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浙江]-[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新昌县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元旦献词】沐浴着新年的第一缕晨曦,我们满载收获的喜悦和奋进的豪情昂首阔步2023。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中共新昌县委、新昌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诚挚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新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14361”战略,高效统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努力在探路前行中砥砺奋进、在实干担当中勇毅破局,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这一年,最提振信心的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取得近年最好成绩,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鲲鹏行动”计划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斯菱轴承、同星科技IPO过会,首次从县外引进超50亿元产业项目——康佳半导体,浙工院新昌学院落地实现新昌“高校梦”,新昌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第54位、较2021年再上升3位。
这一年,最令人瞩目的是,城乡发展绘就新画卷。精致花园城市建设精彩开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更高了,城市拆改、老旧小区改造、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生活更舒适、魅力更彰显,尤其东门如城开发全面启动,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较差的老东门正加快转变为“山水人文地、康养文教城”;农村环境更美了,顺利完成首批14个偏远自然村共富生态搬迁,片区化推进澄潭江未来乡村示范带建设,农村越来越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交通出行更顺了,杭绍台高铁建成推动新昌迎来“高铁时代”,527国道顺利通车,首条过江隧道开通让南岩、七星两大区块联系更紧密;文商农旅融合更深入,天姥山景区正式开园,“山海经奇英雄之路”沉浸式奇幻秀、十九峰露营音乐节等有效集聚人气。
这一年,最温暖人心的是,民生福祉取得新突破。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楼封顶,县方志馆、非遗馆、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建成迎客,全市首家公办公营“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梅湖中心建成投用,山区小规模学校撤并加快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共享,“打造科技人员创富新样板、探索共富‘扩中’新路径”入选全省首批最佳实践,6.8万亩低效林正通过市场化、规模化方式向名贵林转变,5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实现增收致富,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前进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这一年,“拼”成为这座城市的“主旋律”,每个人都在拼搏耕耘、发光发热。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闻令而动、冲在一线,驻企服务员暖心助力、纾困解难,热心乡贤和企业家捐款捐物、以义战疫,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尤其防疫举措优化调整后,距离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还有一段最崎岖的路,我们一起逆寒而上、鏖风战雪,每一个人都了不起!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未来的征途没有终点,只有一路砥砺前行。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新昌打造节点城市、争当共富标杆、跻身“50强”的关键之年。尽管道阻且长,但行者常至;尽管艰难困苦,但玉汝于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扬“崇文守正、务实创新”的“新昌精神”,坚定信心、满怀豪情、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以“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和闯劲,加快建设精致花园城市,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整行装再出发。
2023,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奔跑、一起逐梦前行!
【自然地理】
新昌属亚热带气候,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初雨热同步而盛夏多晴热,秋冬光温互补,灾害性天气较多。同时具有典型山地气候特征,水平、垂直方向差异明显。
四季分布为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冷暖空气团在县境进退交锋,骤冷骤热,天气多变,阴雨连绵。降水量多,占全年26%~35%。3、4月份出现“倒春寒”。初夏,常有“梅雨”,降水量大,有时5月下旬提早出现“梅雨”。盛夏7~8月间,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入境,天气晴热,形成“伏旱”,常有台风、狂风暴雨致灾,亦伴降水解旱。午后常有地方性雷阵雨,间有冰雹、大风、暴雨成灾。降水量占全年37%左右。初秋,冷暖空气团交锋,多低温阴雨天,仲秋后受长江下游小高压影响,秋高气爽,常见“秋旱”,十月间出现“小阳春”。降水量占14%。冬季,高潮通过西北河谷平原(盆地)进入三江河谷,气温骤降,降水量占全年23%。
我县地表环境多样,资源丰富。主要有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山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为工农业的发展开创了美好前景。
我县是浙闽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主要高峰均在海拔800米以上,中部多为3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自南向北梯级下降,西北部为河谷与低丘地相间分布,海拔在150米以下,最低处海拔才28米。据统计全县山地面积为38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7%,丘陵台地面积为765.48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2.25%,盆地面积73.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8%。根据1989--1992年土地资源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182.08万亩,其中耕地50.17万亩(含田埂地埂),占27.56%;园地17.8万亩,占7.03%;林地90.41万亩,占1.08%;水域8.11万亩,占4.45%;未利用地11.72万亩,占6.44%。
新昌水资源丰富,从整体上看供需基本平衡。县境内溪江支流纵横密布,河段山高坡陡,河道弯曲落差大,水流湍急,不利航利,却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年均自产径流总量9.47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77.1万立方米,人均2370立方米,接近省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人民兴修水利,建成了大、中、小水库600余座,和大小山塘5200余处,1997年总蓄水量达3.17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总储量有1.64亿立方米。这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优势,为发展小水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潜力极大。经有关单位调测:理论蕴藏量达7.28万千瓦,可开发总量6.15万千瓦。我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9.6千瓦,为绍兴市之首。1986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电气化,到1998年底全县水电站发展到108座,总装机容量4.37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全县100%的镇压乡村通了电。被誉为“小水电之乡”,小水电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县内矿山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萤石、花岗石、褐煤、油页石、银矿,还有被称为“江南碧石”的青条石,是国内著名风景点的装饰建材。萤石矿(砩石),开发已有70年以上历史。花岗石远景储量1亿多立方米,居绍兴市首位。
我县人口密度高,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发展经济吸引外来投资提供了条件。60年代。我县利用劳动力优势,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使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我县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素质有待提高,因而要加快教育、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使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逐步转向“以智取胜”,使经济发展由依靠人力资源为主转向依靠智力资源为主。
【行政区划】新昌县境,古时为越国荒徼,剡东鄙,地域开发后,处在台越通衢、明婺要道,今位于绍兴市东南部,县治南明街道,距绍兴83公里、杭州132公里、宁波95公里。县境东邻奉化、宁海,南接天台,西南毗连磐安、东阳,西北与嵊州接壤。边界线长264.05公里,绝大部分属传统习惯线,且多数以山脉分水岭为界,界线清楚。县境东西相距52.3公里,南北相距36.9公里,介于东经120°41′34″~121°13′34″、北纬29°13′55″~29°33′52″之间。
2022年,临江社区分设青山社区,西岭社区分设和悦社区,滨江社区分设三溪社区,全县有12个乡镇街道(镇6个、乡2个、街道4个),下辖23个社区、253个村,另有13个乡村居民区。
【经济发展】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564.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0.63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248.90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5:51.5:44.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31473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9547美元。
【政府网站】http://www.zjx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