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简介] 由 [招商人@ZSR(www.cnzsr.com)]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黑龙江]-[招商载体],内容来源于 [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政府网],作者 [不详],转载请记得注明!
爱民区位于牡丹江市区西北部,东以图佳铁路与阳明区相邻,南至滨绥铁路线,西北与西安区和海林市相接。爱民区是牡丹江四城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区,辖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9平方公里,爱民区现有户籍人口19.67万人,下辖1个镇12个村,7个街道办事处28个社区委。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秀美怡人。爱民区背靠北山、宗教圣地,山清水秀、生态优良,域内水系发达,有北安河、放牛河、三岔河、新开河、蛤蟆河、金龙溪、银龙溪、青龙溪5河3溪。盛产刺五加、黄芪、猴头蘑、黑木耳等山产品;爱民区旅游资源富集,山、水、林、石、熊、人文古迹等旅游资源独特,有世界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黑宝熊乐园,全国距中心城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三道关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评为“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工业门类较多,企业基础较好。爱民区是牡丹江市的“工业基地”,工业企业门类齐全,省级北药科技开发园区、牡丹江市医药产业发展园区、牡丹江市石油机械产业园区、牡丹江市教科研产业园区、牡丹江市大学生创业园区、省特种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五园一地”的工业布局。市委、市政府将爱民区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形成了“旅游、医药、食用菌、特种养殖、花卉”五个特色主导产业。棚改面积较大,开发效益丰厚。多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强力打造“宜居爱民”。全区棚户区开发改造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390万平方米,占全市棚户区开发改造总面积的60%,爱民区棚户区改造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消费群体众多,商服潜力巨大。爱民区是牡丹江市人口最多的城区,消费潜力巨大。伴随着高档居住区竣工而带来的人流、商流的加大,爱民区正以新的商业业态模式倾力打造爱民区商贸产业,使商服业成为爱民区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驻区单位聚集,合作前景广阔。爱民区有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大学等10所大中专院校及6所中学和9所小学;有牡丹江第一人民医院、红旗医院、二○九医院、林业医院、肿瘤医院等12所重点医院;驻军16家。区委、区政府以“大牡丹江和谐爱民”合作共建为平台,与驻区单位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升温。
【自然地理】
爱民区地势比较平坦,西北部略高,海拔230—724米,群山连绵起伏,为张广才岭系长白山脉,钓鱼山为全区最高点,海拔724米,区内主要河流有北安河、金龙溪、银龙溪、青龙溪、放牛河、三岔河、新开河、蛤蟆河等自西向东分别经阳明区、西安区、海林市汇入牡丹江。气候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冬长寒冷、夏短温热,平均气温为3.6℃,年均降雨量为514.6毫米,无霜期为125—130天左右。辖区道路宽敞平坦,井然有序,共有道路170条,(其中:市管道路7条,区管道路163条),总面积达117万平方米。有海林街、地明街、新华路、兴平路、兴中路、明月路、大庆路、北安路等14条主要干线与900余条街巷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滨绥、牡佳铁路分别从西、东穿过辖区,虹云桥、光华桥和西十一三座立交桥连接市区南北。贯通省城、绥芬河及东宁口岸的301国道经市区中环路穿区而过。西至省会哈尔滨356公里,东到口岸城市绥芬河182公里,南距驰名中外的镜泊湖118公里,距牡丹江民航机场10公里。区内交通便利,有14、18、101、102、201、202等14条公共汽车线路联通市内各个区段。此外,位于爱民区北部的北山公园,座落在郁郁葱葱、景色秀丽的北山脚下,园中矗立着1947年修建的雄伟的“抗日战争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西部有设施齐全、充满乐趣的儿童公园和溶巨型景观灯、亭楼、假山、水池、花草树木等人文景观一体的301公园;有独特的峰奇、石秀、林幽、水碧称奇的仅市区距24公里之遥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三道关风景区。
【自然资源】
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0.416公顷(合6.24亩/人),高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46.14%,森林面积2097.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8.29亿立方米。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黑龙江省共有草地面积207.1万公顷(3106.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4%。
【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生态功能区有29个,分别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面积共约29.83万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清代初年,爱民区是一片长满黄花的大草甸子,俗称“北大荒”,大荒一词起源于《山海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它的原来意思指的是整个东北以及今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大片国土的丢失,蚕食之后的荒原递进,辽宁、吉林先后摘去大荒之帽,因黑龙江地处大荒之北,遂以此方位丰富这一名称的内涵,“北大荒”就这样慢慢产生,并名传遐迩,成为黑龙江省的代名词。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沙俄攫取了在中国修筑中东铁路权。1903年在此设牡丹江火车站后,周围人品渐多,逐步形成城镇。是年属绥芬厅管辖。1910年归宁安府管辖。民国时期(1913年以后)属宁安县管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于1932年5月占领了牡丹江,在这里修公路、筑铁路,以此为据点疯狂掠夺东北的资源。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牡丹江设省建市,牡丹江市沦为典型的殖民地城市。同年12月1日,成立牡丹江市公署,日本侵略军把牡丹江市划为东区、南区、北区、中区、掖河区、兴隆区、桦林区、谢家区。其中北区的大部分为现在的爱民区。1945年8月,牡丹江市解放,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从此,人民翻身当家作主。同年10月,牡丹江市政府成立后,全市组建了金铃、阳明、工场、西安、新安、长安、七星、兴隆、铁岭、松林、谢家等11个行政区。1947年3月,市政府将金铃区改为爱民区。1948年10月,北安区撤销,其区域划入爱民区。1949年6月,全市共设爱民、七星、东安、西安、工场和北安6个区。1952年1月5个城区撤销,成立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政府,北安区原称不变,全市共设4个区。第一区由原爱民区和七星区组成,辖8个街道行政委员会。1954年9月新设第四区,由原爱民区的一部分与北安区的一部分组成。1956年9月4个城区撤销,分别设立新华、西安、长安、共和、七星、工场6个街道办事处,直属市人民委员会领导。1958年1月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郊区办事处撤销,设立爱民区、东安区、西安区和郊区,实行人民委员会领导体制。1960年8月实行城乡结合一体化的人民公社,全市改成3个大公社,爱民区改为爱民人民公社。铁岭、北安、桦林3个人民公社划入爱民人民公社。1963年城乡一体化的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区人民委员会,同时恢复郊区,划入城区的各人民公社区域重新划回郊区。1968年1月,爱民区人民委员会撤销,成立爱民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爱民区改称团结人民公社。1970年10月,团结人民公社改称爱民区革命委员会。1972年11月,爱民区设立了新华、向阳、黄花3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8月,恢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后,爱民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爱民区人民政府。下辖新华、向阳、黄花、铁北、北山、兴平等6个街道办事处。1997年7月9日,郊区撤销,原郊区的北安乡、三道关乡和北安街道办事处、沿江乡的放牛村以及阳明区的大庆街道办事处划归爱民区。至此,爱民区下辖北安乡、三道关乡和大庆、北山、新华、铁北、向阳、黄花、兴平、北安等8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82个居民委员会。1998年2月,爱民区对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做了调整,北安街道办事处因其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八达等16个北安乡境内的基民委员会,将北安街道办事处职能划归兴平街道办事处,编制划归北安乡政府。2001年2月,爱民区撤销三道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北安乡。9月,爱民区又对19个行政村进行调整,原三道关乡的7个行政村合并为1个。丰收村与新丰村合并,经过调整,由原19个村变为12个行政村。2002年1月,爱民区调整了社区规模。由原来的82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39个,并将居民委员会改称为社区居委会(简称社区委)。目前,爱民区总人口29.7万人,下辖1个镇12个村,4个街道办事处27个社区委。
【政府网站】http://www.aimin.gov.cn/