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重点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黑龙江]-[招商产业],内容来源于 [鸡西市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1、矿产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资源优势
鸡西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产59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4种,非金属矿产39种,水气矿产1种。查明储量的有28种,主要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铂钯矿、钾长石、岩金矿、水泥用大理岩、矿泉水等。我市煤炭保有储量65.59亿吨,石墨已探明资源储量9.76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硅线石保有储量3846万吨,水泥用大理岩保有储量6.06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1.165亿吨,岩金矿保有资源量2410千克,铂钯矿保有资源储量8947千克,煤层气预测资源储量865.7亿立方米,硅藻土预测资源储量10亿吨以上。
重点领域
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即煤炭、石墨;深度挖掘“四大潜力”,即白云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硅藻土、玄武岩;着力打造“两个新增长点”,即钾长石、矽线石。
重点方向
到2025年,原煤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年左右,建成煤化工生产基地、大型燃煤发电基地、洁净煤生产基地;石墨精矿粉达到62万吨,精矿粉深加工产品转化率达到80%,建成我国石墨烯及系列化石墨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水平最高、品种最全的生产基地;硅藻土年产400万吨,建成以硅藻土为主的硅肥生产基地;钾长石年产120万吨,建成年产100万吨矿物钾肥生产基地;大理岩年产360万吨,建成60万吨高钙灰、10万吨石头纸、50万吨重质碳酸钙超细粉生产基地;夕线石年产10万吨,建成高级耐火材料产品、耐高温、耐酸碱的高级陶瓷器皿与面砖生产基地;煤层气综合利用2亿立方米,发电1.2亿千瓦时,建成煤层气开发利用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矿产经济相关产值达到500亿元。
2、煤炭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发展优势
鸡西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煤炭基地,20世纪90年代,煤炭产量曾位列全国第二,累计为国家输送原煤12亿吨以上,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鸡西市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65.59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8.92亿吨、控制资源量18.14亿吨、推断资源量35.62亿吨。主要煤种以1/3焦煤、焦煤、褐煤、气煤、弱粘煤、长焰煤、贫煤为主。其中,1/3焦煤储量达到22.21亿吨、焦煤储量达到5.69亿吨。且低硫低磷,可广泛用于发电、冶金、炼焦、化工、建材等行业。按照鸡西矿区现有资源储量和煤炭产能测算,鸡西矿区均衡服务年限可达百年以上。域内有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和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两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
发展基础
煤炭:全市规划保留煤矿92处,产能3909万吨/年。其中,生产煤矿井22处,产能1689万吨/年;在建煤矿7处,产能255万吨/年;升级改造煤矿56处,产能1845万吨/年。此外,按照正在报批的《鸡西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计划新建矿井3处,产能270万吨/年。2022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515万吨,同比增长13.57%,占全省煤炭产量的21.96%。洗煤能力近4000万吨/年。
园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新建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的规定,煤化工项目必须在化工园区中建设、生产。我市现有鸡东化工产业园区和梨树工业谷2个化工园区已通过省相关部门的现场认定。且2个园区规划面积分别为7.13平方公里和4.72平方公里,有足够的煤化工发展预留空间。尤其是鸡东化工园区内道路、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消防站、变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完全具备煤化工企业入驻条件。
焦化:全市现有焦化企业2户,分别是鸡西天和焦化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畅峰焦化有限公司。焦炭总产能160万吨(鸡西天和焦化有限公司产能100万吨,黑龙江畅峰焦化有限公司产能60万吨),焦炉煤气设计产能3.52亿立方米/年,粗苯设计产能2.14万吨/年,煤焦油设计产能7.5万吨/年。2022年,全市焦炭产量达到126.5万吨。
发展潜力
随着优质产能的逐步释放,到“十四五”末期,我市煤炭产能将达到3500万吨/年以上,这些巨大的煤炭储量、产能均与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极不匹配。随着国家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仍有一定应用空间,并将逐步成为我国碳中和进程中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
发展目标
以“壮大煤头”“激活化尾”为主攻方向,着力做大做强煤炭经济。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能达到3500万吨/年,焦炭产能达到300万吨/年,力争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
3、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资源优势
鸡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鳞片石墨蕴藏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9.76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矿物量7485万吨,其独有的大鳞片特性易剥离、好分选,在发展柔性石墨、耐火涂料、机械润滑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更是生产天然石墨烯的优质原料。全市现有有效采矿权14宗,设置探矿权13宗,正在整治整合历史遗留矿权5宗,资源供给十分充足。
产业优势
引进了宝安、北汽、中建材、浩市公司、上海多凌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材料、传导材料、耐火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石墨机械制造等8条产业链。
加工能力
全市现有石墨生产企业6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户)。全市年处理石墨矿石能力750万吨,精矿粉产能62万吨。有高纯石墨、石墨纸、负极材料、高品级钻石、石墨电极、石墨烯等25种深加工制品实现产业化,产能61.5万吨。
平台建设
鸡西规划建设了恒山和麻山两个石墨产业园区,园区污水处理厂、酸储中心和通用厂房正在逐步扩建和完善,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国家工信部授予鸡西“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石墨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石墨产业园区孵化器可提供创业场地、共享设施、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服务,已孵化毕业企业42家。国家石墨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能力100%覆盖国内现有石墨制品,国际标准检验参数达60%以上,通过了CNAS认证,检验报告亚太地区认可。
科技支撑
全市石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户,建成企业工程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7个,大力推进科研创新,突破了绿色无氟提纯、大粒径人工单晶体、高品质石墨烯、天然石墨烯纺织材料等重大关键制备技术,在锂二次电池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氧化石墨烯合成、石墨烯金属氧化物高分子复合体电极材料等技术方面世界领先。
政策优势
出台的《关于促进黑龙江省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2-2024年)》,在支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绿色化发展、降低用电成本、数字化赋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优惠。我市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明确提出对固投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最高给予投资额9%的奖励。出台的《鸡西市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针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新产品研发、数字化改造等环节,在省级政策奖励上再给予市级政策奖励,助力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4、食品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资源优势
鸡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是国际公认的适合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的阳光地带。域内耕地面积1582.69万亩,绿色、有机面积达到335万亩,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我省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生猪、肉牛累计出栏分别达到85.89万头、7.68万头,奶牛存栏4.38万头,数量稳步增长,为发展肉类食品、乳制食品奠定了基础。我市具有开发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产业优势
我市现有食品企业257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234户,乳制品生产企业4户,酒类生产企业10户,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3户。规上食品企业84户,我市还是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米面加工、酒类、肉类、乳制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大小林立,种类繁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水稻、玉米、大豆、经济作物、山特产品、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3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31户,市级78户。
加工能力
全市水稻产量360万吨,年加工能力883.2万吨;玉米产量210万吨,年加工能力186.1万吨;大豆产量30万吨,年加工能力18.4万吨;畜产品年设计屠宰生猪能力198.32万头、大牲畜8.15万头、禽类87万只;山产品种植面积68万亩。经济作物有蔬菜、白瓜子、甜玉米、杂粮杂豆等。
品牌优势
全市现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品个数分别是197个、30个、6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33个。拥有虎林大米、鸡东大米、虎林红小豆、兴凯湖大白鱼等地理标识品牌,美稻壹品、禾稻夫等一批知名品牌,“黑龙江好粮油”产品9个,“中国好粮油”产品1个。拥有龙江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梨树白”“松茸酒”,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东北王”“鸡西大曲”等。
5、畜牧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地理优势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纬45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跨二、三、四积温带。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资源优势
鸡西市幅员面积2.25万平方公里,经全面排查,详细位置、面积等基础数据上图入库,初步统计,三县(市)六区适合畜牧养殖备选地块119块,共计8.9万亩。水和森林资源丰富,地处乌苏里江水系,有中俄界湖兴凯湖、界江乌苏里江、界河松阿察河,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市属耕地面积740万亩左右,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畜牧养殖饲料原料充足。
发展基础
全市畜牧规模化养殖企业92家,其中,规模化生猪养殖场53家,规模化肉牛养殖场7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18家,规模化蛋鸡养殖场13家,规模化羊养殖场1家。全市生猪存栏49.2万头,肉牛存栏10.6万头,奶牛存栏4.4万头,羊存栏12.6万只,家禽存栏266.9万只。
发展潜力
鸡西市地理及自然资源优厚,饲料充足、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明显,适宜发展规模化适度畜牧养殖。以密山市、虎林市为奶牛养殖优势产区,拥有多家养殖技术、管理模式成熟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具备生鲜乳DHI检测、奶牛胚胎移植、后备母牛基因组检测等先进技术,有完达山、伊利等合作大型生鲜乳加工企业,奶业振兴前景可观。肉牛养殖以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和麻山区、滴道区为优势产区,安格斯、龙江和牛等高端肉牛品种为重点,销路好、价格高,具有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的良好条件。拥有兴凯湖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品种,发展鸡西特色,打造鸡西品牌。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7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新增规模化养殖场30家,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
6、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产业优势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青水秀,土净田洁。全市现有林地面积70.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8%。全市境内有野生中药材231种,目前列入国家药典并已开发利用的药材达100余种,尚有100余种有待开发,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
产业布局
着力推进林粮、林菌、林药、林菜、林果、林下养殖与森林景观环境利用等7大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林产品生产加工与森林旅游、森林碳汇、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发展新格局。
基地规模
全市发展种植面积68.2万亩,其中,林粮种植面积26万亩,林辅用地种植林果面积0.32万亩,林辅用地种植林药种植面积17.18万亩,林冠下种植中药材面积8.7万亩,林果种植面积16.32万亩。发展林下养殖4.63万余头(只),其中,林禽2.63万余只,林畜2万余头,特色养殖鸵鸟2000只,梅花鹿2805只,养殖林蛙2万余只,熊880头。我市现有蜜源植物200多种,可养蜂20万群,目前养殖林蜂4.16万群。
分布区域
北药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鸡东和密山,种植面积分别在3万亩和2万亩以上。目前,北药发展已形成丹参、赤芍、白鲜皮、苍术、防风、五味子、刺五加、月见草、白头翁、蒲公英、黄芩、黄芪等12个基地。现有野生资源每年外销量3000吨左右,地产药材外销量3600吨,销售总额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