赛珍珠等人的历史遗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张爱萍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今天的宿州被誉为书法之乡和杂戏之乡。

  经济发展 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水果等,素有果海粮仓之称,是全国著名的粮棉生产基地、水果主产区和畜牧业发达地区。近年来,全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扩张、农业提升、城镇扩容三大战略,着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2021年,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67.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7.9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429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7278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913元。

  埇桥区

  自然概况 埇桥区地处黄淮海经济区腹地,是宿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烧鸡之乡、中国孝文化故里美誉,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埇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台高速、泗许高速以及在建的宿淮铁路在城区周边均设有出站口。206国道和5条省道穿境而过,水运从新汴河经洪泽湖通江达海,空港经徐州观音机场可与全国20多个大城市通航。全区国土面积29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3.1万亩,辖24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77.8万人。

  人文历史 埇桥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春秋时即为古宿国封地,秦汉时已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开通济渠后成为扼汴控淮的军事重镇。孔子在此演习周礼;晋代竹林七贤之首嵇康诞生于此;白居易在此成长至青年始赴长安成名;王籍、韩愈、苏轼、袁枚等淹留宿州时留下灿烂诗篇;近现代埇桥籍文化名人如梅纯一、李百忍、杨在葆、李炳淑等不胜枚举。这里既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又是淮海战役决胜中原的故地。

  经济发展 埇桥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埇桥工业基础较好,产业特色鲜明。拥有林木加工产业、煤电化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和新型建材产业等六大主导特色产业。

2021年,埇桥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9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29785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921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0971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247元。

  灵璧县

  自然概况 灵璧地处长三角经济带西缘,毗邻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的中心地带,处于徐州都市圈、黄淮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辐射圈内,东临泗县、西连埇桥、南接固镇和五河、北与江苏铜山、睢宁接壤。土地面积2124.05平方公里,辖3乡16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98.7万人。

公路:104、343两条国道一南一北穿境而过,盐洛高速、徐明高速“十”字型串联过境,201、301等6条省道横跨东西、纵越南北,自古就有苏鲁豫皖四省通衢之称。

铁路:宿准铁路东西联通陇海线、京沪线,并在这里设立客货一级站;县城距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仅30公里。

航空:县城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南京禄D机场各240公里。

港口:横贯皖、苏、豫的新汴河“黄金水道”临城而过,即将通航;县城据连云港、南京港各约200公里。

  人文历史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析虹县之零璧镇置零璧县,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改零璧为灵璧,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双拥模范县。化底蕴深厚,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一奇一美一神,灵璧三绝甲天下之美誉。灵璧琴书、皮影戏和钟馗画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三山汉墓群、磬云山摩崖石刻等古迹,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入选大中华区最具魅力特色旅游目的地名单,先后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观赏石多功能综合展销基地等称号。

  经济发展 灵璧县委、县政府秉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的发展理念,充分结合县情实际,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判,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将轴承产业作为全县工业首位产业,致力3-5年打造“百亿”产值轴承产业集群。围绕发展目标,举全县之力,高标准推进轴承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产业园规划面积6.24平方公里,数十家钢管、套圈、轴承企业入驻园区,2019年产值近20亿元。灵璧轴承产业园一期、二期合计投资3.5亿元,建成9栋标准化厂房,总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办公楼1万平方米,宿舍楼1.5万平方米,食堂一栋,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三期投资6.5亿元,2020年6月开工建设,占地226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轴承研发制造中心,配套设施齐全,2022年3月底前可投入使用。已入驻企业中,钢管企业2家,每年可生产钢管8万吨、套圈企业3家,每年可生产套圈1亿套、轴承淬火企业2家、轴承生产加工企业9家,每年可生产各类轴承7亿只,具备生产高、中、低端各类轴承的能力,基本形成轴承生产加工完整产业链。2020年-2022年,轴承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入驻轴承企业50家,钢管厂家2家,年产值55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以上。逐步形成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轴承产业制造研发基地。

  人力资源 灵璧是劳动力资源大县,拥有60万技术熟练工人和富余劳动力,每年向外输出务工人员40余万人。全县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近10所,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已于2019年4月正式成立,全县每年可培养初、中级技工600余人,输出实用技术人员3000人以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1年,灵璧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1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5962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1732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3631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973元。

  泗县

  自然概况 泗县地处安徽东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区位优越,交通便捷,343、104国道和303、329省道穿境而过,泗许高速、徐明高速全线贯通,宿淮铁路客货运开通运营,合新高铁、通用机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土地面积185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常住人口75.7万人。

  人文历史 历史悠久,古称虹县、泗州,1912年废州设县,是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的故里,也是革命先辈彭雪枫、江上青等战斗和献身的地方。境内景色优美,洋城春色、屏山晚照、柏浦荷风、赤山暮雨、汴水晴波、隋堤烟柳、阴陵夜月、盘龙积雪被称为虹乡八景,发源于泗县的泗州戏,是安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发展 物产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山芋、绿豆及黄牛、山羊等,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生猪调出大县、林业绿化达标县和安徽粮棉油生产大县、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绿化先进县。境内石灰石、金刚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泗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轻纺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泗县经济开发区、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互补发展的格局。

2021年,泗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87.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5535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0605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3864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244元。

  砀山县

  自然概况 位于安徽最北端,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处,黄河故道之边,东邻江苏徐州、西邻河南商丘。陇海铁路、郑徐高铁客运专线(设砀山南站)和济祁高速(砀山境内设两个出入口)公路、310国道横贯全境,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擦肩而过,是徐淮地区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土地面积1196.73平方公里,辖13个镇、3个园区,常住人口76.7万人。

  人文历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砀郡及砀县;北齐(公元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砀山县,以原境内有芒砀山而得名。古为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存有李白宴嬉台、明代大将薛显墓,还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和黄河故道等。

  经济发展 砀山是全国水果生产基地和蔬菜重要产地,境内有以砀山梨、红富士苹果、黄桃为主的连片果园71.6万亩,堪称“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梨都”,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工业上已形成果蔬加工、板材加工、畜禽加工、服装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梨都”砀山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季是果的世界,境内有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常年来砀游客量达55万人次以上。砀山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集聚企业120多家。

2021年,砀山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5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34276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4934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5908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288元。。

  萧县

  自然概况 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区位交通优越。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等全局性战略和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皖北振兴等区域性战略的重要节点。郑徐高铁、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京台两条高速公路,310、311两条国道和301、101、239三条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高铁、高速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5亿吨,石灰岩储量30亿吨,瓷土储量在40亿吨以上。土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104.5万人。

  人文历史 萧县历史文化深厚。萧县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等新石器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萧县素有文献之邦美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吴作梓、吴柳庵、张太平、侯子安、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

  经济发展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汉兴福地、书画之乡、胜利之城”的时间维度优势和“四省通衢、淮海中心、徐州近郊”的空间维度优势,始终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坚持东向发展,扇形对接徐州”战略举措,以“忠诚担当、开明开放、大气包容、敢争一流”的新时代萧县精神为战略动力,以开展“讲说送”专项活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保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为41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5402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2171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5329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5820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徽省亳州市简介[v] 下一篇:安徽省蚌埠市简介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