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江苏]-[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江苏淮安工业园管委会网站],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江苏淮安工业园区于2008年9月启动建设,位于淮安市域中心,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省级开发园区。2020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整体考虑、系统谋划,决定对市域中心城区板块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江苏省苏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纳入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建设管理。
重新组建的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北连科教产业园(大学城)、南连白马湖旅游度假区、东连生态文旅区、西连洪泽湖,下辖3个办事处,户籍人口3.5万人,实际管辖面积85.5平方公里。其中,化工规划环评面积24.58平方公里,为江苏省唯一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建设的产业园区。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重点打造化工产业“1链1集群”、非化工产业“1集群3板块”,以富强新材料、实联化工、艾科维为龙头的盐化新材料产业项目形成引领,以比亚迪、科铭货叉、纳沛斯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加速集聚,逐步形成协同发展、链式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批国家火炬淮安盐化工特色基地、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级新型农药生产基地。践行“环境是金”要求,围绕企业落户扎根需求,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创业载体,建成应急指挥中心、特勤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置中心、物流仓储通用码头等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污水与热力管网铺设“全覆盖”,水电气汽等要素供应有力高效,并拥有全市一流的教育卫生资源。
“十四五”期间,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将以“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为统揽,重点培强“盐化新材料、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全力建设“智慧、生态、安全、幸福”四个园区,扎实推进“基础提升、环境提优、项目突破、产业提强、品牌塑造”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将江苏淮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淮安重要经济增长极。
【区位优势】
淮安位于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区位辐射优势显著,100公里半径辐射人口超2000万人,300公里半径辐射人口达1亿人,为企业实现战略布局提供先决条件。
淮安工业园区位于淮安市域中心,北连科教产业园(大学城)、南连白马湖旅游度假区、东连生态文旅区、西连洪泽湖,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直属的省级开发区,2008年9月份启动建设,2020年6月, 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直属发展平台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江苏省苏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纳入江苏淮安工业园区管理运行,现实际管辖面积134平方公里,其中化工产业发展面积24.5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唯一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建设的产业园区。
园区紧邻宁淮、宿淮盐高速公路,能快速地进入周边高速公路网。园区南有苏北灌溉总渠800万吨综合码头,东有大运河集装箱港口,西有宁淮铁路站点,形成公、铁、水立交式交通网络,可以为企业货物进出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条件。
【基础配套】
园区配套设施完善,生产生活便捷。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平台载体,涵盖创意研发.技术孵化、科技展示、商务服务等功能要素,全方位满足入园企业发展需求。人才公寓。职工宿舍实验学校,综合医院。餐厅超市、宾馆酒店等生活配套设施-应俱全 .全面满足企业职工“衣食住行娱”需求。
[智能制造产业园]占地约73亩。 由14栋厂 房、1栋综合服务楼构成。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单栋厂房面积2200- 8500平方米不等,三层框架结构(局部四层), 楼面荷载500公斤/平方米(局部0公斤/平方米)。 层高生产部分3.6-8米、 办公部分3.6-4.5米, 可满足不同企业需求。综合服务楼面积约1.4万平方米,设置办公会议区、展示交易区以及员工餐厅,可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总部办公、会务服务、产品展销、休闲餐饮等公共配套服务。
[中小企业创业园]打造区域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平台。目前,约6万平方米多层厂房及办公楼、宿舍楼建成投入使用。二期5 .3万平方米厂房规划建设4栋生产车间,其中,1#生产车间为三层厂房,底层层高6米,二.三层层高5米,2、3、4#生产车间为二层厂房,底层层高7米,二层6米,已于2021年投入使用。
[创智空间1占地55亩,规划建设会议中心(四层, 6500平方米)。商务服务中心(三层,4800平方米)、总部经济(五层,1.3万平方米)、创意研发中心(五层, 1.1万平方米)。科技孵化中心(三层,200平方米) 5栋单体建筑。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经济发展】
一、综合质效类
1.规上工业总产值。2022年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0.5%,全年同比增长16.4%。
2.规上工业增加值。2022年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0%,全年同比增长11%。
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22年目标任务占比90%,全年占比96.3%。
二、发展创新类
4.研发支出。2022年目标任务4亿元,全年完成4.38亿元。
5.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2022年目标任务占比13%,全年占比25.7%。
6.研发人员数。2022年目标任务750人,全年完成807人。
三、绿色发展类
7.新增工业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22年目标任务低于0.35吨标准煤/万元,全年新增项目均低于0.35吨标准煤/万元。
四、开放发展类
8.货物贸易总额。2022年目标任务25亿元,全年完成33亿元。
9.实际使用外资额。2022年目标任务8000万美元,全年完成5614.9万美元。
五、项目攻坚类
10.省市重大项目推进。2022年目标任务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总投资。全年32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库,完成投资94.83亿元。
六、跨越赶超类
11.规上工业应税开票。年度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5%,全年同比增长17.6%。
12.规上工业用电量。年度目标任务同比增长6%,全年同比增长14.3%。
13.工业投资。年度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5%,全年同比增长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