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简介[v]]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浙江]-[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北仑区位于宁波市东部,甬江口南岸,东濒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西接鄞州区、镇海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1 ° 38 ′ 50 ″ 至122 ° 11 ′ 00 ″,北纬29 ° 41 ′ 30 ″ 至30° 01′ 00″之间。
北仑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气候温和湿润,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022年北仑区平均气温18.3℃,比常年(1991-2021年,下同)偏高;年降水量1641.7毫米,比常年偏多;降水日数143天,比常年偏少;日照时数1499.0小时,比常年偏少。6月10日入梅,6月26日出梅,梅雨期16天,梅雨量121毫米,比常年(259毫米)偏少;汛期降水量1142.8毫米,比常年偏多。2月28日入春,5月29日入夏,10月5日入秋,11月30日入冬。
北仑区现辖11个街道,及其下属行政村195个(其中:大榭5个)和社区居委会62个(其中:大榭7个)。
【港城历史人文】北仑区是宁波市六个市辖区之一。北仑区以其光辉的历史传统、优越的深水良港、5个国家级开发区、恢宏的临港工业及人文景观,屹立于东海之滨。有62位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过北仑视察、指导工作。
7000年前,北仑区域尚是一片大海,只有属天台山余脉的太白山和灵峰山等露出海面。“海退”后,陆地逐渐显露,经过先民筑塘阻潮、围海造地、改造自然,才有了今天的面貌。区域地貌西北和中部为丘陵与平原相间,东南部为丘陵。以灵峰山相隔,山以西为长山平原,山以东为大碶—柴桥平原。小浃江、岩河、泰河、芦江河源于西南山岙,流经两个平原,支流纵横,水网交织。北仑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10毫米,年均气温16.7℃。
北仑区文化遗存属河姆渡文化系,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居住。夏商时代,北仑区域属于越,春秋时,为越国所辖。公元前222年,秦置郡县,北仑区域属会稽郡鄮县(东境)。唐元和四年(809)在明州甬江口建望海镇。后梁开平三年(909)扩望海镇为望海县,未几改定海县;同年,改鄮县为鄞县,北仑区域之大部分地为鄞县地,惟崇邱乡(今小港地区)时属定海县。宋熙宁十年(1077),划鄞县东境之灵岩、泰邱、海宴三乡归定海县,北仑区域全境始属定海县。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定海县更名为镇海县。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县属基本未变。1984年,划县域部分地区,新建宁波市滨海区。1985年,撤销镇海县,扩大滨海区,按甬江分界,甬江以南为宁波市滨海区,甬江以北为宁波市镇海区。1987年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现辖新碶、小港、大碶、柴桥、霞浦、戚家山、春晓、梅山、白峰、郭巨10个街道。
北仑是港口资源极为丰富的区域。岸坡陡峭,水深流顺,不冻不淤;南、北两条深水航道,可供超大型船舶自由进出。20世纪70年代始开发北仑港,区域内已建成北仑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4个港区。全港区开发利用可建造各类生产性泊位28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52个。已形成内贸线、内支线、近洋航线、国际远洋干线四个层次的海运网络,成为承担大宗散货中转、原油装卸、液化石油气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兼具货物装卸、保税仓储、现代物流以及临港工业和水运工业开发等多功能综合性深水良港。是我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集中、1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进出港航次最多的港口。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的区位优势,在北仑区域内,相继设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宁波大榭开发区、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
北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区域内涌现出诸多名宦乡贤、实业名人、革命志士和文人学者。出仕为官者有:唐光化年间乐仁规、乐仁厚兄弟出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立朝正直。南宋胡榘官至兵部尚书、知庆元府(治今宁波),拓郡城、修水利,编纂宝庆《四明志》,功载史乘。明代沃頖官居监察御史,清正廉明;谢泰宗官至兵科给事中,有多种著述留世。清代王荣商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晚年编纂民国《镇海县志》。文化方面有:南宋理学家沈焕,创立“定川学派”,为“明州四先生”之一。清代文学艺术家姚燮著述宏博,有“浙东杜甫”之称;经学家黄以周著《礼书通故》,堪称礼学中之“宏纲巨目”。民国时期,乐嗣炳是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鲁彦被鲁迅誉为“乡土文学”作家;张石川为中国电影拓荒者,一生编导故事影片100多部。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著名画家贺友直、陈逸飞,音乐家周大风,翻译家李俍民,被称为“留学生文学”鼻祖的作家於梨华。科技精英、工商实业家有: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奠基人钟观光、中国味精最早创业者张逸云、打捞事业先导童葵轩、国产电表首创人丁佐成、亚字牌灯泡创造者胡西园、首支国产温度计研制者张季言、爱国实业家李善祥、航海界的巨子顾宗瑞等。北仑的土地上,还孕育了於崇文、李志坚、王阳元、吴祖泽、贺贤土、杨雄里和乐嘉陵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仑人民具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斗争精神。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英雄业绩光辉壮烈。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境内练兵,率戚家军英勇抗倭,屡败倭寇。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离粤赴镇海军营,五登金鸡山,视察防御工事,谋划抗英战略;守御金鸡山总兵谢朝恩与敌奋战,壮烈殉国。1885年3月中法战争甬江口之役,是清代抗击外来侵略海岸战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是役,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入侵者,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亲驻金鸡山指挥作战,守备吴杰开炮,击中敌舰,使侵略军头目孤拔受伤,溃败后死于澎湖。1940年7月17日,日军入侵金鸡山、戚家山等地,国民革命军一九四师、十六师官兵奋勇抗击,历5天5夜惨烈战斗,击退日军,毙伤千余人,日酋萍乡月蜀切腹自杀,为抗日战争以来海防史上的首次胜仗,被誉为“浙东的台儿庄战役”。革命斗争年代,灵山学校是境内最早中共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场所。公德小学、蔚斗小学等先后成为中共宁属特委领导机关所在地。在反帝反封建、抗日救国、建立新中国时期,为国献身的北仑籍烈士有98 人,其中有中共镇海独立支部代理书记、镇海妇女解放运动先驱者胡焦琴,中共慈镇县工委委员李长来,被誉为“浙东女英雄”的李敏等。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据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3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2%,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6.8%、5.2%和5.3%。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92亿元、1300.13亿元和1321.7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0.5%、4.9%和3.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4︰49.42︰50.24,第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4和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北仑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万,达到304319.4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5244.56美元)。
财政收支。2022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90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自然口径,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1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386.38亿元,增长9.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8亿元,其中,科技创新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比上年增长17.4%。
【政府网站】http://www.b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