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用户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是: | 历史上的今天 【招商人@ZSR】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站群 > 浙江 > 招商载体

浙江省简介

时间:2022-10-24  来源:浙江省政府网  作者:不详
打印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欢迎投稿欢迎投稿  正文字号大小调整 --

[浙江省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浙江]-[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浙江省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杭州是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具有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以杭州西湖为中心,纵横交错的风景名胜遍布全省,有2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国家园林城市、1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9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全省有杭州、宁波、绍兴、衢州、金华、临海、嘉兴、湖州、温州等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村总数全国第一。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每一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现总入选数已达217项。杭州西湖、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浙东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江郎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座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还有可供旅游开发的主要海岛景区(点)450余处。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197家,数量分别居全国首位和第二位,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杭州西湖、千岛湖、普陀山、雁荡山、乌镇古镇、奉化溪口——滕头、东阳横店影视城、西溪湿地、嘉兴南湖、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开化根宫佛国、南浔古镇、天台山、神仙居等14家。浙江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来访。

  地理概况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纬27°02′-31°11′,东经118°01′-123°10′。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s1808231656585681257.jpg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陆域面积中,山地占74.6%,水面占5.1%,平坦地占20.3%,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2878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岛有26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呈大致平行的三支。西北支从浙赣交界的怀玉山伸展成天目山、千里岗山等;中支从浙闽交界的仙霞岭延伸成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入海成舟山群岛;东南支从浙闽交界的洞宫山延伸成大洋山、括苍山、雁荡山。丽水龙泉市境内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最高峰。水系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和京杭大运河浙江段。钱塘江为浙江第一大江。湖泊主要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以及人工湖泊千岛湖等。地形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江气候

  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年日照时数在1100-2200小时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100-2000毫米之间。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因受海洋和东南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候资源配置多样。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气象灾害繁多,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行政区划

  浙江现设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3个县(其中一个自治县),618个镇、258个乡、488个街道。

  浙江人口

  据2021年全省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5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418万人,女性人口312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和47.7%。全年出生人口44.9万人,出生率为6.90‰;死亡人口38.4万人,死亡率为5.90‰;自然增长率为1.00‰。城镇化率为72.7%。

  历史人文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00万年前境内已出现人类活动,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百余处,最著名的有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距今5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1万年的上山文化,近来在良渚遗址又发现了5000年前中国最大古城。

  浙江春秋时分属吴、越两国,战国时属楚;秦时分属会稽郡、鄣郡、闽中郡;汉时属扬州刺史部;三国时入东吴版图,仍属扬州;唐朝时先属江南道,后属江南东道,又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浙江”作为行政区名称自此始;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鏐建立吴越国,属江南道;北宋时属两浙路;南宋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分置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元代时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置浙江行中书省,简称浙江省,省名自此出现,后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1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沿袭至今。

  据统计,东汉以来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浙籍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之一。

  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各宗教历史悠久,信徒众多。佛教、道教传入浙江有1800余年历史,伊斯兰教传入浙江有近1400年历史,天主教传入浙江有近400年历史,基督教传入浙江有150余年历史。佛教有全国重点寺院13座,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山国清讲寺被日本、韩国佛教奉为天台宗祖庭,宁波天童寺被日本佛教尊为曹洞宗祖庭。道教十大洞天福地中浙江占了三个。杭州凤凰寺为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经济发展

  一、综合[1]

  根据国家统一初步核算,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为73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09亿元,31189亿元和4011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10.2%和7.6%,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1.7%、6.5%和5.9%。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9.5%、13.4%和10.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2%、6.8%和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303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520美元),比上年增长7.1%。经最终核实,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64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3∶40.8∶55.9。

  图1 2011-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21年各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34个调查大类行业产品价格"23升3平8降",上涨面为67.6%。购进价格上涨14.5%,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全面上涨。

  图3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年末就业人员预计3900万人,比上年增长1.1%,占常住人口的59.6%,比重与上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实现低于5.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2.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8.3%,按可比价格计算占30.4%,占比降低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9.71元,比上年下降0.83元。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交通投资分别增长20.5%、12.0%和2.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9%。

  数字经济引领增长。全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预计占GDP的27.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装备、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人工智能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6%、17.1%、17.0%、16.8%和14.0%,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2.7、5.5、0.7和8.7个百分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7%、20.4%、14.4%和13.7%。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2]预计为19.0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28.5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8.6%。财政总收入14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3亿元,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7172亿元,增长14.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17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789亿元,增长21.0%,其中,高新技术、高技术、战略性新兴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0.8%、21.3%、23.0%和21.0%;营业收入利润率6.93%,为近年来较高水平。

  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0118亿元,突破4万亿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服务业[3]企业营业收入26929亿元,增长22.8%。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营业收入比上年均实现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0.3%、23.9%和18.3%,居前三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2.2亿元,比上年提高0.4亿元。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合计304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2.5%,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63.4%。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为67%。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3%,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为69.5%,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7.2%,增速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8%。民营企业货物出口2.46万亿元,增长19.0%,进口6814亿元,增长37.2%,分别占全省总额的81.6%和60.3%。在册市场主体868万户,比上年增加65.2万户,新设民营企业53.1万户,增长11.4%,占新设企业数的94.2%,私营企业29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5%。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73.4%。

  二、农业和农村

  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0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总产量621万吨,增长2.5%;油菜籽播种面积120千公顷,增长5.6%;蔬菜664千公顷,增长0.7%;中药材47千公顷,下降6.2%;瓜果类88千公顷,下降9.2%。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3万吨,增长15.2%;猪肉产量65万吨,增长20.2%;禽蛋产量31万吨,下降6.7%;牛奶产量19万吨,增长1.2%。水产品总产量626万吨,增长1.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84万吨,增长1.5%;淡水产品产量142万吨,增长2.5%。年末生猪存栏640万头,增长2.0%,存栏总量为2017年末的11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9万头,增长19.4%。全年生猪出栏774万头,增长16.3%。

  农业现代化效果显现。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9个、建成验收特色农业强镇109个,严格保护好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双强”行动强势开局,组建农业农村“三农九方”科技联盟,发布农业主导品种122个、主推技术113项,良种覆盖率98%、比全国平均高3个百分点。实施农业机械“尖兵”“领雁”、首台套等攻关项目35个。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强化“三品一标”建设,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累计154个;新认定绿色食品674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2444个;新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10个,累计30个;新建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个,累计35个。统筹推进百条十亿级农业全产业链创建、十万农创客培育和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建设,认定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4个。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96%,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1.9万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0个、特色精品村315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512个。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6036个。统筹推进路、水、电、网、气、能等基础设施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具备条件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超85%;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超95%,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超92%,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行政村4G和光纤全覆盖,重点乡镇5G全覆盖。

  农民农村共富有效提升。实施农民扩中提低行动计划,推进强村惠民,98.8%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8.6%,规范化村级卫生室比例78.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实践所站覆盖率80%。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构建新型帮共体,实现26个山区县、239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所有低收入农户帮扶全覆盖;健全低收入农户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全省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高出全省农民收入增速4.4个百分点。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9.8万人次,线上课程学习315.5万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48亿元,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增长10.0%,私营企业增长13.1%;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7%。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1191亿元,增长22.8%,其中,出口交货值15273亿元,增长24.5%。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5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92.1%,19个行业两位数增长。其中,金属制品(25.6%)、计算机通信电子(22.7%)、通用设备(19.0%)、电气机械(17.2%)、专用设备(14.2%)和汽车(10.0%)等6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30.5%,新产品产值率首次突破40%,为40.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2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8.1%。三次产业投资稳步推进。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2.7%、17.8%和9.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5.8%、12.1%和6.9%。三大领域投资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19.8%,拉动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拉动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7%。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8.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1.6%。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5%,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7%。其中,住宅投资8802亿元,增长8.8%;办公楼投资457亿元,下降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90亿元,增长11.0%。商品房销售面积99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两年平均增长3.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15.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3.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分别增长9.6%和10.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2%和4.0%。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增长15.5%,商品零售增长9.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8%和3.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速平稳,比上年分别增长20.4%、17.3%、18.3%和20.2%。消费结构持续提升,升级类商品[4]零售额增长13.4%,保持较快增速。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2.4%、41.9%、27.2%、22.6%和19.5%。线上消费持续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9%,高于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零售额增速12.0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25.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全省各类商品市场3255家,全年实现成交总额2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有243家、超百亿元的有38家、超千亿元的有2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和“中国商品市场十大数字化领跑者榜单”,我省分别获33席和6席,继续领跑全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浙江省杭州市简介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 户 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还没有注册?
评论表情:
  验证码:
站内搜索
推荐阅读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问题及示范文本的完善对策之我见
政府招商引资协议存在
招商经验 | 十年“老招商人”的工作笔记
招商经验 | 十年“老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十个方面为您全解析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商图谱”+龙头企业名单!
预制菜产业链“5张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招商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